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建 宿继光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主要从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两个部分入手,结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划分方法与自己的认知,把武术礼文化教学具体目标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并进行分析,提出思路,为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武术礼文化 教学目标 确定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030—03
1 前言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学校课程之一,教学目标明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武术礼文化的了解及接受。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将武术礼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并内化为行为习惯。笔者认为,明确武术礼文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
2 一般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这里说的一般目标是广义的。目标有远的,有近的;有比较抽象的,有比较具体的。他所包括的范围大小也可能很不一样,大之如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标准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格,中之如学校中一门学科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小之如一个学习单元或一节课所完成的具体目标,乃至学生方面的学习动机,都可以包括在教学的一般目标这一要素的含义之内。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武术礼文化作为武术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重视,不仅要强健外在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顽强其精神,在武术礼文化教学一般目标的制定上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2.1 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我们首先要促进他们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体格、体形和优美的身体姿势,防止身体病变,以保证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既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也包括学生的长久的需要。武术及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是为了给我们奠定一个形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习惯,它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由量到质变化的过程,短暂的武术及体育锻炼能够发泄心中的压抑,消极的情绪,但是长期的锻炼会使我们的整个身体及心理机能更加的健康,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加的积极乐观,从而更好地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习性质来看,既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也包括学生在后天的学习武术礼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自觉需要。任何个人、社会的活动以及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都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人们理解自己社会活动意义的程度即人的自觉性的发挥程度,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在进入文明时期以前,人们的活动基本上是自发的。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所以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2.2 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武术提出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上也要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水平服务,最终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需要的合格人才。
2.3 武术礼文化自身的特点与功能
武术礼文化作为武术的内核,是一个价值、功能多元化的综合体,武术所具有的精气神也是通过武术礼文化这一内核所展示出来的。武术礼文化必须以武术技击为载体,它包含了技击防卫的价值,强身健体的价值,艺术审美的价值,同时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
根据以上三个因素笔者认为武术礼文化的一般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克己复礼,尚武精神”。“克己复礼”,以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的规范,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的健康积极乐观。“尚武精神”的核心并非是击倒敌人,而是战胜自己,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为前提;推崇仁爱,追求和谐;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崇尚“重义轻利”、“以义导利”;如今在这一和谐且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而不是习武斗争,需要的是民族凝聚力,而武术礼文化的尚武精神就包含这一要素,这更有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这个总的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心态,不断地磨练习武者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礼文化加之技术的熏陶与学习使那些身体与心理上相对较弱的人变得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富有挑战精神。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最终做到尊重他人、不畏艰难、勤奋刻苦、意志坚强、见义勇为、仁爱、谦和、扶危就困、专心致志、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 具体目标的确定
教学的各项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应当呈现出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具体的目标,一般目标便失去了依托,从而成为空中楼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偏向于为学生提出远大的一般目标,而忽视“细小的”具体目标,结果便使学生感到那些大目标过于空乏、渺茫、可望而不可及,因而也就失去了积极努力去实现的热情。所以我们必须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体现在每个课时计划上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但是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又必须是为完成某个学习阶段乃至整个教育过的完整的、全面的培养目标服务的。具体的目标是我们的着手之处,完整的、全面的培养目标乃是我们的着眼之点。不从具体目标着手不行,但是只追求具体的小目标而忽视大的方向也是不行的。笔者认为在武术礼文化教学具体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进而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3.1 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包括两个部分,即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对课程目标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对于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而言。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主要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初期,以布卢姆为首的专家小组将认知过程分为六个层次,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别是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这六个层次中,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和前提,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发展和深化,各层次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一环,直接影响到课程最终教学目标。
对于武术礼文化教学认知目标学生首先要了解的是武术礼文化的概念,明确的概念可以使我们具体准确的表达思想,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李金龙教授认为武术礼文化是指在传统习武者中制定并传承的体现中国礼的精神的内容与形式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武术礼仪和武术礼义,武术礼仪即是对习武之人的行为规范,也可称作武术礼法;武术礼义则是对习武之人的精神规范,也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武德要求。[2]笔者也比较同意这一观点,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武术的目的首先是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其次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当今武术教育还是把武术停留在技术教学的层面上,而没有把武术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与发展。武术礼文化价值层面试今天武术教改需要强化的地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如今教学中我们所倡导和推行的武术礼仪规范主要有:抱拳礼、持械礼、接递械礼、着装礼、语言礼、比赛礼、拜师礼、鞠躬礼等,具体内容及行礼方法的规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也非常的重要。在这些武术礼仪规范的背后其背后反应的思想应该是武术礼义的内容,即武德,这些礼义精神包含的武德如:尊敬师长、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仁爱谦逊、敬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诺、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等详细具体的安排到教学中,通过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武技的同时把武术礼文化融入到自己思想中,为他们情意目标、行为目标的培养做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以及达到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效果。
总之,认知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目标,明确的认知目标可以更好地导向学生,解决武术礼文化“是什么”的问题。
3.2 情意目标
情意类目标指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兴趣、态度、动机和意志的目标。[3]这些目标又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紧密相关,在情意目标的培养上,我们很难像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那样做到作业化、具体化。但并不是不能够表述地更为明确、具体一些。在平时的武术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甚至从不提出这方面的目标,这种状况应当予以改变。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所以教师在制定情意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热情,这样教育的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而学习的过程也将是快乐的。在武术课堂上,技术动作的学习是载体,礼文化的学习是灵魂,没有了载体事物将难以发展与传承,没有了灵魂事物将如同行尸走肉,更为可怕!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充分利用课堂,在内容、方法上多加研究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武术教学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目标或者布置一些自选作业题,如让学生通过课堂外规定在一段时间内自学一段拳术或者器械,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武术的学习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分组布置一个武术小话剧,通过剧情教学,让学生感受武术不同的文化魅力;运用所学的武术动作选择对手进行对抗,从实战中去感受止戈为武、尊重对手等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学生在克服困难和自选作业中,兴趣、动机和意志水平都可以综合的表现出来。教师如果经常注意提出培养兴趣、动机、意志的明确要求,无疑会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抱拳礼”的学习中,教会的不仅是动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其具体含义,让学生有更深体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思想上的觉悟与提高,以“抱拳礼”为例:(1)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2)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4]经过这样把礼仪规范的含义通过生动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更清楚了认知武术礼文化,从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启蒙。总之,由于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的形成和发展十分的复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作比较,确定差距或需要,即“应该是什么”与“是什么”之间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兴趣,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倘若学校情境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所以在情意目标方面如何将这些因素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还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分析研究。
3.3 行为目标
认知目标与情意目标的最终目的是为行为目标服务的,行为目标是对认知目标及情意目标的检验,学生学习武术礼文化的目的就是将武术礼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并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学生“怎么做”这是非常重要的,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将对学生的一生将起着积极的影响。
柔道作为一向比较成功的项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日本武道教育中,实践大于理论,武道教育不在于学会哪些技术可以在现实中取得格斗的技能,而在于在这种直接的对抗中学会勇敢面对生命挑战,学会在与人搏斗中生存,并且要求彬彬有礼。[5]在武术的行为目标之中我们要多加一些实践的环节,去除理论的环节,这样更能够让学生理解武术礼文化,去宣传真正的实践武术礼文化,更能够吸引同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崔华前.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之维[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20-24.
[2]李金龙,宿继光,李梦桐.中国武术礼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4(7):129-135.
[3]李秉德. 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66-267.
[4]张继生.中华武术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85-86.
[5]郑旭旭.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的轨迹[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98-199.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Wushu Etiquette Culture Education
Li Jianjian Su Jiguang(P.E. Schoo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other methods. Besides, by the reference of objective division initiated by bloom and combination with personal cognition, the study further divid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Wushu etiquette culture education, into the cognitive objective, emotion objective and behavior objective respectively. With the hope of promoting Wushu culture development, the study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ative research, some analysis on these objectives and some concepts.
Keywords:Wushu etiquette culture Teaching objectives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