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双 王世杰
(扶余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131200)
蔬菜之王绿芦笋优质种植技术
张宏双 王世杰
(扶余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131200)
芦笋的食用部分是嫩芽,有白笋和绿笋之分;白芦笋是经过人工培育,软化栽培的;绿芦笋是受阳光照射长成的。绿芦笋的营养价值高于白芦笋。《神农本草经》中把野生芦笋列为“上品之上”,仅次于人参,国际公认其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自从发现其防癌、治癌作用后,上升为“十大名菜之首”,被冠以“蔬菜之王”,常被列为“山珍”、“国宴佳肴”、“防癌蔬菜”、“减肥食品”、“富硒食品”等等。
芦笋于每年春季自地下抽生嫩茎,经培土软化即可采收,食之甘香鲜美,有特殊风味,为欧、美等西方各国人民所嗜食。芦笋所含有的芦笋甙结晶体含多种营养成分,并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元素。据测定,芦笋嫩茎中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碘等营养成分均分别高出其他蔬菜和水果的数倍至数十倍。还含有多种具有医疗保健效果的特殊成分,如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
芦笋的药用价值:据有关专家研究、验证,芦笋对高血压、心脏病、心动过速、疲劳、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症均有一定疗效。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芦笋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对淋巴肉芽肿瘤、膀胱癌、肺癌、皮肤癌以及肾结石等均有特殊疗效。生化学家认为:芦笋之所以能治癌,是由于它富含组织蛋白,这是一种“使细胞生长正常化”的物质。而且芦笋还含有丰富的叶酸,其含量仅次于动物肝脏。芦笋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科学家认为芦笋只是对某些癌症有一定疗效,它不可能治好每一个癌症患者。现代医学证明,芦笋中还含有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等有效的芦丁、甘露聚糖、胆碱以及精氨酸等。芦笋可以治疗白血病,已被世界公认。
芦笋因含有甲基酮类和胺类而略有苦味,因此在烹调前宜先切成段,用水浸泡30分钟。烹芦笋一般以炒为佳,如肉丝炒芦笋、蒜茸炒芦笋等,既可保持原料色泽不变、易入味的特点,又不致失去原料本身的营养成分。由于鲜笋非常脆嫩,切段、炒制时宜快。
1.1 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1.2 浸种催芽。将芦笋种子在60℃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后捞出,用清水反复搓洗,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后,再在常温下用清水浸泡72小时(夏、秋48小时),每天换水2次(早晚各一次),浸泡后沥干,用多层湿纱布包裹,30℃条件下恒温、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1.3 育苗。选砂质壤土作苗床或营养土,每667平方米用农家肥料2500千克、磷肥25千克、钾肥25千克,拌匀后撒施于床面,耕翻入土。春季采用小拱棚薄膜覆盖营养钵8厘米×8厘米育苗,每钵播一粒种子,播后即盖上厚0.5~1厘米的细土。夏、秋季可采取直播方式,苗床地准备,畦宽150厘米,高15~20厘米,在床面与畦垂直方向每隔20厘米开一条播种沟,沟深2~3厘米,在沟内浇足底水,每隔8厘米播种一粒种子,播后盖上0.5~1厘米松土,播完后畦面覆盖一层薄稻草(小拱棚育苗可用地膜平覆畦面)。春季用小拱棚保温,夏、秋季搭遮阳棚降温。
1.4 苗期管理。通风换气:春季小拱棚育苗的,芦笋出苗率达50%时,要及时通风换气,特别是晴天中午棚温超过30℃时要揭膜降温,气温稳定在20~30℃时,揭去薄膜;夏、秋季播种的,播后在稻草上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50%以上幼苗露土时揭掉稻草或地膜,齐苗后揭去遮阳棚。
及时追肥。当幼苗出现分蘖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每隔20天左右除草一次,追施25%千克/667平方米尿素2~3次。
2.1 整地。移栽前要深翻、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50厘米,沟深3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有机肥料2500~5000千克、磷肥20千克、钾肥20千克,5%辛硫磷颗粒剂4千克,均匀施于沟中,上面盖一层土,再定植。
2.2 搭棚。大棚栽培芦笋,即可以防止风雨侵蚀,减少茎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又可充分利用大棚内温度资源,使芦笋周年生产,增加经济效益。
2.3 定植。按照苗的大小分级定植,行株距为150厘米×30厘米。未带土移栽的幼苗,将肉质根均匀地分散于沟中,上覆2~3厘米厚细土即可。定植时须注意将地下茎生鳞芽群的生长方向与定植沟的方向排成一直线,使鳞芽群的伸展方向基本一致,便于以后田间培土和施肥,延长采收期。
3.1 定植当年的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及壅土:当春季来临,地温逐渐回升,为加速地温的回升、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新的幼茎较快地生长,应在移栽成活后对田间进行一次中耕松土,并逐步分次壅土使棵盘上部泥土厚度达到5~8厘米。由于芦笋行间较大,定植初年植株的覆盖率低,田间很容易滋生杂草,因此要及时除草,以防出现杂草与芦笋争肥争水;又因芦笋地下部的发育及生理功能与土壤的通气性关系十分密切,在雨后或灌水后都要中耕松土一次,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根群密布、呼吸作用十分旺盛,更需要氧气,要中耕松土,以维持根部的生理功能,否则会出现植株老化枯萎现象。
施肥:秋季育苗翌年春季移栽的当年生芦笋,一般要求适施秋发肥,三元复合肥50千克/667平方米,重施肥,一般以有机肥1500~2500千克/667平方米或三元复合肥50千克/667平方米,每隔半月施一次采笋肥,施肥总量为尿素200千克/667平方米。对于保护地育苗的当年生芦笋施肥,由于其营养生长时间短,营养体较小,为使来年获得较好收成,秋发之前要薄肥勤施,尿素25千克/667平方米。适施秋发肥,三元复合肥25千克/667平方米。并在采笋期间每隔半月施一次采笋肥,尿素200千克/667平方米、三元复合肥100千克/ 667平方米,以保证地上部分植株的长势达到株高1.1~1.2米,茎粗0.7~0.8厘米,有效株数25~30株。
3.2 二年生以后的田间管理。
由于其营养体已发展到一定大小,芦笋的田间管理以控制其营养生长为主,在芦笋秋发前不施化肥,适施或不施秋发肥,重施冬肥和采笋肥,同时在秋发期间采取整枝(每棵株数保持在25~30株)打顶等办法,以保证地上部分植株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3.2.1 水分管理:由于芦笋根系中根毛吸收肥料及水分能力较弱,因此适合地势高、土壤疏松、排灌条件好的田块,如土壤水分长期高湿,土壤中空气不足,降低根系的生理功能容易引起烂根。水分的多少对植株的生长和嫩茎产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2.2 植株调整:芦笋由于生长旺盛,全年幼茎抽生次数多,秋后株丛的茎显得非常拥挤,茎枝间互相遮荫造成通风透光差,病菌容易繁殖,也影响了植株光合作用,早先抽成的茎到秋后会出现衰老,其光合作用效果大大减弱,故应及时疏掉部分衰老株、病株、嫩茎,以利田间的通风透光和秋茎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换茎不宜过重,要分次进行,否则新茎的生长会因缺乏老茎制造同化养分供给而使产量受到影响,清理的植株应予烧毁或搬离田间,以防病菌传播。
3.2.3 棵盘培土:芦笋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地下茎发生上升现象,但地下茎露出地面时,鳞芽发育细弱,易发生纤细的嫩茎和成茎,嫩茎质硬,多纤维,植株老化,产量逐年下降,茎干易倒伏。成年以后最好每年春季采收芦笋之前,做好棵盘地培土工作,以保持鳞芽盘离泥面5~8厘米,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延长成年期。
3.3 芦笋秋季管理
3.3.1 清园:清园是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清园掌握在12月中下旬进行,过早清园会因地上部分养分没有转移到根部而损失养分。当母茎出现衰老、出笋偏少变细时,应停止采收。选晴天割除全部地上母茎,拔出残茬,连同枯枝、残叶、杂草等全部搬离田间,集中烧毁。把棵盘围土扒开,让太阳曝晒2~3天,后用40%芦笋净胶悬剂500倍液泼浇根盘及周围土壤,再覆土5~8厘米厚,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保证嫩茎抽生不受危害。
3.3.2 适施秋肥:重施秋发肥,制造和贮存更多的养分,为来年春笋丰产打下基础。秋发肥要求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料15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施肥时,在离棵盘20厘米处开沟深施,在秋季芦笋生长期间用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
3.3.3 留养好秋茎:芦笋秋季采收结束后,清除前期母茎,以免生长期过短导致养分积累少而影响来年的产量。具体方法是,当芦笋田出土的嫩茎整齐较多时,选晴天对抽生的全部嫩茎予以留养,培养成强健的植株,以利制造和积累更多的养分,扩大根盘,提高来年产量和品质。
3.3.4 田间管理:母茎留养后,要在两边打桩拉绳搭架,防止植株倒伏,并剪除细弱、病残、衰老、枯黄的枝条,以利通风,防止病菌传染扩散,笋田周围开好排水沟,做到沟渠相通,以免积水而造成烂根和病害发生。同时要做好中耕除草,保持笋田清洁,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芦笋植株的生长。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合理安排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壮苗。合理应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等。茎枯病可选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可选用400克/升氟硅唑(福星)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主要有蚜虫、夜蛾、蓟马等。蚜虫采用黄板诱杀、防虫网隔离,或选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更猛)5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夜蛾选用3.4%甲维盐乳剂2500~3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可选用25克/升多杀霉素300~500倍液喷雾防治。
芦笋采收以笋尖不开散为标准,采收长度根据客户要求确定。气温在25℃以下,要求每天早晨或傍晚采收1次。25℃以上时每天早、晚各采收1次,并在每次采收时将所有嫩茎全部采收。
6.1 包装
包装容器应整洁、干燥、牢固、美观、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包、无腐烂、无霉变,纸箱一般采用波纹厚纸。
芦笋包装应根据客户要求分级,并将芦笋根部切齐,将弯曲笋尖理向中部,在切口处向上2厘米处、笋尖向下10厘米处用封胶带捆扎,每捆重量为1千克。
6.2 贮藏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应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日晒、雨淋,注意防冻和通风,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长途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6.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