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琪
摘要: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爆炸式的发展,使传统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显得步履维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既是国内金融市场完善的必然产物,同时也给了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各商业银行已不能依靠传统业务在市场上占据战略性的优势,进行业务产品创新和结构转型将成为各大行必然之举。而在当今金融功能技术突破等外生因素推动下迸发的资产管理行业浪潮将各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推向了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制高点,使其成为各大行未来转型创新新路径。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业务创新 资产管理业务
一、引言
财富管理业务是指机构针对客户的财务需求,对客户的资产负债等进行管理,并提供信用、现金、投资等金融服务,帮助客户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降低财务风险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需求的变化,居民的财富迅速积累,居民和企业对剩余资金管理的市场需求激增,使财富管理业务逐渐成为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抢夺不断推陈出新蓝海。
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的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巨大冲击,使得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不能成为各银行利润不断增长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势在必行的改革路。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下,财富管理业务等中间业务成为它们夺取市场的重要一环。
二、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现状
(一)不合理业务结构逐步调整,理财业务锋芒初露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作为主要经营对象,即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票据业务、融资业务等。受传统“高利差”的盈利方式下,各商业银行将存款规模作为抢夺市场占有率的能力和业绩考核的主要标准,使业务结构单一,中间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不足。以我国五大国有银行为例,根据最新的2015年上半年各银行数据统计,我国国有银行利息净收入平均占营业收入比达到70%以上,而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不足30%,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传统存贷差收入比重达到80%,非利息收入却低于20%,业务发展结构极为不合理。与国外同业相比差距较大,国外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收益比重达到50%,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且在业务产品结构上分配不合理,创新不足,国外的理财业务市场分为高端私人银行服务和大众化的理财产品,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主要集中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收益率低、同质化严重的大众化理财产品为主,对于高端私人银行业务挖掘仍不足。
受利率市场化影响,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有所调整,非利息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尽管各传统业务和产品仍在收入贡献率中占主打地位,但理财业务对收入利润带来的巨大拉动力说明各银行逐渐开始重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创新和业务结构比重的调整。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根据中国工商银行2015年上半年年报统计,其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1%,但非利息收入同比增加了14.7%,是利息净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在非利息收入增长中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收入190.51亿元,同比增加89.43亿元,增长88.5%,代理个人基金业务收入、私人银行及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收入取得显着增长;对公理财业务收入92.35亿元,同比增加21.79亿元,增长30.9%,主要是类基金类对公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量大幅增长,带动销售手续费和投资管理收入增加,其增加速度远超其他中间业务的同比增加率。
(二)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
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体系不到位、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原因使其在风险控制方面不完善。在20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曾大幅增加,导致很多政策性信贷无法维持,产生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带来了一场具有浓重政府色彩干预的违约潮。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抢夺贷款市场,在进行客户选择时,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安全预警,造成了银行大量呆账坏账。尤其是受到近年来的房地产泡沫的影响,过低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系统的缺失使许多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坏账和破产风险。
(三)互联网发展为理财业务提供了平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各个传统行业,金融业在互联网时代下不断创新出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其经营对象与传统业务不同,传统业务针对对象为资金,而银行理财业务的经营对象主要是服务,具有风险较低、灵活性高、价格敏感度较高、成本差异大等特点,目前各商业银行逐渐开始重视互联网技术在理财业务创新上的推动力,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各类网上理财产品和配套产品服务,提高了理财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客户范围,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各商业银行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通过顾客交易信息挖掘顾客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对客户消费行为进行准确预测,制定适宜于市场需求多元化金融资产配置组合。从互联网技术对资产管理类业务影响的收益和成本来看,其较低的信息成本拓展了业务的客户范围,挖掘出了更多潜在客户,提高了客户信息的准确性,使其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透明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也扩展到了透明度较低、财务信用状况较好的小企业或个人,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利用大数据挖掘建立客户数据库,根据大客户特有的消费偏好推出“1对1”专业理财服务,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加强跨界合作,外包非核心业务
商业银行可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通过借助其他机构的牌照来绕开一些对银行业监管的投资领域限制,扩大业务范围,促进理财业务产品的创新。如对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业务能力强的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加大与信托、券商等机构合作,将自有理财资金委托给合作机构,再由合作机构设立定向资管计划投资于特定信贷项目,如购买银行票据等,达到银行表内资金向表外风险转移,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扩大信贷额度, 或者通过新设、并购其他机构来增强各专业领域竞争力,且其对于各领域的业务没有侧重与优先之分,而是通过“风险资本回报率”和“投资收益率”来灵活决定资源在产品投入上的分配,增强协同效应,降低规模成本。对于业务能力较差,规模较小的中小型银行可选择业务专业化模式,选择性的发展有特色的、适宜自身的业务,集中发展自己的优势核心业务,同时通过跨界的战略联盟来增强自身产品研发和销售能力,对于资金占用量较大、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产品,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外包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
(三)完善风险控制系统,实行客户分级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了的理财业务事业部改革,如云南富滇银行成立的理财产品部,交通银行设置的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等。同时在产品上将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产品量身定做给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的客户,同时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来拓展分销渠道。如商业银行可通过与信托合作,借助信托渠道将普通资产重新包装,进行证券化处理,再作为理财产品通过网点销售给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一般投资者;对具有“长尾风险”的业务,以私募基金的形式或作为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销售给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机构投资者或私人银行客户。此外,各商业银行可借鉴P2P信贷模式,作为资金的中介平台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将企业或个人的资金提供给需求企业。
参考文献:
[1]衡琨.论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
[2]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3]邢通.浅析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8)
[4]滕永平,张晓彤.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4(33)
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