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2016-11-19 16:17李燕薇
新课程·小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内容思维

李燕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基础。而传统的如注入式等教育模式,尽管在知识、技能、效率等方面不无优势,然而获取这种优势的代价是沉重的——它总体上引导的是眼光内向,训练的是封闭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改革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学生开放的思维,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以“开放”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育内容的开放

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因此,教育内容就应具有开放的属性。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却较少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服务,因而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教学内容。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不仅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赋予传统教材以新的活力,更要善于结合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设计以情境为特征,以自主探索过程为重点和以开放性为主的内容,并尽量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性以及解答方法的多样性等,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宽思路,训练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买文具的情境:文具用品店里,货架上摆满了文具,售货员正在接待买文具的小学生。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售货员或是顾客)进行现场表演,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接着又进行购买其他物品的口语交际的扩展练习。这样一个以开放性为主、灵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不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而且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二、空间的开放

对学生来说,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大课堂。因此,语文教学应建立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在这一空间体系中,应该应用课内知识,结合课外见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这就要求课堂必须突破教材的限制,打破囿于教室、囿于学校的教育空间概念,向室外甚至校外的工厂、农村、社区及家庭等延伸,向影视报刊、电子网络等传媒延伸,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如可让学生到街上寻找错别字;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上网查询并下载有关资料,制作宣传海报。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语文教学要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实践,既不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也不是“空对空”的虚假形式,而是要努力创设全方位接触、多层面应用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达到学生走向社会,活学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过程的开放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且是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提高主动寻求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其是以让学生理解(记住)大纲要求、书本知识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细细讲解,所有的结论都是老师分析后完整地告诉学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几乎被取代,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打破这种注入式、教条式的教学过程,构建自主探索的开放式学习过程的模式,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采用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我一改过去教师讲演、学生听看的信息单向传递为立体传递,要求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小组交流说明理由。结果有几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运用数学语言能更清楚地说明理由。这种不唯书、不唯师,自主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就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所带来的。

四、训练的开放

首先,向“全脑”开放,让学生的五种感官全部打开,通过听、看、嗅、动、触感知多种媒体信息,以利于激发求知欲,以利于对事物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右脑与左脑的配合产生灵感,开展创造性思维。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的训练。课堂的提问、试题的编制等都应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推出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问题,如非确定性、非唯一性结论的问题,现实性强、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泛发挥空间的问题等。如,讲完《做风车的故事》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牛顿,喜欢他的勇于改正缺点、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我再追问:“还有吗?”这时又有位学生说喜欢卡特,引来其他同学的一片哗然。但他却振振有词地说:“卡特质问并嘲笑牛顿的态度虽然不对,但他能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假如不是卡特的质问,也许牛顿就不会从此刻苦钻研、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创造性。

五、形式的开放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绪,对认知创新具有扩展强化的功能。同层的交往比上下层交往更趋活跃,更有利于潜能发挥。因此,课堂上尽可能采用“合作型”的组织结构与“聚合型”的学习模式。前者指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聚块状,抑或是平面辐射状等,目的是促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互动,在自由的情境中表现自我,实现个性与潜能的发挥。而后者指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是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模式的,抑或是独立探究与操作模式的等等,目的是使个体能在真正的自我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与满足,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

综上所述,开放式的教学,变单一的由教师讲解、发问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的知识与能力综合训练,变个体操作为集中交流合作,变单纯追求考试高分而不得不为之的模仿、硬记、照抄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把学习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使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创造性教学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