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视角的企业家思想体系与企业实践互动过程研究——以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为例

2016-11-18 08:26仇宝华徐德明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年14期
关键词:李书福造车吉利

● 仇宝华 徐德明

基于动态视角的企业家思想体系与企业实践互动过程研究——以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为例

● 仇宝华 徐德明

1997年,吉利进入了汽车行业,成为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在过去近20年里,吉利实现了从低端品牌走向自主创新品牌,从国内市场到亮相国际的发展,在吉利成功的背后,其领导者李书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之间动态的互动关系,归纳出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的三大特征:执着前方、坚持前路、摸索前行,形成了一套以“目标界定-实现过程-路径探索”为内在逻辑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此外,本文针对李书福企业家思想和吉利企业实践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指导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的反馈影响企业家思想,丰富其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李书福 企业家思想 吉利集团 企业实践

一、引言

1997年,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并于2001年吉利成为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1999年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以5.8万元的价格正式上市,此后拉开了中国汽车行业全面降价的序幕,开创了汽车的2万元时代,加速了中国汽车的普及。吉利汽车销量从1999年的不足2000辆到截止2015年底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吉利也从最初的低端品牌形象逐步向自主创新品牌转变,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12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9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并被评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之一。

成功企业的背后,始终离不开企业家的关键作用,尤其是企业家思想在该企业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刘刚、程熙鎔,2015;刘刚、程熙鎔、于晓东,2015;王云、万彤彤,2016)。然而,当前对于企业家思想体系的研究基本上是以静态的视角沿袭企业家思想对企业发展历程发挥作用的分析模式,而忽略了企业发展历程中企业实践对企业家思想的反馈及影响。因此,本文着眼于动态互动视角,探索吉利发展历程中,其企业实践与李书福的企业家思想体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演绎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家思想的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启示。

二、李书福个人特质

吉利作为汽车行业中异军突起的第一家民营企业,从备受嘲讽到自主创新,再到收购沃尔沃进军国际市场,其成功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不少人的探究,作为吉利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李书福也因此备受瞩目(吴晓波,2007;熊江,2011;王纯,2010;等等)。本研究以大量关于李书福的报道和文章为资料,探究李书福的个人创业经历,总结其最为鲜明的两大特质,分别是汽车疯子的偏执本性和草根属性的实干精神。

(一)汽车疯子:偏执本性

李书福曾说,“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有着强烈进取欲望的李书福总是敢为天下先,认准的事情从不放弃,甚至到了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在商海驰骋中甚至被外界视为一种不怕风险的偏执。李书福的“造车梦”就是他对于理想近乎偏执的执着,而正是这种偏执造就了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深深影响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也因此与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佐吉并称“汽车疯子”。

(二)草根属性:实干精神

李书福可谓是草根成功创业人士的典范,实实在在干事是李书福不可磨灭的草根属性。“少谈点金钱,多谈点精神”,李书福所说的精神就是实干精神。从李书福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实干精神的两点精髓,一是尝试,二是坚持。

19岁试水商海的李书福以照相生意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期间意外发现“淘金”这一生财之道开启了淘金之路,此后又经历了试水冰箱、汽车制造、海南投资、足球投资、大学投资等各项经历,不惧尝试、不惧失败是李书福实干精神的一大特征。此外,李书福的实干精神和丰富的创业经历也决定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持。熊江(2011)这样评论他的经历,“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

三、李书福企业家思想体系的动态形成过程

本研究从动态互动视角对李书福的企业家思想和吉利的企业实践进行梳理,归纳出李书福企业家思想体系的三大特征,分别是执着前方、摸索前行和坚持前路。此外,该体系并非独立体系,而是深受企业实践影响,如吉利的“造车梦”、低价策略、“技术领先”转型、多品牌策略失利、收购战略、进军国际等战略实施效果都可能赋予李书福企业家思想体系新的内涵(如图1),形成一套演化发展式的企业家思想体系。

(一)执着前方:李书福与吉利的“造车梦”

在《人民日报》的一次采访中李书福表示,决心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要素不是赚钱,而是梦想,是源于执着的“造车梦”。而在当时的情境下(1997年),李书福执意进入汽车行业遭遇了强大的阻力,在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技术能力、供应商网络、外资垄断市场等各方严峻形势下举步维艰。

图1 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的互动过程图

然而,为了这一“造车梦”,在李书福的坚持下,吉利以备受外界嘲讽的姿态进入了汽车行业。众所周知,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汽车行业保持严格管控的状态。1987年国务院确立了汽车行业“三大三小”的生产格局,并于1988年发出通知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陈祖涛,2005),即一汽、 二汽、 上汽 “三大”,北京吉普、天津小客车和广州标致“三小”轿车生产点。因此,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事实上是一种“不合法”行为,即外界所传闻的缺乏造车“准生证”。然而,“造车梦”以及汽车行业在中国未来的高增长高利润预期无法遏制李书福打破政策干预进入汽车行业。李书福曾通过收购一家拥有牌照的摩托车制造厂来避开许可证问题,受该创业经历启示,李书福收购了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获得了生产轻型客车的许可证,但仍然不能生产李书福希望的三厢轿车,在承受巨大政策风险的情况下,李书福在浙江临海以摩托车厂的名义建起了吉利第一个汽车厂。直至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前夕才实现了汽车产业对民企的开放,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确定了吉利作为正式汽车生产商的身份。即使是最难以跨越的政策阻力,李书福也克服了,凭着这一股执着前方的精神,其他技术、市场等阻力也相继得到解决,“造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李书福这种近乎偏执的狂妄使其2001年当选《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最执着人物,吉利也开启了汽车行业的征程。

(二)坚持前路:以“低价优势”模式抢占市场

克服了重重困难的“造车梦”终于实现,但如何坚持下去也是一大难题,没有市场的“造车梦”也只是一场空。在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之前,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几乎由合资品牌所垄断,并且主要服务于购买力强的“金字塔顶层”,而购买力相对不足但数量庞大的“金字塔底层”则是李书福瞄准的市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是吉利最初进入汽车市场的理念,以“低价优势”抢占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小排量汽车市场是吉利最开始也最奏效的战略。既然明确了维持“造车梦”的前路,坚持前路则是李书福一贯的作风。

低价的前提保证是质量过关。1998年,生产了100多辆豪情6360,但由于质量问题李书福一举用压路车销毁了这一批车。1999年,终于制造了一批质量过关的豪情,以5.8万元的售价直击浙江市场,销售了1600多辆。随着吉利愈发进军国内市场,原本价格居高不下的汽车市场一下子混乱不已,价格战频发,吉利一路低下,从2000年豪情标准型轿车(3.99万)开创式地跌破4万元心理大关进入3万元时代,到2004年在夏利3.18万元定价的市场压力下,吉利两次降价达到2.99万元,创下了历史最低点,开创了汽车的2万元时代。吉利的低价战略相当成功,为吉利赢得了汽车市场的立足之地,吉利从零开始到2003年进入“中国汽车十强”,销售量也从1999年的不足2000辆到2015年的53.85万辆。

(三)摸索前行:以“技术领先”实现战略转型

不惧探索、不惧失败是李书福的一大特质,因此,在坚持前路的同时摸索前行,不断探索也在吉利发展历程中深有体现。尽管低价优势为吉利赢得了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但随着这种以廉价劳动力和压缩利润空间换来的企业发展之路走向了末路,汽车行业面临着新的品牌洗礼,而吉利的品牌溢价能力则成为了其后续发展最关键的瓶颈。

表1 1997~2015年吉利申请专利数

吉利在不断摸索的发展中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转型之道。自2002年起,吉利开始频繁地与国际汽车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开发造车,包括意大利汽车集团、韩国大宇国际 CES公司、德国瑞克等,吉利从图纸设计、汽车造型、样车的完整整车开发等一系列流程上都有了质的提高。2005年吉利与韩国合作开发的自由舰正式上市,这既是吉利整车开发能力的转折点,也代表着吉利从此进入了计算机虚拟化设计和并行开发模式的阶段,实现了产品开发能力上质的提升(唐春晖,2012)。这些技术研发尝试的过程和成果给予了李书福显著反馈,技术领先将是未来吉利品牌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势推动力。因此,2007年5月18日吉利宣布战略转型,预计3~5年时间内实现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战略的转型(俞越,2010)。摸索前行中的这些企业实践也会反过来影响李书福曾经执着的前方,吉利的使命也从最初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变为“造全世界最环保、最节能、最安全的好车。”

“技术领先”的转型引领吉利走上了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2006年之前吉利所有专利数的总和甚至都比不上2006年一年的专利数,截止2016年,吉利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3000余件和6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2300多件和900多件,吉利被列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

(四)摸索前行:以多品牌策略为路径的探索失利

目前来看,吉利依赖技术领先战略的路径走上品牌之路是成功的,但在中高端汽车市场上,吉利仍然承受着外资品牌带来的巨大压力。为了提升品牌定位,2008年开始吉利展开了多品牌策略的探索。

多品牌策略的探索始于2008年,2008年11月、2009年7月和2010年11月分别发布了吉利全球鹰、吉利帝豪、吉利英伦三大子品牌,三者分别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全球鹰面向年轻消费者,主打时尚风格;帝豪面向商务人士,主打豪华风格;英伦面向家庭,主打经典英伦风格。为了更好地塑造独立的品牌形象,吉利公布各个品牌渠道终端相互独立,并按照各品牌的定位确定不同的终端建设风格。为了一改吉利长期以来低端定位的品牌形象,自转型开始,包括豪情、美日、优利欧在内的9款车型的生产线和厂房设施等一举淘汰,并且李书福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4万元以下的车子不做了”。帝豪品牌的定位也标志着吉利首次向B级车市场发力,吉利品牌的汽车均价也从4万元提到了6万元(俞越, 2010)。

然而,多品牌策略的推行效果非但没有达到李书福希望的提升品牌作用,反而是在市场积压和资源内耗下丢失吉利整体的市场份额。关键的一点在于经销商网络承受了过大的压力,缺乏强劲品牌支持的吉利推出的多品牌汽车在市场上竞争力非常微弱,尤其是在中高端汽车市场中。数据显示,在全行业汽车经销商平均库存为45天的水平上,吉利经销商整整为其两倍90天,这为经销商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并且,随着多品牌策略的日益推行,2014年吉利汽车经历了惨重的销量下滑,较2013年同比下滑了22.5%,这一事实迫使李书福对多品牌策略进行再审视。最终,在2014年品牌之夜活动上,吉利公布了最新“一个吉利”的品牌战略,取消帝豪、英伦和全球鹰三个子品牌,实现一个吉利品牌,并以统一logo和统一的“造每个人的精品车”为新品牌使命。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势必有成功也有失败,而无论是结果如何,其实都是在不断丰富和坚定吉利的“造车梦”。

(五)摸索前行:以收购策略为路径走向国际化

如前所述,李书福的“造车梦”在一路摸索前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新内涵,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到“造每个人的精品车”,期间“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这一理念也融入了吉利的“造车梦”中。从2002年到2010年间,吉利经历了9次并购,尽管一开始吉利以并购作为获取技术和提升品牌途径的一大途径,但在成功的并购经历中,吉利也同时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资源及品牌形象。

2006年,吉利、上海华普汽车和英国锰铜公司以51%、1%、48%的持股比例合资成立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作为吉利开发高档轿车的大本营,并推出了上海英伦品牌。英伦帝华力求将久负盛名的伦敦TX系列出租车与吉利的高性价比结合起来,并将这一产品推向中国市场乃至全世界。2009年,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该公司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公司,作为全球独立于汽车整车企业之外的第二大专业自动变速器公司,年产能超过18万台,曾为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品牌提供产品。此次收购在技术能力上吉利受益颇深,甚至是帮助中国自动变速箱技术提升了3到5年的水平(唐春辉,2012)。

一直以来,吉利追求的不仅仅是国内汽车品牌的形象,更多的是成为一个世界级汽车品牌。吉利坚持收购沃尔沃,尽管一开始沦为众人的笑柄,其意料之中的收购难度也无异于一场“蛇吞象”的艰巨,但是为了加速国际化进程和改变品牌形象,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即使前路艰难,按照李书福执着前方的偏执,认定了就一定会坚持前路。凭着这股劲,无论是融资、知识产权、谈判、工会甚至是后续品牌发展方面的事宜,李书福都拼尽全力地解决,最终,在各方极度诧异之下吉利于2010年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而且是获得了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内的100%收购。收购沃尔沃不仅使吉利在技术层面上获得大量专利授权(如表1),在品牌形象上大大提升,更是使吉利得以依托沃尔沃在欧美国家的销售网络加速发达国家市场的拓展,这一场震惊世界的“蛇吞象”收购之战真正促使吉利走向了国际化。根据最新消息,继2015年盈利翻三倍后,收购之后的沃尔沃在2016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约24亿人民币的盈利,利润率达7.5%,这一场一开始备受争议和嘲讽的收购最终也以沃尔沃的盈利而宣告成功。

四、基于动态视角的分析

从李书福的个人经历中,本文归纳了其偏执本性和实干精神两大特质,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李书福“执着前方-坚持前路-摸索前行”的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体系,并在与企业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丰富新内涵。

(一)李书福的个人特质与企业家思想的关系分析

李书福偏执本性和实干精神两大特质与其企业家思想的形成有着同源之关系,李书福在吉利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企业家思想本质上是其个人特质的延续和发展。李书福偏执的本性和对“造车梦”的执着,直接促成了吉利的使命——“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也是前期李书福带领吉利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坚持所执着的前方,正因为这股执着劲才造就了今天的吉利。而在丰富的创业经历中,李书福体现了代表着草根属性的实干精神,不惧尝试、不断坚持的个人特质也成为其企业家思想的根源。不惧尝试的李书福带领着吉利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执着前方是李书福坚定的梦想,而如何实现则依赖于不同的路径,唯有在摸索中才得以前行,技术领先、多品牌策略、收购策略都是为了实现不断丰富的“造车梦”而进行的探索。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现实中种种难以跨越的难题,例如技术领先的探索不仅仅需要斥巨资予以支持、培养知识型人才、推动吉利内部的社会网络知识传播等等,还需要克服外部合作以及收购企业获取知识产权等遇到的难题,每一种尝试的失败都可能面临沉重的代价,但一旦摸索出正确的途径,即使面临再严峻的挑战,李书福也一定会坚持前路。

(二)李书福的企业家思想体系与企业实践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总结出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执着前方、坚持前路和摸索前行,三者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体系。所谓执着前方本质上是目标界定,指导着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形成;所谓坚持前路本质上是实现过程,是对企业所界定目标的实现,其路径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在不断探索中确定的;所谓摸索前行本质上是路径探索,是企业为了实现目标而探索的可行路径,指导着企业战略及市场定位的形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动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中形成新的内涵指导企业实践。

图2 企业家个人特质与企业家思想关系分析图

不少企业家思想的研究都强调了企业家思想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企业实践以反馈的形式不断丰富和调整企业家思想的内涵,形成动态的互动关系,并最终形成一种演化发展式的企业家思想体系。例如,李书福“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一“造车梦”初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吉利形成了低价优势。但随着低价优势的失利,吉利开展了技术领先转型、多品牌策略、收购策略的探索,在不断的企业实践中重新赋予了“造车梦”新的涵义,包括“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此外,在不断摸索前行的企业实践中,其实施效果的成败也会影响吉利所坚持的前路,一旦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负面的反馈则相应采取停止该路径的决策,而一旦产生了积极的反馈或者是在未来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反馈,则克服困难坚持前路,并实现新的前方。例如,多品牌策略回归“一个吉利”的精品车策略以及解决各方难题坚持收购沃尔沃进军国际市场。

图3 企业家思想体系与企业实践关系分析图

五、讨论与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对李书福个人经历的梳理归纳其个人特质,并以此为基础对李书福的企业家思想加以总结,着眼于李书福企业家思想与吉利企业实践的相互作用,从动态互动的视角探索两者之间“指导-反馈”的关系,概括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体系的三大特征,并在吉利企业实践的作用下不断增加新的内涵,进而形成丰富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有三项研究结论。第一,根据李书福个人的创业经历,我们总结其两项个人特质,分别是偏执本性和实干精神。第二,基于李书福的个人特质及其在领导吉利过程中所开展的企业实践,归纳其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执着前方、坚持前路和摸索前行,其相对应的更为本质的逻辑是目标界定、实现过程和路径探索的相互关系,形成一套独特的企业家思想系统体系。第三,企业家思想体系不仅会影响企业实践,企业实践也会反过来影响企业家思想,前者是以指导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实践,而后者是以反馈的形式丰富企业家思想,深刻揭示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方面,首先,本研究归纳了李书福企业家思想的三大特征,并对其内在关系加以分析形成企业家思想体系,丰富了企业家思想的理论研究。其次,本研究着眼于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两者之间动态互动的视角,对以往研究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静态单方向的单一视角进行了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再者,已有研究大多强调了企业家思想对于企业实践的指导和影响作用,本研究从互动角度探究,得出了企业实践以反馈形成丰富企业家思想内涵的结论,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影响关系,对企业家思想理论方面形成补充的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关系和研究视角,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实践意义方面,吉利在李书福的领导下从零起步发展为如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创新汽车品牌,李书福个人特质和企业家思想体系的探究对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包括企业家的哪些特质有助于企业走向成功、企业家思想如何在关键节点指导企业实践等。

本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实践以反馈的形式影响企业家思想。根据李书福企业家思想体系和吉利企业实践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丰富了李书福的企业家思想,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但更具体而言,首先,企业实践对企业家思想的反馈路径并不明确。其次,企业实践对企业家思想的影响结果是丰富其内涵或者转变其思想,其结果不同的诱因以及影响程度的不同等,本研究并未深入研究。但是,对这一新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和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挖掘。

1.陈祖涛:《我的汽车生涯》,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江诗松、龚丽敏、魏江:《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的能力追赶: 一个共演模型——以吉利集团为例》,载《管理世界》,2011年第4期,第122-137页。

3.江诗松、龚丽敏、魏江:《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路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双城故事》,载《管理世界》,2011第12期,第96-115页。

6.冉龙、陈晓玲:《协同创新与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化——吉利汽车1997-2011年纵向案例研究》,载《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2期,第201-206页。

7.盛亚、蒋瑶:《吉利汽车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径》,载《科研管理》,2010年第1期,第86-92页。

8.唐春辉:《资源、网络与本土企业升级的协同演化机制——基于吉利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载《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第86-96页。

9.王纯.:《李书福 汽车界的草根大亨》,载《绿色中国》,2010年第14期,第12-21页。

10.王云、万彤彤:《雷军的企业家思想与小米的经营哲学体系研究》,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第10期,第102-107页。

11.吴晓波:《“汽车疯子”的精神》,载《中外管理》,2007年第7期,第20页。

12.项国鹏、喻志斌、迟考勋:《转型经济下企业家制度能力对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吉利集团和横店集团的案例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5期,第76-81页。

13.熊江:《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

14.俞越:《吉利转型成功了吗》,载《浙商》, 2010年第 3期。

15.赵丽、赵鹏:《基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的 SWOT 分析》,载《特区经济》,2010年第11期,第289-290页。

■责编/李朋波 Tel:010-88383907 E-mail: lpbup@sina.com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System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from Dynamic Perspective——Take Li Shufu’s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System for an Example

Qiu Baohua and Xu Deming
(Shanghai Industry and Commerc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1997, Geely moved into auto industry and became the first privatelyowned car manufacturer. In the past almost 20 years, Geely has developed from the low-end brand to the independent brand and from domestic market to international market. Li Shufu, the leader of Geely, has been playing a critical role in achieving succe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and then generalizes Li’s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into three aspects: going ahead, persistent, trying, which forms th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system with the internal logic of goals setting,coming true and path exploration. Besides, we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s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in Geely, and then draw the conclusion. First,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will guide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Second,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will be fed back to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enrich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providing referenc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Li Shufu;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Geely; Enterprise Practice

仇宝华,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电子邮箱:guollss@163.com。

徐德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猜你喜欢
李书福造车吉利
Year of the Tiger calendar makes early impression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吉利4A军团出战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