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瑾
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生活教育理论贯穿其教育思想的始终,不仅在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而且在当下仍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推行“活的教育”;要培养高尚师德,秉承优良师风;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师生观等。
关键词:“应试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现代价值
陶行知,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一生从事过许多教学实践活动,也形成了很多著名的教育理论。本文主要撷取了其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即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社会是一个大的学习环境,生活在社会中的成员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与当前的义务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依旧能够提供丰富的启示意义及鲜活的现代价值。
(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提倡“活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陶行知说过:“教育可分为三部,A.死的教育B.不死不活的教育C.活的教育。”[1]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仍然以传统教育为主,即“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2]因而导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活出现脱节,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成为典型的书呆子,但是很多企业和事业的用人单位招聘的是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而不是熟练掌握原理的书呆子。陶行知“活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教授“活的”学习内容和“活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用活的学习材料去教活的学生。现在,学校几乎成了孩子唯一的学习场所,孩子被束之高阁去學习理论知识,但等到他们学业有成之时,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又与社会脱轨,所以,我们应该转变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的办学模式,而要以社会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变以课堂为中心为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其次,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孩子的天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陶行知曾经批评道:“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试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会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十分注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反对学校制定的清规戒律压抑孩子的天性,要求以儿童为中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教学建议”一节就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4]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自己,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师生通过对话达到最佳状态。
(二)在教师素养和教师品德上:培养高尚师德,秉承优良师风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有所影响,而且也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理论内涵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生活是艺术生活。其职务也是一种工艺,应当手到心到、躬亲实行。彼惟高谈阔论,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者,岂能当二十世纪教师之名?”[5]陶行知一直都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必定自己率先完成。然而从现在中国的教师质量来看,依然存在大量师德低劣的教师,尤其是在农村的教师队伍中,此类现象更为严重。例如:之前在网上曝光的云南某小学校长性侵低年级女生以及北大导师诱骗女留学生迫使与其发生不正当关系,这种丑闻近来似乎也屡屡见诸报端,在这种背景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师德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为自己设定一个合适的定位,时刻牢记教师的职责和身份。《荀子·致士》记载贤师的四条品德时说道:“品高德重,使人信服;以身作则,不违说教。”[6]身为教师,时刻都要秉承师风,培养师德。
(三)在学习观和师生观上: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艺友制”
目前,部分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后就疏于学习,而学生也把学习当成是一项任务,待到他们学业有成时就将学习抛之脑后,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绝不能固步自封,学生也不能停滞不前。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教师学到的知识到教师去传授知识需要时间的过渡,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的使用,PPT的制作,影音材料的运用等等,这些都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师生关系的树立也是目前提倡的,陶行知提出了“艺友制”,即拿对待朋友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将学生当作挚友。这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中,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永远是高高在上,令人生畏的,这种冰冷的师生关系并不易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让学生自觉地去砥砺自己学习。
教育界关于陶行知的研究一直乐此不疲,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之选,因为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中国的开创之举,不仅在当时的教育界引发了轰动,推动着中国的教育革新运动,而且对于当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中国教育改革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经得起一代又一代的研究,在不同的时代会挖掘出不同的价值底蕴。
[注释]
[1][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第147页.
[3]陶行知.杀人的会考,创造的考成[J],生活教育,1934.6第1卷第8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231页.
[6]荀况著,杨倞注.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第79页.
[参考文献]
[1]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成功(教育)》[J]2013年第8期.
[2]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3.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6]李剑萍《中国现代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4.
[7]陶行知.杀人的会考,创造的考成[J],生活教育,1934.6第1卷第8期.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