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燕
摘 要:初中化学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良好互动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师要结合备课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形象、从零乱到归纳,在实际的课堂中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营造平等、和谐、求知、探讨的课堂氛围,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而九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初中化学作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因此,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一、剖析基础概念,总结区分与联系
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者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化学概念又是对其本身最全面、精练和直观的总结,学好化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概念中包含的化学规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所以,学好化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后续课堂,避免理论概念不明白,学生对后面讲到的知识更加云里雾里。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剖析化学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同时初中化学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又构成了基础知识的内容,因此,在对概念的剖析后,要从中衍生对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总结归纳中和学生一起梳理化学体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清晰化。
要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概念。以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堂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课文介绍知道了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但是对涉及的抽象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老师可以将概念进行拆分或者形象化,根据学生容易混淆的实际情况,逐步讲解区分点,分别区分分子和原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和元素。在概念剖析基础上,分行板书总结它们的性质不同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保留物质性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板书后将句子中的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对比记忆,最后加上形象化的例子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水(H2O)为例,水作为一个物质,是由无数水分子H2O构成的,一个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H2O可以分解为一个氢离子(H+)和一个氢氧根离子(OH-),水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构成的,在化学的符号表示中,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能表示氧元素,又可以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是按种类来说的,原子是可以用数量来描述的。
教师通过系统讲述和举例分析,相信很多学生对这些概念能够很好地区分了,这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请学生根据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如放学刚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扩散的;液化气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空隙被压缩变小了,所以释放液化气的时候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空隙又变大了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开发思维,踊跃说出生活中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老师可以搜集一些联系生活的题目,补充学生的发言,进行知识的当堂巩固练习。
二、制表总结是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自己制表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制表总结的过程是对思维逻辑的再次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概念和本质,同时通过逻辑的再梳理,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实现知识之间的链接,对经过自己思考后的整理结果,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刚开始制表时,学生还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化学课上讲解完知识后板书制表过程,在前一两次制表中由老师来担任全部的制表工作,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接下来的几次制表中,由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来完成制表,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制表的把握程度,以后就可以放手请学生自行制表总结。当然,我们不能保证学生通过一堂课就能完全正确地把握知识,因此对学生制作的总结表格还需要检验,重视实驗教学,加深理解记忆。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和实验的兴趣
正如教材绪言里所说的,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学生对化学没有更多的了解。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给出了很多可在课堂上操作以辅助教学的简单实验,还有探究性、操作性更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实验活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所以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解决疑难问题,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可以用提前准备的实验材料,变化学魔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强烈求知兴趣。先从简单的清水变色魔术开始,在矿泉水瓶盖内侧贴上两小片高锰酸钾,设计让学生看到清水变成红色的魔术,接下来利用学生都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用化学颠覆他们的认知,如点水成冰,用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来辅助表演,利用外力即老师的手指按压,使溶液析出晶体,形成凝结成冰的效果。老师用化学魔术表演代替冗长的化学介绍,更能抓住学生心理。在讲不同课之前,通过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前实验引导,激发学生投入课堂、探究知识。
用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化学学习中包含很多化学实验和知识点,仅通过单纯地讲解学生容易出现记忆差错。在教学中可通过直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尤其是在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时,更需要学生接触实物。在实验时确定探究主题,请学生先观察物质状态,然后仔细观察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生动、有趣、直观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理解物质性质,加深对物质的了解,通过回忆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准确记忆。
用形象的实验教学来解答学生的抽象问题。有些抽象的知识,教材也没有给出实验,学生不理解而出现学习和记忆障碍,教师可结合情况设计实验,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如学生对“饱和溶液是不是就是浓溶液”存在疑问,老师当场进行实验,把食盐溶解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将熟石灰溶解于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通过形象的结果展示帮助学生明白: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对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进行了纠正。
在剖析概念、总结归纳和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化学本身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正确、高效地理解、记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总结习惯,当堂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答疑解惑,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李晓艳.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