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木兰
汉字是方块字,在小学低年段,学生主要识记象形字和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汉字的演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做到“音形义”三结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理识字。巧用字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识记、运用汉字各个部件间的形和义。
一、激发趣点
汉字从创造之日起,其最主要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造字的规律。教师教学时,结合汉字的特点,甚至文本想要表达的意思,渗透汉字规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趣点。
如在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生字“刨”时,我不急于教授,而是出示了上学期学过的顺口溜“有手轻轻抱,有水把茶泡”,学生的学习趣点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课堂上立即想起学生琅琅的顺口溜声音。我顺势而导,出示今天的生字“刨”,让他们比较“刨”与之前学过生字的异同。眼尖嘴快的学生一下子说出它们的异同后,我再继续让他们学习的兴奋点和知识生长点膨胀,让他们也用顺口溜给“刨”编一句,在之前顺口溜的基础上往下接。学生利用偏旁部首既区分了形近字,也给偏旁部首赋予了具体的意义,这才是有文化内涵的识字教学。
二、巧妙识记
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识字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成了低年段学生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学生在刚迈开脚识字的同时,就产生了厌学语文的心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点,提高识字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呢?字理识记可以帮助学生牢固识记,使识字的质量大大提高。
或许有的老师会质疑:字理这东西连好多老师都没弄懂,小学生甚至是低年级的学生能明白吗?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主要是象形字和形声字,我们不需要给学生讲解高深的理论构字知识,而是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的识记特点,充分利用字理的规律教学,让学生学一字,会一串,写一字,明字义,音形义中判断字的对错就够了。
如一年级上册《菜园里》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园”字,外面一层的方框像什么?
生:像围着菜园四周的东西。
师:这个方框就是围着菜园四周的围栏。再看看里面的字,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在生活中见过一元钱的“元”。
生:我们班同学的名字里面有这个“元”字。
师:对啊,里面这个“元”字我们早就会读了,原来“菜园”的“园”和“一元钱”的“元”读音是一样的。但我们记住了有方框的“园”和之前的“元”是不一样的哦。
师:像这样围起来的园还有很多呢!像今天种着许多蔬菜的地方叫菜园,那种着许多果树的地方叫( )。你还知道什么园?
生:花园、公园、幼儿园、乐园、校园
师:大家说得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菜园里认识蔬菜吧!
三、发展思维
字理识字就是在一些直观识记、理解中,把看上去枯燥无味的构字笔画变成了形象生动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识记抽象、概括创造出来的汉字。在这种长期、循环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体现,发展了抽象思维,促进了儿童的逻辑发展。
在字理解析的过程中,除了观察,追根溯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如,教“休”字时,就要引学生联想到古人劳作累得汗流浃背时,靠在大树旁边休息的情景;教学“采”字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明白上面的爪字头就是人或动物的手,想象人或动物在树木上采摘,那就是“采”。
字理本来就很有趣,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汉字的特点、文本表达的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字理识字,那学生在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