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莉
古今中外,凡是好的文章都得讲究流利通畅行文自如。魏文帝曹丕曾经说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斯言尽之矣。然气不可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词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意思是说,再好的文章,如果不讲究过渡的技巧也无法成为文之至宝。而我认为一篇好文章就如同一座精巧的园林建筑。园林中有许许多多各自独立的亭台楼阁与小的景观,而过渡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如同园林中的桥梁和建筑中的接榫。过渡像桥梁,它连接两头,连接层与层,段落与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衔接起来,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掌握好过渡的技巧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浑然一体,让读者不忍中途释卷。那么,作文中的过渡有哪些种类,要想写好过渡性的句子又有哪些方法技巧可循呢?
一、巧用关联性词语过渡
指选择恰当的关联性词语将上下文贯通起来的过渡方法。比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然而、可是、既然、即使、如果、只要、于是、因此、也、则(是)等等。此种类是最简洁的,多用于文章的开头。
许峰的《阳光之舞》开头先指出各处的阳光是迥异不同的特点,“它有时凌厉,有时妩媚,有时刻薄,有时暧昧。它好像很复杂,一点也不单纯;好像很简单,有时一点也不作态;好像很肆意,有时一点原则都没有”,接着写道:“戈壁上的阳光则是另一种味道。”有了前面的铺陈,加上关联性词语“则是”的使用,干脆利落地就过渡到了对戈壁上的阳光的描绘。
再如一考生的作文名为《父爱如水》。开头是这样的:人们常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是我却觉得父亲对我的爱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滋润了我高中生活的每一天……原来,这个考生是单亲家庭跟随父亲生活的孩子。2003年南宁市中考中有一篇名为《自立——自强不息》的作文得了满分,开头这样写道:什么是自立?大部分人会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就是自立;不伸手向家里要钱,自己打工,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自立的表现。但我觉得,如果上述这种种行为就是自立的全部内涵,那么对自立的理解就未免太肤浅,太狡猾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一个青年人的真正自立呢?这两位考生都采用表转折关系的联词“可是”“但”让自己的笔锋一转迅速进入正文,节约了不少笔墨与时间,而且文章的思路也显得特别清晰。
二、巧用句子过渡
如果文章的前后几个部分内容转换跳跃性比较大,仅仅只用关联词语来过渡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子来连接几个内容或者风格相对独立的部分。
(1)运用排比句过渡
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各段的段首句或结束句统一组织后来写,构成层次或段落间的排比。这种方法既可以省却内容上的直白的过渡性的文字,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布局统一结构整齐的美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作者在介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时候,有意地在每部分前面都重复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句话,使全文脉络清晰,格式整齐,呈现出一种整齐划一的气势。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刊于2016年第一期《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便采用的是这种方法,主体段落每部分是以“那一年,你我……”开头,以“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作结,全文结构严谨,又颇有诗意。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今夜星光灿烂》也成功地采用了这种过渡方式。文章的开头写道:“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旁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的那一片天空中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那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紧接着就用结构相同的句式来贯串起全文:第二三四段的段首是“是在想爸爸妈妈吗?”“是在想那只可爱的小猫吗?”“是在遥想那曾经美丽的故乡吗?”后三段则稍加变化,分别是“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哦,伊拉克女孩,抬头看看星空吧,今夜,星光为你灿烂。”在这几句过渡句中,句子的结构基本是一致的,只需将个别词语稍加改动即可,运用起来并不难。
(2)运用回忆性的句子过渡
很多同学在作文中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叙述完眼前的情景之后不知道应该怎么转入对另外的场景的叙述。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来衔接将要叙述的内容,如:记忆的大门缓缓打开,我不禁想起了三年前在奶奶家的那个夏天……;事情还得从三年前说起……;我眼前又浮现出了五年前的那张脸那个灿烂的微笑……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想要插叙关于少年闺土的记忆时,不是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吗?他写道: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3)利用承上启下的句子单独成段来过渡
很多文章中都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或段落,过渡段设计得好,会起到归纳总结上文和引领启示下文的作用,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搬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段文字用小孩子的心理来揣摩大人将自己送入书塾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过渡段。鲁迅用这两段话,水到渠成地给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并将这些生活与文章后半部分三味书屋枯燥的书塾生活自然地衔接起来,顺利地完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内容的切换,并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真不愧是文学大师啊!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风中的余香》前面几段叙述古希腊的城邦覆亡、明代东林党人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的历史事实后,要转入对这些不灭的精魂的赞美,中间就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来衔接:“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前一句承接上文,后一句启示了作者将要写作的精神实质。这一处过渡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
三、采用小标题过渡
是指在较长的文章里,在各部分之前冠以小标题连接文章整体的过渡。这个小标题,既可以是精炼概括的一个短语一句诗句,也可以是简单的一二三四的序号,甚至可以引用文中人物的一句提纲挈领的话。在各部分前加小标题,读者心理上会出现连续感,读完一个标题的内容,自然想到该读下一小标题了,这样,文意自然就畅通了。
比如杨振宁写作的《邓稼先》一文,作者就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五个小标题为纲贯串起了全文的内容。这五个小标题既有对本节内容的精要提炼概括,也有直接引用的邓稼先本人的原话,虽然写的内容很繁杂,但因为有了这些“纲绳”的穿插引领,主人公邓稼先的人生历程与崇高的精神品质就鲜活地展現在读者面前。又如河南省中考满分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分设了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三个小故事。三个题目是: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联结友谊。三个小标题前后关联,自然过渡,非常巧妙。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作者撷取历史中已有定论的嵇康、庄子、项羽三个人物进行重新解读,极力挖掘三者具有的“菊花”品格,用“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三个小标题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内容,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思考。采取这种方式过渡可以使文章思路开阔,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与思想内涵,是很容易得高分的。
当然,文无定法,过渡没有固定的格式,形式也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想要设计好建筑园林中的这些“桥梁”,仅凭这些技巧与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多写多练。若能将以上这些方法熟练灵活运用推陈出新,当然更好。总之,只要能使文章的各部分自然衔接融会连贯,都是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