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016-11-17 12:09鲁效慧
今日健康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临床用药他汀类药物安全性

鲁效慧

【摘 要】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8月服用他汀类药物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本组患者的对他汀类药物的用量差别,把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和观察组(小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之后血清LDL-C均有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估方面,观察组肝功能和肌损害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安全性高。结论 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临床用药 安全性

引言

他汀类药物(statins)在药学分类上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显著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冠心病的发生将会减少2%[1],因此,他汀类药物被作为临床中有效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与预防临床事件的经典药物而广泛使用,但是,临床医师必须全面掌握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规避技巧,才能保证患者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获益。本文总结这方面的临床实验资料,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8月服用他汀类药物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45~82岁,平均(56.8±3.3)岁。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2)活动性肝病;3)胆汁淤积;4)甲状腺功能低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小剂量)和对照组(大剂量),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服用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组服用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60 mg/次,1次/d,服药6个月,每月复查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注意用药期间肝转氨酶变化与肌肉症状,如肝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3倍或肌肉CK超过正常5倍,立即停药。

3 观察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每月均复查其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对其结果进行如实记录,并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肝转氨酶变化与肌肉症状(如果患者的肝转氨酶升高且超过正常值的3倍或肌肉酸痛、血清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立即停药)。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血清LDL-C变化:所有患者LDL-C水平均在用药后1~2个月开始下降,观察组在用药5个月有50%患者血清LDL-C值<80 mg/dl,对照组在用药3个月有50%患者血清LDL-C值<80 mg/dl,对照组血清LDL-C的用药时间上少于观察组;6个月用药结束后,治疗组血清LDL-C正常率为89.7%,对照组为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2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估。具体见表1

两组在不良反应反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6 讨论

他汀类药物在药学分类上属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亿类新型调血脂药。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的增加、他汀类药物在市场上的热销以及临床应用的全面推广,该类药物的作用及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他汀类药物通过LDL受体调控途径,阻断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加速血浆LDL的清除,而达到良好的调血脂作用,基本上改变了肝脏的脂质处理途径。在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引发了一场从降压疗法转到调脂疗法的观念革命。

他汀类药物引起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1%~2%,多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3个月之内,呈剂量依赖性,并在降低用药剂量或停药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接受起始剂量和中等剂量他汀治疗,肝酶(ALT或AST)升高>3×正常上限(ULN),比率<1%,但使用高剂量(80 mg/d)则达2%~3%。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升高不超过其正常值上限的3 倍时,不需要对剂量进行调整,但需要密切观察肝酶的变化。如肝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被认为出现了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需要降低用药剂量或停药。尚无他汀类药物引起药物性肝衰竭死亡的报道。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肌病,定义为肌肉疼痛、无力,以四肢近端肌肉明显,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如没有及时停药,可以发展成为肌溶解,此时血清CK>正常上限10倍。伴随肌溶解的发生,血清肌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最终患者可死于严重的尿毒症或心律失常。一些临床伴随情况与他汀类药物肌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如老年、肝或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分)、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低血压、严重感染、剧烈运动、药物性肌病病史或家族史等均是发生他汀类药物性肌病的危险因素。有报道辛伐他汀或洛伐他汀肌病发生率是0.12%,当与CYP3A4抑制剂联合用药时增加至0.22%。他汀相关肌病和横纹肌溶解是类效应,肌毒性随着单一他汀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总之,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脂指标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只有在服药期间注意及时进行监测,全面掌握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规避技巧,才能有效地避免发生肝功能异常和肌损害,,从而发挥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参考文献

[1]杜海燕,林 阳.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5(6):488

[2]耿隽超,朱建华.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 (37) :286-288

[3]龚建祖.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0(6):13

猜你喜欢
临床用药他汀类药物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研究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
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