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与背后——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后的思考

2016-11-17 08:42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用数公开课自学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 徐 斌

现场与背后——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后的思考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徐斌

一节好的数学课堂,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鲜亮的背后是老师的精雕细琢,它植根于老师不断的思考和追问,是老师经历着欲罢不能,欲破无解的思维困境后,最终获得教学灵感的结晶。这是教师“磨课”的痛苦历程,更是“磨人”的必经之路。教师正是在这种“折磨”中获得成长,实现自我的超越。数学课堂正是在这样的“研磨”中实现高效与优质。

今年要在一个市级教研活动中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我原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执教,教师不断抛出问题,牵着学生去认识数对,认识列和行,体验统一规律的重要性。可是整节课学生学得被动,老师教得累,最后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我陷入一种欲罢不能,欲破无解的境地。在教研组集体“磨课”时,大家提出需要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同事的一句“这部分知识不难,有的学生自己看书就能理解”,让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一定要让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基础,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一学呢?课堂上学生讲,老师及时“打补丁”,这样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教学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教学效率自然提升。于是,我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颠覆性修改。教学片断如下:

一、直奔主题,检查自学

1.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吗?(出示课题:确定位置)

2.检查自学: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教材,请大家拿出自学记录单,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指名3-4名学生到讲台来交流。

老师板书: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数对

3.初识数对:(当学生说出“数对”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追问:数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表示什么?为什么加逗号和括号?写数对要注意什么?并板书:先说列,后说行。

二、矫正自学,及时补丁

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是否真正学会了。

1.简图:老师有一张四年级教室的座位图(课本例图),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将座位图简化,用圆圈来表示每个座位。

2.行列:现在谁愿意来带领大家认识这里的列和行,并带领大家一起按顺序数一数。(学生用动作比画列和行)

3.示例:现在用刚才的规则,说说小华的位置。(生:第五列,第四行)

用数对怎么表示?追问:5和4表示什么?能调换吗?逗号和括号什么作用?

4.强调:数对表示位置,数学上约定要先说列,后说行。

追问:数对表示有什么好处?

5.巩固:看图说说班长的位置?王浩的位置(第1列第1行)?

三、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1.理解角度的变化。

我们教室里谁的位置也是第一列第一行?

A交流:请站起来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自己?(预设:学生从自己角度观察)

B反对:老师认为是另一个角上的学生。这是为什么?

C辩因:(生)因为老师站的位置和学生面对面,所以从左往右数的方向不一样。

小结:……

2.认识教室内位置。

认准列行:第1列同学起立!第1行同学起立!第5列在哪里?第6行在哪里?

定准位置:学生自己在方格图上标注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同桌检查。

深化认识:老师说学生位置的数对,对应的学生站起来。……

四、实践反馈,应用巩固

1.学校会议室的地面上有黑红相间的装饰地砖,你能在图中标出这4块红色砖的位置吗?(图1)

2.一艘渔船在海上发生危险,位置用数对表示为(8,7),救援中心立即通知正在周边航行四艘船前往救援,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8)(4,1)(12,3)(11,9),如果救援船按照同样速度直线前进,哪艘船最先到达救援位置?(图2)

3.从不同的角度用数对确定图中红色方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红色方块的位置。(图3)

图1

图2

图3

五、教学手记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是我第一次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执教的公开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有老师问,在借班上公开课情况下采用这样的设计是否有点“冒险”。我的回答是:行动源于深入的思考。

1.追寻的力量是无穷的

常言道:穷则思变。追求高效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这节课我正是对原先的设计不满,倒逼自己不断地思考,追问: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我的认识不断清晰,数对的意义以及列与行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本质上属于直白告诉学生。我原先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其实只是将课本的“告诉”转变成教师的“告诉”,这种学习仍然处于模仿层面的学习。老师如何让教学突破浅层次的徘徊,就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学得过程,用学生的“学”为中心取代教师的“教”为中心。

2.“学”的力量不可低估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得自己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成为“常态”。本节课在修改教学设计时,我一直担忧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的结果再次颠覆我的担忧,原来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基础超乎我们的想象。学生的自学单反馈给我的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再现,他们用“鲜活”的案例诠释自己对新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虽然这些课前生成的资源有瑕疵,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正是这些难得的“错误资源”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演绎着课堂的精彩瞬间。实践再次证明:我们的教学必须知道要到哪里去?学生在哪里?该怎么去?

3.放得下,方能拎得起

为了让这节公开课“出彩”,除了在新知的学习环节我进行了“颠覆性”改进,对练习巩固也进行了超越课本的精心设计。原先的设计不仅有师生互动的找座位游戏,还有学生的找朋友游戏,以及六道综合性的习题,整节课非常臃肿。但是通过“磨课”,我的观点得到改变。数学的课堂并非越丰满越好,简约也是数学课堂的追求;课堂的习题不在于多,更在于精,每一道习题都应对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支撑。一节数学课所能承载的毕竟有限,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好多优秀的习题,数学课未必“装得下,载得动”,但是如何取舍,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追求。一句话:只有放得下,方能拎得起。

猜你喜欢
用数公开课自学
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趣”相融,让“点”动起来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