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媛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是不完整的,经不起推敲的。罗伊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增加“等待时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1)学生的回答变长;(2)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减少;(3)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4)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改进;(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
释。“教学等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教育的耐心和宽容,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也是因材施教的应有之义。在数学实验操作中,如何把握“教学等待”,特以四年级下学期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为实例,逐一分析。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一堂比较典型的以实验为主的形体知识课。整个实验教学中尝试设计了两个环节:(1)吸管游戏;(2)小棒操作。
一、由吸管游戏导入课堂时“等待”设疑,让学生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请学生将饮料吸管任意折成三段,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操作,同桌间还相互观察比较有没有围成三角形)
师:刚才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不过有的学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却不能,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哪位学生来展示一下自己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作品?
师:思考怎样才能使它围成一个三角形?(展示的学生马上动手改变两条短边的长度,围成了三角形)
师:她做了一个小动作,围成了三角形,你觉得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应该与三条边的什么有关?请同学们边观察自己手里的吸管围的图形,边思考。(等待过程中,学生不断摆弄吸管……举手的孩子多了起来)
生1:如果上面两根短的边的长度的和与长的边相等,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了。
生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因为上面两根短的边的长度的和与长的边相等时,组合成的图形就平行或者重合了(生演示)。
生3:我认为只有上面两条短边的长度的和大于下面长边,才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生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然而,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什么样的三条边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看来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那是什么呢?今天啊,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数学家,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板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分析】学生通过折饮料吸管,不断摆弄吸管以改变长度来发现是否能围成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什么有关。在这个自由的“等待时间”里发现数学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可能是错误的)观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有关,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指明探索方向。由此可见,在实验操作中适时的等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体验,让学生有话要说,有问题要问,能激发更多的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在学生的讨论、辩论、争论、动手中,有学生的自我理解,有学生的自我感悟,让学生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这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
二、在小棒实验操作中“等待”感悟,让学生感受激情的勃发
师:为了弄明白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小棒: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出示实验的要求:
1.选一选——想一想有几种选法,记在实验记录单上。
2.围一围——把围的结果记在实验记录单上,围成的打“√”,围不成的打“×”。
(学生同桌实验,师巡视指导。这个等待的时间有点长,有的孩子先填写不同的选法,有的选一种就动手操作判断一次。由于这些孩子们还没有学习“有序搭配”,因此出现了重复,但孩子们马上进行了修正)
【分析】动手操作是学生最喜欢的,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探究规律,比教师平铺直叙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通过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等实验探究活动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预计学生能完成的操作,教师完全可以在等待中,让学生先尝试动手,再总结反思,探讨问题的解决。
等待是一种教学技巧,在实验操作时,尤为重要。当学生实验成功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和学生一起分享经过自己的艰苦探索最终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励他们加倍努力,从而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更要以百倍的耐心去等待学生的发现,适时、有效地帮助引导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会等待,老师的心中就装下了每一个学生;学会等待,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和活力。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