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学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变革。多模态教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技术和各种形式的模态信息形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模态组合的方式能够使学习条件优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在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导下,探讨包括法文歌曲、法国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等声乐作品在多模态法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以期对信息时代的法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多模态 声乐作品 法语教学
一.理论背景
1.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理论
不同的学科对多模态的描述不同。法国下诺曼底大区COMMUNOTIC数字教育网络平台对多模态运输和多模态的对比描述:“在运输方面,多模态指两地间的多种运输方式。例如A城至B城,可以走铁路或是走高速。在教学方面是类似的,当教学通过不同路径由A知识点至B知识点,我们就称这些路径为多模态。”对于空间距离,运用多种交通方式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出行。它可以是:自行车、公交车、摆渡车、船、小轿车、出租车、长途巴士、轻轨、火车,还可以是拼车和汽车共用。对于教学,也存在多种方式组合,这样可以使学习条件优化,提高学习效率。多模态教学的发展使得文化、教育和技术相融合。
言语只是多种模态之一,文本模态、声音模态、动作模态、图像模态等,每种都是与系统功能性有关的(Kress&Jewitt 2001)。Kress(2004)还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屏幕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同时图像、动画等成为交际的主媒体。自Kress和Van Leeuwen
(1996)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出发,在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于多模态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New London Group(1996)提出了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Jewitt(2009)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多种模态来共同完成的,包括空间、手势、凝视、身势、移动、声音、腔调、音乐、三维事物、口语、书面语、图形、表格、图画、动画等。Grégoire
(2014)以连环画为例研究多模态在中学教育中对法语读写能力提高的作用。
国内多模态理论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朱永生(2007)等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张德禄(2009)研究了现代技术条件下外语教学中对模态的选择。部分学者运用这一理论对PPT语篇、英文影视、电视新闻进行研究(韦琴红,2009;郭志斌,2010;张戈、王明利,2014)。但是,鲜有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应用于外语声乐作品的研究。
2.音乐与外语
纵观外语教学,现有的主要教学法理论中,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兼教育家乔治亚·罗扎诺夫(Lozanov,1978)创立并在全球流行的“暗示法”(suggestopedia)教学法, 重视探讨音乐的作用,他倡导将四分之四拍慢板的巴洛克音乐作为背景,使学生放松精神,提高精神潜力。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Gardner,1983)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七种智能中包含言语智能和音乐智能。美国生物学家斯佩里及其同事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同。左脑是主管言语和计算等的神经中枢,右脑主管欣赏音乐绘画等的神经中枢。因此有学者提倡协调开发左右脑来提高学习潜能其中包括用听音乐的方式,如沈德立(1998)。总之,音乐是能够促进外语学习的,是外语教学的有效补充。
但是在法语教学中歌曲大多只用在初学阶段,只是泛泛的听几首法语童谣或是流行歌曲,缺乏理论指导,也没有将其他类型声乐作品伴随法语的深入学习。本文将在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导下,以音乐为教学内容的补充,着重探讨包括法文歌曲、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等声乐作品在多模态法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二.声乐作品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声乐作品分类
音乐作品分为通过人声表达的声乐作品和用乐器演奏的器乐作品。本文谈到的是前者。声乐作品又可根据其形式、风格的不同分成歌曲、歌剧、音乐剧等不同体裁。其中歌曲是声乐艺术中规模最小、篇幅最短、形成最早和影响最大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包括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儿童歌曲等。
2.声乐作品应用于教学
A.法语儿童歌曲
我国大部分高校法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未接触过法语,因此针对一年级学生,声乐作品尤其是歌曲中的童谣是法语教学的有效补充。法语儿童歌曲通常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发音清晰、反复吟唱、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配有动画,这样,通过声音、文本、动画等多模态,有利于建立起初学者对法语语音、语法、词汇、文化的第一印象。
在语音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法国童谣,使枯燥乏味的发音规则变得生动活泼。例如,描述下雨场景的儿歌《Flic, flac,floc》动画展示了一群小朋友在雨中玩耍的场景。描绘雨声水声的词汇正好解释了“辅音群”概念,而且也使学生熟悉了在词末要发音的辅音字母“c”和“f”。而且除了象声词,正歌部分四句构成两行转韵,即AABB式,前两句尾韵是[t],后两句韵脚是[o],学生们既能了解基本押韵格式,又能掌握鼻化元音和元音的发音规则。
再如:《La semaine des canards》(<鸭子们的一周>):
LUNDI, les canards vont à la mare, mare, mare.
MARDI, ils sen vont jusquà la mer, mer, mer
MERCREDI,[...]
这首童谣中首句末重复的词“mare”既有“水塘”之义又恰好与第二句首词“mardi(周二)”的第一个音节发音相同,重复三遍“mare?”后面的“mardi(周二)”呼之欲出;第二句末“mer(大海)”与第三句词首“mercredi(周三)”第一个音节发音一致,以此类推。因此学好了这首童谣,就能了解不同的字母组合发相同音的情况,通过发音对比记住星期名词的发音,甚至想到歌曲动画中那群活泼可爱小鸭子跳来跳去的场景,就能轻松说出“mare,mare, mardi”, “mer, mer, mercredi”......
语法方面:儿童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句法结构可以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法文的语法。如法语国家的著名童谣《Sur le pont dAvignon》(<在阿维尼翁桥上>)歌曲的正歌部分“On y danse?”意为“On danse sur le pont dAvignon”,反复吟唱的歌词配上动画中在阿维尼翁桥上跳舞的人们,寓教于乐使学生们很快掌握副代词“y”的用法。副歌可以有若干个,每次换一个表示职业的名词,如花匠、乐师等。而且这首童谣是典型的圆舞曲,学生们可以如同歌谣的副歌部分所唱分饰不同角色,加入舞蹈中,不仅融入了声音模态、图像模态还有了动作模态,寓教于乐,加深记忆。
词汇方面:歌词是词汇的载体,听完歌曲后, 自然容易记住单词。如引入法国、瑞士西部和加拿大魁北克的流行童谣《Un deux trois nous irons au bois》(< 一二三我们去树林>)来学习数词;用《Tête, épaules, genoux et pieds》来熟悉头、肩、膝、脚、眼、耳、鼻、口等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其他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词汇。除了声音、动画、文本这些多模态,学生们甚至可以加入动作模态,边跳边唱,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文化方面:歌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歌曲可以了解法语国家的风俗、地理、社会、历史等。比如听《PetitPapaNo》了解圣诞节习俗,学习儿歌《Les cloches de Pques》了解法国复活节。
B.法语通俗歌曲和电影歌曲
法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教师将声乐作品中的通俗歌曲和电影歌曲引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高级语法和高级词汇,而且电影歌曲更能引起学生们课后自发观看电影的兴趣,如皮亚夫经典之作《La vie en rose》让人不禁想看电影《玫瑰人生》。
通俗歌曲如法国歌手Joe Dassin的《Et si tu nexistais pas》歌词中反复反复吟唱的段落中有“si+未完成过去式从句,主句用条件式现在式”,学生在听和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句式,并理解了条件式现在式的构成和用法。
C.法国艺术歌曲
语言考究的法国艺术歌曲、音乐剧和歌剧不仅能引起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由不同的艺术风格了解所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法国历史。因此它是高年级《法国文学史》和《法国作品选读》等课程的有效补充。
《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中“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有所不同,属于欧洲古典音乐,是优秀的诗歌、精致的旋律、动人的钢琴伴奏结合而成的的一种音乐形式。法国艺术歌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兴盛于19世纪中叶,在欧洲艺术歌曲中其风格独树一帜。它有专门的名称“mélodie franaise”,区别于“chan
son(歌曲)”。艺术歌曲结构短小,占用课堂时间较少。
例如:当讲授到法国著名诗人魏尔伦的诗歌时,与其直接向学生讲述文本,介绍作家和作品创作背景,不如先请学生们聆听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声乐套曲《被遗忘的抒情曲》。听完套曲六首,也只需要16分钟,却为讲解魏尔伦的诗篇打好了基础。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心中泪》精听,钢琴伴奏右手以十六分音符的三度颤音模仿雨滴的形态,使听众形象地感受到“pleurer(哭泣)”和“pluie(雨水)”所描绘的泪与雨的交织。
再如,当讲授到法国十九世纪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象征派诗歌《恶之花》的文本前,先请学生们聆听德彪西谱曲的《Cinq poèmes de Charles Baudelaire》(〈波德莱尔五首〉),即《阳台》、《黄昏的和谐》、《恋人之死》、《喷泉》及《凝思》。学生们在聆听艺术歌曲后能较为形象地感受波德莱尔代表作《恶之花》。同理,学戈蒂耶的诗可以从听柏辽兹创作的《夏夜之歌》开始;学雷纳尔作品可以从听拉威尔作曲的《博物志》入手。
D.音乐剧和歌剧
音乐剧是集音乐、戏剧和舞蹈于一体的音乐表演形式。它的音乐部分以流行音乐为主通俗易懂,歌词和对白选自世界文学名著。演唱的时候语速比电影对白慢,因此学生可以一面轻松听音乐、看舞蹈,一面听歌词和对白、直观了解文学作品。如音乐剧《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小王子》;改编自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法语版音乐剧2001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恨缠绵》等。
歌剧是作曲家用民族特色音调和富有时代色彩的音乐语言创作的戏剧音乐。和音乐剧相同的是它也是以文学作品为骨架进行再创作的。《卡门》四幕歌剧以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改编,作曲家比才谱曲;音乐家威尔第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小说《La dame aux camélias》(〈茶花女〉)改编而成的歌剧《La Traviata》(〈茶花女〉)。
但音乐剧和歌剧是大型音乐形式,用时较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著名段落欣赏。
例如在文学课上引入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可以播放于2012年在中国演出的音乐剧片段:第一幕中街头诗人甘果瓦的唱段《大教堂时代》讲述作品背景;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唱段《囚笼之鸟》。为引入梅里美的《卡门》,请学生欣赏选段《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的旋律加上男中音雄壮激昂的唱词,让人振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们渴望读一读原著《卡门》。剧中主角卡门演唱的咏叹调《爱情是只任性的小鸟》,豪爽奔放的女中音让人形象地了解了女主角放荡不羁的性格。
除了在课堂欣赏和分析歌曲、歌剧、艺术歌曲、音乐剧,教师可以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唱支法语歌曲,既能展示自己又活跃气氛;课间播放音乐放松身心,并有利于无意识习得;课余举办活动,如全校性的法文歌曲大赛包括法语专业学生、二外法语学生、艺术学院学生及所有感兴趣的学生;法语专业学生排练歌剧和音乐剧。
三.结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学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变革。多模态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技术和各种形式的模态信息形式,从视、听、说、触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法语的语音语调具有其特殊性,童谣、流行歌曲及电影歌曲中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迁移到外语方面能给予其良好的语感,并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而且艺术歌曲、音乐剧和歌剧的文本取材于文学作品,因此在法语教学中应用声乐作品不仅是教与学的愉悦体验,更是对传统教学单一的文本模态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Baudelaire,C.2011. Les Fleurs du mal[M], Paris, Larousse.
2.COMMUNOTIC http://www.communotic.fr/index.php/bas-decouvrir-multimoda
lite
3.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 Basic.
4.Grégoire, M. 2014. Réaliser des bandes-annonces à partir de bandes dessinées. Une séquence didactique exploitant la multimodalité au secondaire [J], Québec fran?ais, 172:75-77.
5.Jewitt, C. 2009.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 [M]. London: Routledge.
6.Kress, G. 2004. Reading images: Multimodality, representation and new media [OL]. http://www.knowledgepresentation.org/BuildingTheFuture/Kress2/Kress2.html
7.Kress, G. & Jewitt. 2001. C.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 [M]. London: Continuum.
8.Kress, G. & T. van Leeuwen.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London: Routledge.
9.Lozanov, G. 1978. Suggestology and Outlines of Suggestopedy [M], New York: Gordon & Breach.
10.郭志斌,2010,基于人本主义的英文影视多模态教学,《电影文学》第22期。
11.沈德立,1998,关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及其协调开发,《天津师大学报》第4期。
12.王广西、周观武,1998,《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3.韦琴红,2009,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第2期。
14.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第4期。
15.张戈、王明利,2014,电视新闻作为真是输入语料在法语听力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现代传播》第4期。
16.朱永生,2007,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外语学刊》第5期。
本文受兰州大学2015年“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法语精读”项目基金支持。
本文中所选歌曲的歌词均摘自https://www.youtube.com
(作者介绍:李雁,兰州大学讲师,法国里摩日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