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际炽
【摘要】对外汉字教学是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衍生出来的,更是随着实际需要而产生。因其地位一直从属于对外汉语教学,这样就导致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重较低。然而,随着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汉字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但未见很大成效。因此,探讨分析如何开展汉字的教学也就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中虽然逐渐收到重视,但收效依然甚微,依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瓶颈,亟待解决。经综合分析,制约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展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这些。我们可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从“教”的方面来说
首先,到目前为止,专门的汉字教材十分少,虽然北大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新编汉字津梁》,旨在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和对部首、常用字的形义解说,帮助初学者认读基础汉字。但我们必须全面地展开听、说、读、写的教材系列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汉字教学。
其次,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比重很小。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汉字教学只是当作普通的教学,并没具体深入。同时,长期以来,汉字教学缺乏系统的笔顺、部首讲解。
再次,虽然目前有各种教学法的互相补充,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汉字教学,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因为有些汉字教学法就是简单的“以字说字”,并没有深化。
(二)从“学”的这方面来说
不论是汉字文化圈还是非汉字文化圈,对于学习汉字,学习者都有一种畏难情绪。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它们的母语大多是拼音文字,对于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在具体学习上,学生更愿意听,而非书写,舍弃了较为复杂的汉字学习。
以上从“教”和“学”两方面简单探讨了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境,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动汉字教学的展开呢?
二、如何有效地展开汉字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一)如何有效地向学生展示汉字
展示汉字,是将生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初次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汉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常用的展示汉字的方法主要有:
看图识字。通过图片显示字义,旁边书写汉字,并且注明字音。展示的方法是:出示图片,指示字形,读出字音。学生通过画面,对字义一目了然。
板书出字。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汉字直接书写在黑板上(有条件的,也可用投影仪等),达到介绍汉字的目的。如,“汉hɑn,汉语的汉,点、点、提、横撇、捺,这个字念汉……”在开始阶段,可以用带“米”字格或“九宫格”的黑板书写,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卡片示字。课前将汉字书写在卡片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起到展示汉字的作用。制作卡片的式样有很多,但基本上是从汉字音、形、义三方面的关系来考虑。而使用卡片的方法也有讲究,一般的方法有两种:先拼音后汉字,即先出示卡片写有拼音的一面,请学生读,同时教师给出字义;然后翻过卡片,给学生展示字形,达到音、形、义的全面介绍;先汉字后拼音,即先出示卡片写有汉字的一面,让学生直接看汉字,同时可以适当结合字形给出字义,然后翻过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出声来。
(二)汉字释义
所谓给汉字释义,是指根据汉字的特点,对所要教授的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解释要利用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抓住要点,简洁易懂。下面介绍几种解释汉字的方法:
形析,即根据字形对汉字做出解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是依形释字,即根据汉字字形,对独体汉字进行解释。例如,在教授“山、日、大、人”等汉字时,可以描绘一下这些字的字形,在汉字旁画出字形的来源,达到对意义的解释。二是依形解字,即根据汉字字形特点,对合体汉字进行解释。例如:在讲授“休、酒、林”等字时,教师可做如下描述:“休”字形表示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人在树下歇息,表示“休息”的意思。
音析,即依据汉字形声字的声符具有部分表音的特点,对汉字进行解释。例如:“芳、房、访”都是形声字,“方”代表声音,另外部分表示意思。
义析,即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达到解释汉字的目的。常见的方法包括:依图释义、依源释字、依形旁释义,这些义析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汉字的意义。
类推释字,即根据已掌握的汉字知识进行类推,解释汉字。它包括三种基本的释字方法:类推字音,类推字形,类推字义。
以上主要从汉字的认识到理解展开了教学探讨。但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要因学生而异,老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来调整。若学生中大部分是汉字文化圈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对汉字笔画部件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本族存在的汉字与汉语汉字的不同之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就对外汉语中汉字教学做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主要探讨如何教的问题。要做到真正的汉字教学,远非易事。对于汉字的教学,有一点我们不可以忽略,那就是“字感”。徐子亮曾经提到: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尽可能多让学生接触汉字,大量认读,让学生去感知、体会汉字的形,以此逐步扩大他的短时记忆范围,并逐步形成字感。
参考文献
[1]潘先军.近四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
[2]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
[3]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
[4]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
[5]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馆出版社,2006.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