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丽,焦亚辉,洪查理,王 萱,贺宇宏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市中心医院;3.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其 它
承德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田建丽1,焦亚辉1,洪查理2,王 萱1,贺宇宏3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市中心医院;3.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养老模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其患病率高、时间长且以慢性病为主,容易导致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河北省承德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承德市抽取33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在承德市居住1年以上的老年人;③生活基本能够自理;④无严重听力、视力和语言障碍,且自愿参加。所选取的330名老年人中,家庭养老模式194人,男性93人,女性101人;机构养老模式136人,男性66人,女性70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患慢性病种数等。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2]:分为两部分,生理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采用4级评分标准,得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2.2 资料收集:调查前对调查者进行统一的培训与指导,调查过程中请被调查者独立做出选择,现场自行填写,对自行填写有困难的,由调查者协助填写。及时解答问卷填写过程中的疑问之处。现场收回问卷时,调查者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做到查缺补漏。本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0份, 有效收回率为94.29%。
1.2.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1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较 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PADL、IADL、ADL得分均明显低于机构养老模式(P<0.05)。即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高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见表1:2.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不同特征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无关(P>0.05);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有无慢病有关,年龄越大、受教育时间越短、慢性病种类越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越低(P<0.05)。见表2:
表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较
表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不同特征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WHO指出[3],日常生活能力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调查研究显示:
(1)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同,其中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机构养老模式。可能的原因有[4]:①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如“养儿防老”、在家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等,机构养老可导致老年人焦虑、抑郁等,进而降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②机构养老管理较为落后,护理保健人员专业知识较差,不能够较好地照顾老年人等。因此,提示养老机构人员在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环境的同时,应增加对护理保健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性化服务,为老年人营造家一样的氛围,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2)年龄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有关,年龄越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王丽丽等[5]对城市社区不同年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现状研究中得出类似结论,即高龄可导致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尤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功能和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较为脆弱的身心状况会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3)患有慢病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未患慢病的老年人,提示慢病为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与孙喜望[1]的研究一致。一方面,慢性病患病周期较长、病后往往不能完全恢复病前的身体功能,患病老年人除面对疾病带来的各种不适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也相对降低,从而降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患病老年人因身体不适等,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不能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解决一些问题,长期患病导致老年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降低老年人的社会功能等。
(4)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与其他学者[6-7]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能原因,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可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周围资源取得他人的帮助,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而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学习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的主动性较差,不能有效地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等。因此提示,应加大疾病预防、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享有较为科学的健康生活,进而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提示,加强对护理保健人员的培训、加大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等,可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当地养老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孙喜望.郑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预期寿命现况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92.
[3]景睿,李向云,杨淑香,等.山东省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513-515.
[4]尹亦清.罗山县不同养老模式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衡阳:南华大学,2014.
[5]王丽丽,陈长香,李淑杏,等.城市社区不同年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9):1608-1610.
[6]孟琰姣,陈长香,李淑杏,等.不同文化程度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7):1073-1074.
[7]肖杰.文化程度对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20-221.
R165
C
1004-6879(2016)03-0263-02
* 承德市社科联课题(20142037)
(201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