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然
【摘 要】留守学生小伟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他产生了成人感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希望摆脱童年时的一切,一方面想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极力想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去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加上小时候与母亲的“被迫”分离,导致他在种种新的追求中,非常害怕与母亲的再次分离,被抛弃感特别强烈,极其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现实生活恰恰背离他的愿望,这就使他感到困惑,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突和压抑,身心受到了来自成长中带来的“痛”。
【关键词】自我成长;亲子关系;社会化
一、留守学生小伟基本情况
小伟,七年级学生,男13岁,有一个哥哥,16岁上高一,父亲初中学历,母亲小学文化,家有一台钩机,近几年他母亲随父亲常年外出,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城里上学,租住在别人家里;目前现状是:据房东和小伟姨妈介绍,在晚上小伟很不适应居住在现在的出租屋,总是莫名其妙地烦恼、睡不着,有时,会感觉肚子疼或者全身不舒服,情绪很低落,很抵触;在小伟姨妈强烈要求下,小伟搬到她的家里,小伟不适的现象更为严重,表现为一天晚上,小伟临睡时大哭大闹,梦靥时出现呼吸短促,一度昏厥,小伟的姨妈一度叫来医生来处理,小伟在情绪稳定后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回家!”
二、留守学生小伟在学校的情况介绍
1.班主任:小伟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遵守纪律,集体活动也能参加,与同学关系一般。
2.任课老师:成绩中等偏上,作业能及时完成,上课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举手提问题的现象几乎没有。
3.同学:有礼貌,与同学关系一般,关系亲密的不是太多,对同学之间的活动或者玩耍不是太主动。
4.小伟的姨妈:不主动去她家里,很听话,亲密度、依恋度低,在提到让他住到她家里时,表现冷漠,在提到他父母外出打工挣钱都是为他时,不与反应,在问到他学校情况时,他总是说:“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孤立我,没有老家的学校好!”
三、留守学生小伟的父母的诉求
小伟的母亲曾经动员家庭主要成员及亲戚做小伟的工作,说服小伟在城里继续读书,小伟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合群,才没有朋友的,希望他还继续在城里上学,住在他姨妈家里,不要回家上学,希望老师帮忙说说。
四、留守学生综合现状分析
1.留守学生小伟真正需要的是安全亲密的母子关系。
2.父母本身原因:小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小伟父母自身对亲子关系重要程度认识程度不够。
3.家庭系统原因:小伟父母家庭人员构成状况和家庭经济现状的决定:小伟的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勉强自理,小伟的母亲在外地生下小伟,小伟不属于计划内生育;小伟在不到1岁时,被父母送到姥姥家里,六岁时又被送回父母身边,为了生意,在小伟八岁时,又被送到城里上学,住到别人家里。小伟两次亲情的被剥夺,使他幼小的心灵被刻上了“被抛弃”的烙印,也造成了无法抹去的“痛”。
五、造成留守学生现状的深层探究
造成留守学生小伟自我价值感脆弱,敬而远之式的冷漠,究其原因是他与母亲情感共鸣不好的原因:小伟在婴儿期12月至18月之间及之后到6岁的发展阶段,与母亲情感连结不好,导致小伟在发展认知能力的时候,在健康的自我概念认知方面有所欠缺,无法得到适当的反应,慢慢地对自己的需求采取压抑、忽略,觉得自我胜任能力差,不能完全掌控,进而不断累积,否认自己在内心深处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心理期待进行积极关注并愿意参与的心理意向,随着这种“隐形矛盾需求”不能满足的时间增长,痛苦就随着增大,慢慢就会出现否認这种需求是不真实的控制,但这种需求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会以隐蔽的方式掌控着他与别人的关系。
六、辅导目的
积极构建留守学生小伟的自我认知,有序弥补他童年早期,由于缺乏与母亲良好互动而产生的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不足,逐步完成小伟对自我社会角色的体认:
1.小伟的逃避形态是心理活动中的防火墙,必须主动予以拆除,他需要逐步积极体验以前所忽略的各种情感,明白一个人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不是采取从感受中忧郁地退却的消极防卫;而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以开放的态度,向新的信息敞开建设性的期待形态,逐渐体认“我值得信赖,我可以,”良性螺旋形循环,及时回馈、述说、整理各种感觉,突破自己内心因否认自己的内心需求,而落入孤立和危险感觉的心理疤痕,唤醒谈论各种事情的情感面,以弹性的方式体验并思考自己的感受,积极检视积极的情感反应,把控自己的需要是否吐露他人,学会向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稳固并不断成熟自我系统;改变以前在需要支持、安慰或凝聚力时,只敢靠幻想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是以逃避退却的方式去隐匿,而是要对自己的感受逐渐熟悉与接纳,积极发现自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新发现的胜任感,即时感到高兴和自豪,以轻松的态度处理这种感觉,增加自我价值感,让自己从经验中学习,克服心理发展的障碍,使行为不再单纯地受到先前的成见所控制。
2.父母要科学理性地陪伴,弥补在亲子关系形成关键时期的缺失,耐心倾听他诉说,精神上时刻伴随着他,支持他向前走,陪伴着他最终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3.如果一个人在心理方面出现了“破损”,别人是不可能为其“修复的”。但是,针对小伟这一现象,家长、学校和社会可以营造一种有利于留守学生小伟“生长和改变”的氛围或环境,使他得以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积极寻找机会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温润的环境呵护下,完成其社会化过程。
4.小伟在自我认知方面要重新建构,逐步完善,并且不断检视自我认知。可以尝试做以下几方面的练习:
冲动:我是否喜欢凭借直觉和凭借冲动做事;
开朗:我是否精力充沛,是否善于言辞,是否喜欢在众人中交谈;
坦率:我是否喜欢公开地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坚强:我是否思路清晰,并有强烈地把事情完成的需要;
分析:我是否很谨慎,是否具有批评性,是否力求精确;
沉默:我是否很敏感和安静,是否在众人面前能否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否会感到不自然;
耐心:我是否具有忍耐性,很平静,是否非常小心,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时是否会冒犯别人;
动情:平时,我是否很具有同情心,是否能够理解别人,是否善于对别人的感情做出反应;
总之,生命系统有着很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人具有一种保护自己心理健康和寻求恢复健康的自然驱力,伴随着成长中的风雨兼程,留守学生小伟会科学有序完成他的个体自我定向,完成“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