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彤
摘 要: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本文探究了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是文学家审美创造的结晶,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因此通过解读语言文字,让学生把握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认识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意义,以及感悟作者通过作品形象所抒发出来的感情,不仅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目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立足文本,品味语言
(一)激发体验。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激发学生的相似体验。《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怎么理解呢?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于是关于“浮”,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说:“我们家里没池塘,但是有农田,每天清晨、晚上,都会有一层白雾贴着农田飘在那里,要过很久,才会慢慢弥漫开。我觉得这里用‘浮最形象不过了。”关于“青雾”,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是:“雾是很薄的,所以是透明的,当时荷塘满是绿色的荷叶,所以雾也像是有了青色。”这里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二)想象情境。文学作品中留有许多“空白”即未定点,读者逐句逐字阅读作品时,头脑里就流动着一连串的“语句思维”,不断地作出各种期待、预测和判断。由于文学作品充满了出人意料的转折和变化,读者头脑里就会产生种种疑问,于是就引起了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晋代李密的《陈情表》时,采取类似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段中李密以哀婉的笔调叙述了自己的悲惨境况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烘托了凄凉气氛,亦为后文向晋武帝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了铺垫。他的世界只有他和年迈多病的祖母,他们相依为命,灰暗而苦涩。这样的一番启发过后,再让学生读这段文字,学生就很投入,读得很动情。
二、比较联系,拓展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进行比较,而且要适当增补一些新的内容,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如教学小说《药》在分析华老栓这一人物形象时,可联系学生学过的鲁迅的同类作品作比较:如《故乡》中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孔乙己》的迂腐可笑,阿Q的精神病态等等,这些都与华老栓一样同属于病态、不幸的人物。并进一步引发,鲁迅正是通过这些不幸的人物来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这一点也正是鲁迅创作小说的主脉。这样比较,既温故知新,又可让学生弄清作品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的读懂其他的同类作品。又如教学《长亭送别》〔收尾〕时,当读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车儿如何载得起”时,让学生背诵有关写“愁”的诗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背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学生背诵了一首一首的诗词,唤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这样就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这样在比较时利用类比、对比迁移,合理的联想、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与审美情趣,拓展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开放的大语文教学模式。
三、挖掘内涵,自主阅读
文学作品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文学作品的内涵一般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能限制过死,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元的、开放的解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作品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品的本意。以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和情感的把握。方法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和知识阅历对文本进行解读。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是比较难分析的。对周朴园这个人物,以前多侧重他的伪善,近年来认为“虚伪”说是最不合情理的说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出戏的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这两个题目都是开放题,不求统一答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持哪种观点,都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举出实例加以证明,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文学作品如果仅靠老师的分析,就会显得单调。一些文字优美、意蕴深刻的文章,由于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无法在心理引起共鸣;一些人物由于生活年代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人物形象很难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能弥补以上的不足,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的综合运用,再现与课文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虞美人》时,播映歌曲《几多愁》的MTV画面,让学生陶醉于词的优美意境中。教学小说《宝玉挨打》《边城》、戏剧《雷雨》时,播映有关的影视片断,让学生领略人物的独特风采。教学元曲时播放黄梅戏《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片断让学生感受曲词的优美韵调。这样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师生处于一个开放的审美境界,学生情绪振奋,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从而深刻的体验到文学作品的内涵美。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品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探胜取宝的眼光,让学生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训练他们的人生感悟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