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11-17 14:58胡仁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创设意识教材

胡仁宇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任何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课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因此有必要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培养策略。

1.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而展开相应情境创设活动,达到让学生能自觉地产生问题,实现“想问”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可针对学习内容,创设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与探索问题的欲望。

1.1通过内容学习和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把握是没有止境的。新版本的政治教材行文通俗,设有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可读性很强,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课程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学科学习和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全内容,包括导言,正文、插图,探究等等书中的所有信息。使其明确问题化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设问的欲望,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阅读正文,使其了解其基本概念和一些浅层的问题:阅读小字内容和插图,促其捕捉、分析、处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思考材料说的是什么?说明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更促使学生善思考、肯动脑,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动力的效果。

1.2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情境创设。教师应以人为本,挖掘贴近生活实际、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问。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生活情境展现、讲故事等方式,把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多变的价格》教学中选取以房价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在解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有关经济生活的主干线索,把价格为什么会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了为怎么样(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国家应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相关知识点串连起业,实现从具体问题情境到教材相关知识点的顺利过渡,继而再以具体情境进行知识结构的巩固、落实,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学习中,关在学习中理解、应用相关教学内容。

1.3由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在高考政治复习中要了解和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很多题目也是以时政热点为话题而命题的,教师要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配合知识点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因此,教师要安排特定的情境,设计关键的问题,提供感悟的契机,创设思维的氛围,启发学生在探索中得出结论并获取知识。

2.针对高中政治学科内容及特点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达到“能问”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差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因此,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类型。

问题的类型大致有四种:

(1)是什么。这种问题可用于引导学生感知概念、定义、文字材料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识记层次的问题。

(2)为什么。可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理解层次的问题。

(3)怎么办。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大胆假设,让学生在讨论之后,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掌握层次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关在学生掌握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型问题后,追问怎么办和怎么样型的问题。

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让学生掌握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问,会问,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的技巧。

(1)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倡导学生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或原理,要加以比较,从两种事物的异同点的比较中提出问题,在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事物上发现问题等。

(2)因果法。启发学生对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要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多问为什么,做到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矛盾分析法。学生学习政治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讲《文化与生活》时,设疑“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引发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冲突,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我们应该的疑问。

3.提升学生质疑及解疑能力,对学生的问题能力再进行强化,形成“善问”

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部分老师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质疑才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政治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想法,让学生不但想问,会问,还善问。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较强探索性、有一定启发性和发展空间、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权威,训练让学生敢提出问题,明确这种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了事,而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实践,并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时,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现状去思考,鼓励质疑,让学生学会设问。如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为什么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贫富差距,我觉得这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我先高度评价这个学生敢于质疑,不怕权威。然后循循诱导,使学生的质疑由表及时,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形成质疑的品质,培养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它要求明确问题目标,以及目标与已知条件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方案。由于政治课内容的可辩性较强,学生认识角度和理解的深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经常采用讨论式、答辩式等方法进行教学,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甚至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深层次地体现在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动性上,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其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广阔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3)促进学生探求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携手并进、互相引发的,在解决问题和应用过程中,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将随之产生,探索没有止境。在学生对现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可通过观点的延伸、拓展,教材知识点的适当整合,以及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引导和启迪学生探求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让我们从每一堂课做起,不断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