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几点思考

2016-11-19 11:52何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何艳

摘要: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一般方法,符合课改要求,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便于教师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讨论 教学策略

课堂讨论是指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辩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从而达成共识的过程。

一、课堂讨论的问题提出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上,我总觉得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或是在公开课上,向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容易就是过于深奥复杂。简单的问题,学生还没有讨论大部分学生就已经思考出来了;大深奥的,讨论时间已经花费了很多还只是极少数人想得出。这对整个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给教师一种难于把握的、甚至会造成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事情。所以,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内容,要精心选择,内容要深浅适中,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以及教材的内容来选择问题,问题一般是针对难以突破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来确定。讨论题目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设计,讨论的题目不宜过多,主要是设计一些关于探究性的问题。否则,就没有讨论的价值,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虽然讨论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要以为讨论是万能的,一但讨论题目确定好之后,就可以为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作好铺垫。因此,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独自就能解答或稍微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安排到讨论环节中。总之,问题一定是经过教师精心预设的,或经过教师深思熟虑后而采用的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而不能随随便便就拿一个问题来讨论。

二、课堂讨论要注重实效

见到一些老师上课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根本不注重讨论的实际效果,只管让学生嗡嗡嗡地讨论一翻。而老师却不论学生讨论得怎样,自己也不怎么去引导学生,不是真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只是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马上喊停,急匆匆地小结一下,接着便进入下一个环节。似乎“讨论”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做只是为了保证课堂环节的完整而已。

我觉得这种讨论完全成了走过场,给人看的摆设。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实在没有多大价值,因为喊停太早,学生讨论不完,半途而废;喊停太晚,早讨论完的学生又坐在那儿无事可做,白白浪费时间。所以,课堂讨论一定要注重实效,要以学生为中心,适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讨论进度,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明确讨论内容后要展开讨论,与谁讨论呢?这是关系到讨论的效果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不能随便安排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好是遵循学生自主选择讨论伙伴的原则,因为这样学生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讨论会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能为学生讨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就能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学生也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课堂讨论要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四、正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时机是具有时间性的机会,是事物发展的连接点和转化的关节点。所以,要搞好课堂讨论,还需善于捕捉讨论的最佳时机。常见的最佳时机有:

1.当需要突出重点时

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突出,而组织课堂讨论,则是突出重点的方法之一。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当需要扩展和深化知识时

课堂教学要“抓纲靠本”,但这绝不意味着照本宣科。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予以扩展和深化,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3.当学生的认识普遍发生偏差时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认识偏差(或错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利用它引发讨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纠正学生的错误具有特殊作用。

4.当教师的提问出现“卡壳”时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认知结构等智力因素的制约和注意、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卡壳”的现象并不少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不能一手包揽,也不能“穷追猛打”,更不能冷言相讥,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达到使“卡壳”学生茅塞顿开的目的。

5.当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时

课堂教学的构思和组织,要以启迪学生思维为中心。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思维并非时刻都处于亢奋状态,而是有张有弛,高低起伏的,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时,可及时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维重新推向高潮,以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教学节奏。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恰当的讨论问题,精心设计讨论运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使讨论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