浅谈基于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6-11-19 13:21贺媛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主观能动性新课标

贺媛媛

【摘要】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中,高中语文教育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一线教师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以学生为本 主观能动性 科学引导

每次谈及课改,便不由地忆起维新志士谭嗣同放弃避难被捕之前说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在挥洒尽自己的热血之后,便成了那场虽败犹荣的革命的一面旗帜供后人瞻仰!任何一次革新总需要这样的勇气去推动,当优秀的母语文化之传承与机械枯燥的应试教育狭路相逢时,每一个对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播承担着责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当大刀阔斧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眼下,《课标》便是引领学校教育工作高歌猛进的重要革命纲领!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课标》指出,“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课标》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积极倡导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然而,长期以来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高压下的传统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我们过多地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夯实,狂热地追求高分数,为了赶教学进度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幸福指数大大降低。学生往往变成了学校这个大工厂里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也只有在这样的能动性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作为教师的作用就应该是引导而非束缚,我们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环境,让学生的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人的能力只有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才能形成。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仅要敢于畅所欲言,更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不要居高临下,应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合作、努力探究,让学生自己学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教师代劳,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发言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精研教材,科学设问,正确引导学生

平等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混乱无序的课堂,更不等于混沌无序的思维。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外,更主要的还是扮演好一个科学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始终有明确的航向。这就要求我们精研教材,深挖文本,从中提炼价值核心,再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设问,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能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制订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该计划不仅能够适合一般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还能够给予那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更要有能够扩展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教师制订适当的教学计划,不但让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能够让学生科学合理并系统地学习。不仅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和高考紧密相关的知识,还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每一秒,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无定法,善用课堂生成资源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们面对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其生成有效资源的条件更优越,而且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激发其思维活力还是让其在应试教育中思维僵化,将直接影响其今后一生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信息的碰撞,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解构与生成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多一些“生成性教学设计”、“生成性资源开发运用”,多一些“生成性策略”,才可能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可余,课堂才充满活力,学生与老师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具体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课堂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勇于改变自己的教学预设,以期最大程度实现教育目标。经验教材的预设是为了生成的课堂资源有效,教师灵活机智的利用生成则会为更丰富的教学成果创造可能。

总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不该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该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引导,训练有素的养成。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教师则要学会“摸着石头过河”,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相信我们在这条大道上会迎接到新时代下教育的春天!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主观能动性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主动质量管理理论与工匠精神应用研究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