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土地

2016-11-19 05:16一路开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稗子后辈艾青

一路开花

有人说,没有阳光,我们仍然可以在黑暗中摸索,不至于死亡,可如果没有水源的话,那一切的生命就会消失,因为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其实,我们真正赖以生存的,不仅仅是水源,还有莽莽的山川与土地。

山川孕有飞禽走兽,土地育有粮食蔬菜。我们可以顿顿吃海鲜,却也不能忘了,汪洋海水的根本,还是那些终年不见天日的土地。

城市的进程,是以牺牲土地为代价。大米從种植基地获取,蔬菜从市郊乡村而来,我们虽然身处四面高楼,车水马龙,可仍旧不愁吃喝,高枕无忧。

我们在超市里见到的,永远都只是一个物体最终的结果。蔬菜是洗过的,大米是洁净的,海鲜是捕捞的,干货是事先加工好的。我们不用经历任何过程,就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很多城市的孩子,根本就不能说他们分不清韭菜和稗子。他们压根就没见过什么是韭菜,什么是稗子。

这和成绩没有半点联系。土地不会影响一个城市的进程,更不可能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土地暂且没有那么庞大的力量。土地是母亲,而母亲所影响的从来就不是那些虚华的外表。母亲的意义,是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并在潜移默化间锻造一种处世的智慧、温善的情怀。

没有见过土地的孩子,何以会明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艰难过程?没有见过土地的孩子,何以会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良言悲辛?没有见过土地的孩子,又何以会明白“赤日炎炎如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个中泪儿?

因此,讲到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时,我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大肆介绍此文创作的背景。我只是带着他们,去几十里以外的乡村看看。看什么?看一片片日渐稀薄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在茫茫的土地上,后辈们才会明白,艾青这句诗并非出于矫情;只有在汗湿的土地上,后辈们才能寻到炎黄先辈的千年气息、人类的万年履历。

(选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稗子后辈艾青
我不想吃稗子草长大
艾青《我爱这土地》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艾青来了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一颗稗子和一颗麦子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