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可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是教会做人。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我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实施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强化养成教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增强师生员工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责任”的观念。首先把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每个开学初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入学教育,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班级量化考核标准》发放到每个班级;其次,班主任按照要求,逐条对学生进行教育,制定班规班训,规范从踏进校门到放学离校这期间的一切行为;再次,科任教师强化学科规范。让学生意识到时时、处处、事事都有规范要求。
1.实行领导分段负责。
把领导班子分配到三个年级段,重点抓好教育教学秩序管理,特别是学生管理。
2.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
班主任抓本班的基础上,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全体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及组织,班主任不能处理的违规生,交由年级组长批评教育,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再由教导处教育。
3.强化班主任培训。
每两周一次班主任会,会上公布两周以来的对各班纪律卫生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点评及提出改进方向。同时就班主任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专题培训。
4.利用好国旗下讲话。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一周的表现进行点评,表扬好的行为,为大家树立榜样;批评不符合文明规范的行为。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为行为规范先进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宣布文明擂主班级,并张榜公示。
5.护导值班。
每个课间及早午上学及放学,每个楼层及校门口都安排老师保护疏导学生。保障学生的安全并监督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二、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线,每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
1.养成教育宣讲教育月,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了入校离校问好,回家离家问好,路遇长辈亲朋问好的习惯。提高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2.行为规范达标月,让学生讲身边所发现的不文明行为,以此为戒,从自身做起,杜绝不文明行为。
3.“五小”活动月,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勤奋自立“小主人”。
4.办手抄报。学生做养成教育的手抄报,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墙壁上,成为了学生课间欣赏和学习的好资源。
5.选格言,座右铭。品德与社会课上,每位学生都选择喜欢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进行自我激励。
三、强化管理,措施到位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以下工作来强化了教育效果。
1.值日通报:每天的值日教师对值日和巡视情况在学校群里向全校进行公开通报,既反馈好人好事,也具体指出各班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各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有针对性,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而且对全校学生也起到了教育和警示作用。
2.跟踪教育:对于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学,及时进行帮助分析、跟踪监督、定时检查;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或经教育暂时还难改的学生,学校领导密切配合班主任进行重点教育与疏导,并有档案跟踪记录教育过程。
3.早午读检查:每天查学生早午读,从到位情况,内容安排,组织情况,学生纪律四个方面进行检查,并给予评比,当日在校群里公布结果。
4.卫生抽查:免费给学生发了桌套,以使学生养成爱护桌面的好习惯。并定期检查桌椅,墙面,地面,走廊,楼梯的卫生情况,并进行评比,表彰爱护公物和卫生习惯好的班级。对于有损坏公物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5.社团训练: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由校内专科老师执教,义务给学生开设葫芦丝课、排球课、篮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舞蹈课,计算机课,美术课,手工课等。养成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精神。
6.家校联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网络、电话、家长会和校讯通等手段与家长取得联系,把对学生的要求及时告知家长,指导家庭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各教学班成立了班级群,形成了良好的“家校通”氛围。
四、建立机制,保障效果
一项教育活动要想有生命力,得到师生及家长认可,就必须建立激励机制。
1.及时点评。
班主任会上,升旗仪式时,学校群里,时时都会看到对学生行为的点评,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同学及时进行教育。
2.荣誉上墙。
校园设有“讲文明、守校纪”擂主榜,每周公示获得擂主的班级,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做到知行统一。
3.荣誉上网。
在家长委员会群里,学校群里和网站上,我们及时公布获得表彰的班级和个人,使学生对自己的好行为产生更加强烈的荣誉感。
4.发流动红旗。
通过综合值周生和值班老师的检查结果,给表现突出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表彰。
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出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使学生学有榜样。
五、活动效果,异彩纷呈
1.学生们懂礼貌了,对迎接他们上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亲切地问一声“您好”。
2.课间大声喧哗,狂追狂跑的少了;楼道里轻声慢步右行,文明礼让的多了。
3.校内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校园里看到纸片主动去捡的现象多了。
4.在家长群里,校长信箱里收到家长的感谢信多了,投诉的少了。
5.早午到校自觉读书的多了,早晨中午到校后学生们的朗读声充盈校园。
6.懂得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多了,给和接东西时都知道用双手了。
7.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了,养成了自信,向上的良好个性。
我们将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有意义,巧妙地感染和引领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需要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
作者简介:张小薇,(1976.3-)女,陕西省宝鸡市,小教高级,廊坊市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