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

2016-11-17 06:27全清华皇超英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乳汁隐性乳房

全清华,皇超英,闫 磊,张 震

(1.河南省种牛遗传性能测定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

全清华1,皇超英2,闫磊2,张震2

(1.河南省种牛遗传性能测定中心,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奶牛乳房炎是多发性疾病,主要由于奶牛的乳房受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引发乳房的炎症。目前奶牛乳房炎在奶牛养殖业中是引起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疾病,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多发生于泌乳期。其特点是乳房中的体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该病不仅会降低产奶量和原奶的品质,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使患牛因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奶牛乳房炎对奶牛饲养的危害比较严重。因此,应了解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并且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从而确保奶牛业健康稳定发展。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及危害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泌乳量的减少、阳性乳废弃、药费开支、劳动力费用及奶牛的过早淘汰等方面。一般认为,在乳房炎引起的损失中,由于产奶量降低引起的占总损失的70%(隐性乳房炎可使产奶量降低20%左右,临床型乳房炎可使产奶量降低约30%),由于患病而使奶牛提早淘汰的占14%,废弃乳汁的占7%,治疗及兽医费用8%。全世界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在美国,每年因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因乳房炎损失225美元;在英国,每年每头患牛的经济损失平均为187英磅;在加拿大,平均每年每头患牛因乳房炎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是140~300美元;而在我国,每年每头奶牛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 200~3 600元。

据世界奶牛协会统计,全世界约2.12亿头奶牛中有一半左右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在国外,乳房炎发病率一般在25%~60%,美国1 100万头奶牛中约有50%患有乳房炎;在法国、芬兰、瑞典、丹麦仅临床乳房炎发生率就分别达到20%、10.9%、11.1%和21%;日本的奶牛乳房炎平均发病率高达45.1%;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更加严重,发病率一般在20%~75%,机械挤奶的奶牛场可高达79.7%。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奶牛乳房炎呈现高发、难治、淘汰率高的现状,调查显示,河南省奶牛乳房炎总发生率为70.66%,其中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生率为7.18%,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生率为63.48%。

2 发病原因

乳房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奶牛在发生乳房炎之后,产奶量下降,所分泌的乳汁pH值上升,奶中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从而影响奶的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乳房炎还能影响患病奶牛产后发情和再次妊娠,由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算。由于乳房炎造成的奶产品质量降低,乳房炎患牛乳汁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或经治疗后残留的大量抗生素,被人类食用后可引起发烧、呕吐、腹泻、脱水和过敏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2.1病原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环境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以及其他的革兰氏阴性菌、环境链球菌、霉菌、病毒等。应特别注意在高温潮湿季节真菌型乳房炎的发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

2.2饲养管理不当

牛舍、挤奶场所和挤奶程序不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基层兽医人员严重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机械挤奶不按操作程序进行,人工挤奶操作方法不当,挤奶员更换频繁或突然改变挤奶方式;其他继发感染;干乳不当易发生乳房炎;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高的奶牛、老龄牛、多胎牛,抵抗力低也易发生乳房炎。未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慢性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等都是引发乳房炎的常见原因。

2.3理化原因

采用机械挤奶的牛场,乳房炎发生的几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机械抽力过大,频率不定,空挤时间长或经常性空挤,引起乳头裂伤、出血;乳杯大小不合适,内壁弹性低,机械配套不适等;机器用完未及时清刷,或刷洗不彻底,细菌孳生。手工挤奶时,没有严格地按操作规程挤奶,如挤奶员的手法不对,或将乳头拉的过长,或过度压迫乳头管等都可引起乳头黏膜的损伤导致乳房炎。

2.4环境因素

奶牛在高温、高湿季节容易处于热应激状态,从而使食欲减退、机体抗病力减弱,这是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奶牛乳房炎发病以春、夏两季节发病率最高,冬、秋两季节发病率则低。其中,8月份最高、1~7月份次之,9~12月份最低。这与春季气候干燥和夏季气侯湿热,病原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密切相关。

牛舍不通风、不整洁,运动场低洼不平,大量积蓄粪、尿和污水,导致牛体不清洁;卫生条件差的生活环境,奶牛活动受到限制以及环境性病原菌在体外环境繁殖等,也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如妊娠、分娩、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发病增多。

2.5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因此必须由日粮供给,否则就会出现缺乏症,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B的缺乏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6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缺乏主要包括锌、铜、硒、锰等的缺乏,研究表明,适宜的微量元素供给,对奶牛乳房健康和产奶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锌和铜,适量补充都能降低产犊和泌乳的早期临床乳房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3 临床表现

3.1临床型乳房炎

轻者表现为乳房皮肤发红、乳汁稀薄,呈灰白色,有絮状物,乳房疼痛不明显,乳产量及全身变化不大。重者乳区肿胀、质地硬,触摸时可摸到肿块,疼痛明显,泌乳量减少或显著异常,乳汁变得稀薄、颜色异常,乳内混有絮状块、凝乳块,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随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和纤维素性炎。

3.2隐性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不表现临床症状,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产奶量下降、奶品质发生改变,实验室检测乳汁pH值偏碱性,体细胞增多达50万个/毫升以上,氯化钠含量在0.14%。

4 诊断方法

4.1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

4.1.1急性乳房炎

急性乳房炎症状明显,可据乳汁和乳房的变化做出诊断,患病乳区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乳汁中出现絮状产物,乳汁分泌不畅并明显减少,严重者肿胀疼痛明显,食欲减退,产奶量大减或产奶停止,乳汁中出现血液、絮状凝块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乳房炎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最初无显著变化,以后因炎症波及乳腺的分泌部,乳汁变稀薄,且有絮状物或凝块,有时可见脓汁和血液。当实质排泄管及间质受波及时,乳腺可发生坏死;当皮下组织及乳腺内结缔组织被侵害时,则呈蜂窝织性乳房炎。坏死性乳房炎和蜂窝织性乳房炎是乳房炎中最严重的2种类型。

4.1.2慢性乳房炎

慢性乳房炎患区乳房组织弹性降低、僵硬,泌乳量减少,挤出的乳汁不同程度地发黄和变稠,有时有凝乳块,乳房肿大。

4.2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变化,所以重在整体监测诊断。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4类: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pH值检查和乳汁氯化物检查。

4.2.1体细胞计数法

按照国际奶牛联合会制定的标准,对乳汁中体细胞进行计数。体细胞数低于50万/毫升乳汁,判为阴性;超过50万/毫升乳汁,判为阳性。

4.2.2诊断液诊断法

目前,多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所研制的LMT乳房炎诊断液、吉林农业大学研制的JMT乳房炎诊断液和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的HMT诊断液等。其方法为:在每一检验盘中加入乳样2 mL,然后加等量诊断液,将盘平置旋转摇动,使其诊断液与乳汁充分混合,经10 s后观察,根据颜色、凝集和黏附情况判定有无乳房炎。

4.2.3实验室诊断法

乳清电泳诊断法:西南农业大学宋宣明、北京农业大学艾晓杰等在1990年根据健康、可疑和隐性乳的乳清蛋白质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电泳图谱的直观结果相一致的现象,设计出了奶牛乳清电泳的变化来诊断隐性乳房炎的方法。此法较为直观准确。

酶学检验法:BallH.Hetal等在1991年研究认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可检验隐性乳房炎的存在,此法相对快捷。1996年祁克宗等人试验证明隐性乳房炎乳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乳,这也为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些科学资料。

传统分子诊断法:主要包括普通单一PCR法、多重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核酸探针技术等方法,与传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检测法相比,这些诊断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病原菌的范围广、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等优点。

LAMP快速分子诊断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在体外等温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新型的用于扩增特异性核酸片段的方法,为2000年日本荣研株式会社学者Notomi等人所发明。LAMP技术简单、快速、特异性强,作为崭新的核酸扩增方法,摆脱了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反应试剂的限制,反应时间短,检测结果判断简单,十分利于在基层机构推广与应用。

另外,还有被毛元素检验法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5 防治措施

防治乳房炎必须遵循强加免疫、抗菌、脱霉以及确保采用正确的挤奶程序。目前国内外多用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制剂。但有很多病例治疗并不理想甚至久治不愈。其原因如下:①没有根据病性(急性、慢性、隐性)、症状(有无全身症状)、发病时期(泌乳期、干乳期)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②延误诊疗,乳腺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病变;③盲目用药。因此,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致病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5.1乳区灌注

乳房内灌注药物是目前治疗乳房炎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如青霉素80~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溶于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 mL中,挤净乳汁后,借助乳导管经乳头注入药液,每天2次,连用2~4 d。

5.2局部治疗

乳房内冲洗对各类乳房炎的治疗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冲洗前应先消毒乳头并将乳房内积乳尽量挤干净,每个乳头先用1%~2%小苏打水冲洗后再注入抗菌药。化脓性乳房炎,脓肿位于皮下浅层的应尽早切开排脓,若在深层则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注入抗菌药。

5.3全身治疗

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头孢类、喹诺酮类、新霉素等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也可同时口服中草药治疗。

5.4辅助疗法

发生乳房炎的初期,可在红、肿、热、痛阶段用10%~20%的硫酸镁溶液(用洁净毛巾)对乳房进行冷敷,后期用硫酸镁热敷,每天2~3次,每次30 min左右。另可增加乳房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15 min。增加挤奶次数、对病牛隔离、手工挤奶,每天6~10次,此法可排除变质奶、病原菌和细菌毒素,减少对乳腺的刺激及病原的扩散。

5.5其他疗法

5.5.1乳房炎疫苗接种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使用方法: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 mL,第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1针,30 d后注射第2针,并于产后72 h内再注射第3针。

使用自家疫苗防治隐性乳房炎,连续三个月的监测结果显示,体细胞数从300万/毫升降到50万/毫升以下。5.5.2细胞因子冶疗

细胞因子有便于通过重组DNA技术大量生产、半衰期短、乳汁中残留量少、使用剂量小、生物活性高等优点,成为非抗生素疗法中的研究热点。细胞因子是机体对感染应答的天然调节剂,并构成了机体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可激活奶牛机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在奶牛乳腺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重组牛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boGM-CSF),重组牛白介素2(rboIL-2),重组牛γ-干扰素(rboIFN-γ),TNF-α,牛重组可溶性CD14(rbosCD14)。一般奶牛细胞因子对奶牛的毒副作用仅局限于乳房的局部反应和乳汁的变化上,全身副作用报道较少。5.5.3溶菌酶

溶菌酶能破坏革兰氏阳性菌(G+)细胞壁中的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菌裂解,对G+菌抗菌效果突出,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G-)也有较好的抑杀作用。饲料中每头每天添加3~4g溶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5.5.4免疫增效剂

左旋咪唑和蓝环清均是免疫增效剂。蓝环清对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和对体细胞数的“降胞”效果优于左旋咪唑。蓝环清是黄芪多糖和左旋咪唑的复合制剂,其中黄芪多糖是新型免疫增效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调节机体体液免疫、激活免疫细胞因子等功效,它与左旋咪唑免疫调节功能相协同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对隐性乳房炎的抵抗能力。

6 小结

综上所述,奶牛乳房炎重中之重仍然是预防为主,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乳汁进行抽检或普检,及时发现隐性乳房炎并针对性治疗。由于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在治疗时应注意抗生素的用量,尽量采用中草药或物理治疗等非抗生素疗法。□

S858.23+6

B

1004-5090201609-0044-03

(2016-08-05)

猜你喜欢
乳汁隐性乳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