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烽火台传递军情的原理谈数学归纳法

2016-11-19 10:15仝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注意问题

仝琴

【摘 要】古代烽火台传递军情的原理蕴含着数学归纳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原理讲授数学归纳法及其证题步骤,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注意问题

古代人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传达军情信息的呢?春秋战国人发明的烽火台在当时就是最好的办法。我国古代的长城,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至明代终止,共修长城十万多里,是我国古代巨型而多功能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屹立在长城上的一座烽火台,是传递军情的报警设施,其传递军情的方法还蕴含着数学归纳法原理。

一、古代烽火台传递军情的原理

烽火台上的守军要用烽火来传递军情,必须执行两道点火报警的命令:1.发现敌情,立即点火;2.看到相邻的烽火台点火后,依次立即点火。

若把发现敌情的烽火台编为第一号,在其后面的(按同一方向)依次编为2,3,4……则上面两道命令就是:

1.第1号首先点火

2.若第k号点了火,一定引起第k+1号点火

第1号烽火台在发现敌情后火速点火,为了传递敌情分别顺次引燃第2号、第3号、第4号……烽火台,这里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依次;而是要一个接一个。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将敌情传遍长城,使万里“边疆”都知道敌情。

这两道命令又是必要的,第一道命令是传递的基础,第二道命令是传递的依据,若缺其一,都无法完成传递任务。例如《三国演义》中,关云长镇守荆州时,为了防备东吴进犯,在长江边设置了烽火台。但东吴大将吕蒙,先麻痹对方,然后乘人不备夜袭烽火台,将守台军士捉起来,无法点火报警,以致失去传递军情的基础,东吴大军偷袭了荆州。

二、数学归纳法及其证题步骤

数学归纳法,是根据自然数列是有始、有序、无限的性质,把“个别情况”有无穷多个又能与自然数集一一对应的“一般结论”的命题,通过证明“开始的情况正确”及“前一情况正确必然导出后一个正确”这两步,达到验证所有“个别情况”都正确,从而证明了“一般结论”正确。这一推理方法属完全归纳法,是一种科学的证明方法。

使用数学归纳法的先决条件,是能把研究对象排成一序列,也就是命题要与自然数有关。正如万里长城的烽火台也是有序的,能按这个序编号为1,2,3……否则就无法利用自然数列的有序性来传递。

因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需完成以下两步: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时命题正确

2.假定n=k时命题正确,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正确

第一步是归纳的基础,要证明原命题里第一个命题正确。相当于“第一号首先点火”,亦如要建高楼大厦首先要建底层。第二步是归纳的递推,要证明从前一个到后一个命题正确的传递性。相当于“若第K号点了火,一定引起传递性”。相当于“若第k号点了火,一定引起第k+1号点火”。这两步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就无法保证命题正确。例如,命题“正偶数都是质数”,能完成第一个步骤的证明;而例题“正奇数的平方必是偶数”,能完成第二個步骤的证明。但他们显然都不正确。

三、教学数学归纳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例举实例说明这两步的作用及必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两步的实际含义,在证明中才落到实处。

第一步实质是验证原命题里第一个例题正确。也就是“当n取第一个值n时命题正确”是需要验证的。原命题若是一个等式或不等式,就是把n=n,分别带入式子的两边计算,验证该式成立。而决不能把n=n。直接带入全式,否则就是虚假、形式的验证。

第二步是证明从n=k到n=k+1命题正确的传递性。也就是把还不是已知的归纳假设“当n=k时命题正确”看作“已知”,归纳结论“当n=k+1时命题也正确”是要证明的。这一步是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关键和难点。

首先让学生理解归纳假设和归纳结论的实际含义,真正掌握“已知”什么、要证什么,才能做好分析和证明。归纳结论是原命题里第k+1号命题,证明时一般从“左边”(设为条件),通过推理,得到“右边”(设为判断)。证明中,为便于思考,应把条件和判断分开。但不必把判断写入证明中,可写在草稿上作为证明目标,以便寻找证题思路。

例:求证:13+23+33+…+n3=n2(n+1)2

证明:(1)当n=1时,左边=13=1,右边×12×(1+1)2=1等式成立。

(2)为了说明第二步的方法,现将步骤及内容表述如下:

1.写出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23+33+…+k3=k2(k+1)2

2.写出归纳结论的条件和判断(判断写在草稿上):则当n=k+1时,条件:13+23+34+…+k2+(k+1)2,判断:=13+23+23+…+k3+(k+1)3判断:=(k+1)2[(k+1)+1]2

3.改造条件,以便应用归纳假设:=(13+23+33+…+k3)+(k+1)3

4.利用归纳假设,从条件推出判断

5.写出该步结论:∴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1)和(2)可知,对于任何自然数n,等式都成立。

因此,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必须遵循这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证明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结论的完整性。第一步证明得到一个结论:“当n=n0时命题正确”;第二步证明,在当n=k时命题正确的假设下,得到一个结论:“当n=k+1时命题也正确”;由这两个结论就得到一个总结论:“从n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命题都正确”。这就证明了原例题正确。

综上所述,万里长城的烽火台传递军情的方法蕴含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在教学中若运用这样的实例,能化抽象为具体,既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归纳法,又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勇.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J].理科爱好者,2015(36)

[2]吴淑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与写,2014(8)

猜你喜欢
注意问题
试析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水中BOD5分析应注意问题解析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