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红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基础的组织元素,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愿望是否强烈,专业化发展速度的快慢,教师之间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缩小,教研组活动的质量与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是在实践中分析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建构可能解决的方案,再次投入实践。主要任务是抓好常规教学,组织学科的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分析教材和学情,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重大的意义。
1.个人+集体
研究、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反思是教学的重要过程。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开展“研”“备”“思”等活动时,要注重将个人的想法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起来。
“研”是“教”的基础。教研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课标及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研究教法,根据教材、学生、资源情况确定教法;研究学情,即研究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布置作业,减轻课业负担。
“备”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要经历以下过程:个人初备,形成初案,每课确定一位教师作为主备人,其他教师也要提前研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共同研讨,集体备课,以主备人的教学设计为参考线,解读教材、研讨教法、学法,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生成新案,主备人对于每一位发言人所提出的好的设计建议、看法、想法都要做详细记录,形成教案集结材料,取长补短,生成新教案;个人调整,修改完善,教师拿到集体备课后的教案,再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推敲修改。
“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反思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递进的层次上:一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二是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包括新的信念的形成、反思能力的增强以及价值观与态度的优化。教学前,可以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自动反思,迅速调控;教学后,看看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使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成功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2.常规+特色
重视制度建设。学校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工作意见》《岗位责任制》《先进教研组评比办法》等制度的建立,既给教师创新的个性空间,又保证了过程落实的可操作性。
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服务教学。不同的研讨方式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一人一课多轮有利于培养年轻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同课多人异构,在比较、鉴别中区分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同课多人循环,既有个人深思又有同伴互助,体现集体智慧。
开展小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带动教研组的科研活动。从实际教育教学中发现具体问题,抓住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关键,每年自主确定一个研究小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努力发挥课题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中的针对性与导向性作用。
改变学习形式。为改变以往教师例会偏重单向灌输的现象,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特定内容、有评价的特点,学校精心设计教职工大会,将原有的例会形式改为板块模式,每月进行一次教育教学活动研讨。
3.监控+考评
为确保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加强目标管理的监控。例如,对各教研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议;通过调查问卷或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了解教师的教学,检验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干部深入课堂听课,直接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参加教研组活动,与教师一同学习研讨,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等。
为了发挥目标管理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学校要做好考评工作,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注重教研组的建设。如何让教师产生主动研究的愿望,采取哪些形式使教师既乐于接受又利于专业化发展,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