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华
我在讲授《定滑轮》一课时,刚一上课,我播放了一个动画视频,视频描述的情景是:胖人用定滑轮从楼下往三楼运一袋重物,当他利用定滑轮把重物拉到三楼时,让一个瘦人帮忙拉住绳子,自己爬楼梯到三楼取重物,当胖人到达三楼时,却发现瘦人被高高地举起,而重物却在地面上。
视频一播放,全体同学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双双小眼睛都投向了大屏幕,有同学的脸上还露出了笑容。看到同学们聚精会神的表情,我心想:今天的苦心没白费,学生一定能顺利地提出研究问题,正当我暗暗自喜时,动画播完了。
我开始提问:“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你们能提出哪些可研究的科学问题呢?”
生1:“为什么胖人利用轮轴能把重物拉到高处,而瘦人却被重物拉到了高处?”
生2:“胖人重,瘦人轻。”
我一看学生没有说到点上,又继续引导:“同样的重物,胖人能利用图中的装置把它拉到高处,而瘦人却反被重物拉到高处,那说明什么呢?”
同学们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了。我又等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他们还是没有反应,接着又问:“那说明使用这个装置提升重物能省力吗?”
这时同学们好像如获释宝,接着说:“通过看动画,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使用图中的这个装置会不会省力呢?”
生1:“使用这个装置可能不省力,因为胖人比重物重,他能把重物拉到高处,瘦人比重物轻,被重物拉到了高处,所以说使用这个装置不会省力?”
生2:“不对,使用这个装置肯定省力,我们前面学习的都是省力的。”
我继续追问:“同学们,除了提出‘使用这个装置能否省力这一问题,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我这一问,同学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室里又是一片寂静。
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总是这样等啊,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学生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无奈我还得引导。
师:“胖人拉重物,重物向哪个方向运动?胖人向哪个方向用力呢?重物把瘦人向哪个方向拉,重物又向哪个方向运动呢?”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回答相应问题,教师用箭头标出方向,接着提问,“看到这两幅图,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脸疑惑。
稍等片刻,教师又问:“看到这两幅图,你认为使用这个装置能改变力的方向吗?”
生1:“利用这个装置,可能会改变力的方向?”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终于提出了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使用动画中的装置: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这个装置能不能省力呢?”可是时间已经过去10多分钟了。后面还有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结论……按照预期目标40分钟哪能完成呀?
我本来想通过动画情景,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根据情景提出研究问题的探究能力,但事实表明,学生只是对看动画感兴趣,对于根据情景提出可研究的问题表现得十分牵强。
针对这种情况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调整了上课方法,把导入环节设计成下面的活动,学生小组活动:“请你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铁架台附铁夹、滑轮、细绳、一面小红旗),想办法让这面红旗高高地升到旗杆顶部。完成任务后仔细观察这个装置,它有什么特点?”
接到任务后,学生兴致勃勃地摆弄着实验材料,我正在巡视,忽然听到有同学在喊:“耶!我们成功喽!”
“老师,我们组的小红旗已经升上去了!”
“我们组也完成了!”
……
我看了看表,还不到2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在组内观察这个升旗装置的特点。
接下来同学们汇报这个升旗装置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了滑轮及其分类,确定今天的研究主题:我们将重点研究定滑轮。
“关于定滑轮你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
生1:“我想研究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生2:“我想研究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
生3:“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定滑轮向下拉,旗子就向上升?”
短短五六分钟的时间结束了导入环节,顺利地进入到体验的环节。
案例点评: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我给我们的启示是: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仅考虑学生的兴趣,而忽略实效性,导入还要做到简明、快捷、直奔主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种导入方式成功点在于:
1.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人人参与到组装升旗装置这个活动中来,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变为有意注意。
2.激发学生兴趣。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动手操作恰恰满足了学生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明确研究任务。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讲明学习任务:重点研究定滑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4.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明确研究任务后,让学生提出“关于定滑轮,我想研究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和活跃起来。
5.进入学习。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入下一环节,此时的学生,他们各方面都已做好准备,而且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