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17 11:56刘莉琼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微课课堂教学

刘莉琼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运用其来解决,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微课;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全新的“微”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如果将其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会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的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是支持网络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要留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前面临诸多问题,有效的运用微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受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及学生自身素质差异的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明显不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从小接触电脑,对软件的应用非常的熟悉,加之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很高,非常容易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有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上高中信息技术课之前从没接触过电脑,小学初中根本没开过信息技术课,有的甚至键盘鼠标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对他们来说,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像天书,完全不能接受,听不懂就产生惧怕心理,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知识面较广,所涉及的软件也较多,因此课堂中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的“吃不了”。这就使得老师不断重复讲解基本操作,影响教学进度。在课堂中运用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学不懂的可以反复观看;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更多的拓展学习。更容易实现分层次教学。

2、高中信息技术有很多操作型的课程,例如借助软件进行各类信息加工,需要学生熟悉操作方法,动手操作。一节常规的信息技术技能学习课,是老师先概述、再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这样几个步骤,往往学生的独立操作只能靠回忆和老师的单独指导才能完成。学生看完教师讲解演示后很容易遗忘一些操作步骤,而且操作课程是连贯性的,一节课的操作技能没掌握,下节课难度就会增加,慢慢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课堂中运用微课,教师可以将操作视频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利用暂停、回放的功能,一步步进行操作,更容易的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主学习。

3、高中信息技术课一周只有一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好容易培养的兴趣刚刚激发,却要待到下节课继续,而一周后再次上课时,前一节课的内容基本忘光,灵感也会全无。而且班级学生又较多,一般都在60人左右,在课堂中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指点、解答,教师无法兼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以达到让学生深度建构知识的目的;学生可以利用系统的微课资源温习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将教师从简单的忘记操作步骤的问题中解放,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指导。

三、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

从内容来讲,常见的微视频有以下几种类型:信息呈现型、故事讲述型、新课讲授型、复习总结性、习题讲解型、实验演示型、问题研讨型。教师们在制作微视频的时候,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视频。

从制作方式来说,可以利用身边的DV、手机甚至是PPT来录制微课,还可以利用录屏软件制微课。

从设计技巧来说,制作微视频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1、确保内容科学、正确;

2、一个微课视频尽量细化到一个知识点/技能点;

3、时间尽量控制在5-10分钟内;

4、要配有恰当的引导问题;

5、视频画面上要加上提示性的信息;

6、有始有终,点题与总结呼应;

7、呈现关键概念、技能与环节;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作用也逐渐丰富起来。正视微课这种教学资源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将微课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让知识点的讲解更加清晰。只有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才能让更多的新兴想法服务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正确对待微课的教学辅导作用。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先进,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利用微课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要成为简单的微课播放者。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提高微课利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黎家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探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翁健彬.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204.

[4]喻文红.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通信世界,2015(8):190-192.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