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2016-11-19 03:49周梁羊子
山东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学中西文化传教士

周梁羊子

摘 要: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中西文化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不仅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近现代化是以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思想为基础的,更为重要的是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的传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尽管这种变化是被迫发生的,但这种被迫最终使中国告别了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近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传教士在这一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因为其双重身份,对于传教士、对于西学东渐的评价往往两极分化的明显,从进步的角度来看,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传播中的天使,为古老的传统的中国带来近代化的福音。从民族角度来看,传教士及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历史自身的发展规律,独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任人宰割,各种条约的欺诈也在坚船利炮的威逼下生效。在我们享受近现代文明为我们带来的民主、自由、便捷生活的之时,我们应理性的思考西学东渐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利玛窦时期,西方传教士是穿着儒装进行传教的,他们友好的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随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虽有矛盾,多是围绕着礼仪、风俗问题进行的争论。而近代以来,西方强势与中国的没落局势下,西学的再次到来变成了一种强制,这种强制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表现的最为明显。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清政府的禁教令成为一纸废文,《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东南沿海的五大城市成为西学传播的重要地点。面对陌生的敌人,晚清士人和士绅阶层开始觉醒,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亲自目睹西方的坚船利炮,因此,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鸦片战争开始前,林则徐便为知己知彼做了准备,他到广州后,便积极搜罗人才翻译西书,研究外国情况,甚至将翻译好的重要报纸送达北京,供皇帝参考。徐继畬在就任延津绍道道台时,鸦片战争爆发,自此,这位在内地出生成长,沿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轨迹生活的读书人开始觉醒,并参考西方资料及传教士所著书目写成《瀛寰志略》,并在提及相关国家的时候对该国的历史、民俗、政治进行介绍。魏源无疑是这个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他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意识,在撰写《海国图志》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书中以大量的笔墨介绍英美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号召人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在科学方面,李善兰、王韬、管嗣复、张福僖为科学界的代表,在屡试不第的情况下,居于江浙沿海的他们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西学,并在探索中开辟了中国科学近代化的道路,为中国早期科学发展和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式学堂也在传教士的影响下在逐渐兴起。最开始是传教士将南洋地区的学校迁往香港,其后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创办的教会学校,并逐渐扩展到内地。根据汤清先生在《中国基督教百年史》的统计,1839年—1860年期间,传教士在五个通商口岸创办早期教会学校38所,这些教会学校秉承中西教学的传统,宣传基督教的同时向学生教授中西文化。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也开始着手创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先后创办了同文馆,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其中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书院是一个特例,格致书院由外国人倡议,但不是教会学校也不是外侨学校,不少中国士绅参与其中,但它不完全由中国人管理,不完全听命于中国政府,它的管理权在董事会,董事会由中外人士组成,它是特殊时期上海华洋杂居情况下出现的特殊教育机构。

中国的近代报业也在此时段起步,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五口通商后,创办有《申报》《新闻报》《点石斋画报》等。到19世纪后期,介绍西学最为集中,影响力最深远的是《万国公报》与《格致汇编》。报纸中所传播的西学,比专门译书机构更为快捷,信息传递更为及时,影响力更大,但知识零散,难成体系。报道的内容多时美英法日等国家的时事,战争等等,在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学习西方的参考体系之外,还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国计民生的思考。这一点在维新变法时期展现的尤为明显。

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的需要,晚清政府也采取了相关行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便是由晚清政府创办的,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馆,它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翻译馆采用西译中述的方法,翻译书籍180余种,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农学、工艺制造、船政、军事科学、工程、矿学等学科。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会总是呈现出安定祥和的状态的,随着战争的推进,侵略的深入,西学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的近代化也随着侵略被迫向前。但这种被迫前进时常化成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在这些除了战争之外的冲突中,教案是中国民众与传教士之间最激烈的冲突表现。从利玛窦开始,传教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向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其双重身份使其行为同时兼具天使和恶魔的双重性质。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教育、军事、医疗、农业发展方面,传教士是传播先进知识的天使。而站在宗教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道路上,传教士是侵略者的指南针,为侵略者提供情报、舆论支持,甚至在许多教案冲突中,传教士亲自充当屠杀者和恶霸。而在今天,知识文化交流更为便捷,科技变革更为迅速,互联网将地球变成一个“村庄”。中西文化交流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西方的节日、科技新宠、娱乐方式商业化泛滥的出现在中国的街头巷尾,我们更应理性的反思,未来的中西交往该如何继续进行,是一味的批判西方过度的自由化,还是继续以西洋为商业噱头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我想,这些传教士曾给予我们启发,暂且不谈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曾犯下了怎样的错误,单从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心怀信仰,开始了穿越半个地球的航行,传播文化,这种在文化上的自信与挚爱,就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在市场化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我们该如何热爱自己的文化,并使其在热爱中前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民族复兴的路途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月之:西學东渐与晚清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李志刚:香港基督教会史研究,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猜你喜欢
西学中西文化传教士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
早期传教士作品中的新词创制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