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娜 张丽琴 施先锋
3月11日,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由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共同主办,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种苗繁育与设施利用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湖北省瓜菜种苗繁育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一次理事会”在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水仙厅召开。近30家科研院所和育苗企业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共乘全国“两会”的东风,吹响瓜菜种苗产业化发展的号角。
湖北省种苗产业遭遇瓶颈
近年来,我国瓜菜工厂化育苗遍地开花,全国数千家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随着产业探索的不断深入,区域分化开始凸显:一些省份涌现出大量优秀企业,逐渐成为行业翘楚:一些省份则因为产业链发展畸形、技术创新不足、市场流通不畅等等原因止步不前,而湖北省就是其中一员。
“湖北省种苗需求量40亿~50亿株/年,而商品苗的普及率仅为5%,而其他做得较好的像山东、河北省商品苗普及率可达20%。”会上,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谟兵推广研究员全面剖析了湖北省种苗产业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育苗总需求量不够。大多农户对工厂化育苗的优势认识不足,商品苗普及率不高。二是工厂化育苗设施周年利用率低,育苗企业生产成本高。三是装备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育苗主要依赖大量人工。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提出:湖北育苗企业的危机感和压力不够,多靠政府投资扶持,若在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技术服务及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不作调整和学习,将会被市场淘汰。
南瓜砧木引发热议
自由发言环节,参会的各位企业代表不约而同的将话题引到了南瓜砧木上。嫁接换根技术是克服西瓜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目前武汉地区主要采用葫芦砧木进行嫁接,但研究结果表明,南瓜砧木的抗病抗逆性更强,是嫁接较好的砧木。
然而,不少企业代表在尝试南瓜砧木的过程中却遭遇了白粉病、跑空秧、死苗等难题,表示南瓜砧木的嫁接亲和力与共生性差。大家纷纷直呼:南瓜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武汉洪北种苗代表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源于南北气候差异,这也是山东砧木在湖北销售遇冷的主要原因。山东的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高,而湖北则是低温寡照天气且农户喜施大肥大水,这种环境下南瓜砧木的优势无法发挥。因此,在选择砧木时,必须事先进行严格的比较试验.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后再作决定。
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李爱成高级农艺师结合自己20多年的育苗经验与教训,谈了自己对育苗砧木、基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认识和心得,推荐了种苗繁育与设施利用学科在本土化育苗基质、种苗调控及种子病害处理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并愿意将该类成果和相关技术通过联盟平台分享给各企业。
制定标准还需慎重
除此之外,为了规范种苗企业管理、提高种苗质量和商品性、减少种苗纠纷,制定种苗出圃质量标准也成了当务之急。经过讨论,联盟拟从种苗出圃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定方面制定系列标准。
“扩大湖北省瓜菜种苗产业的地位需要规则。”武汉市质监局标准处处长周晓峰指出,制定标准的人才能掌握话语权并取得到消费者与业内同行的认可,联盟可从定义基本的名词术语着手,逐渐延伸至针对终端消费者的服务标准,形成完整的链条。
毫无疑问,标准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定得太低无法获得公信力,过高又会束缚企业的发展,如何做到不偏不倚成了大家最为担忧的问题。常务副理事长李其友表示,联盟后续会花费大量精力开展调研,为制定种苗出圃质量标准做足准备工作,力求精准把握细节,凸显先进性和实用性。
种苗产业发展需要协作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武汉市农科院常务副院长林处发研究员当选联盟理事长,作物所李其友所长当选常务副理事长,施先锋当选联盟秘书长,各企业或单位负责人共19人当选常务理事;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别之龙教授当选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谟兵推广研究员当选为副主任,各企业或单位技术负责人共13人当选为委员。
最后,常务副理事长李其友作总结发言,希望联盟各成员牢牢把握当前种苗发展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增强服务于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大家的努力,把联盟打造成为行业信息的共享平台、产业力量的集聚平台、政企联系的沟通平台、政策标准的研讨平台、行业发展的自律平台、企业产品的推介平台,为把湖北建设成为农业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