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春秋淡季栽培出菇试验

2016-11-16 06:07潘祖华邹玉亮金群力陈礼威王梧镇
食药用菌 2016年5期
关键词:越夏淡季菌棒

潘祖华 施 礼, 2 邹玉亮, 2 金群力 陈礼威 王梧镇



香菇春秋淡季栽培出菇试验

潘祖华1施 礼1, 2邹玉亮1, 2金群力3陈礼威1王梧镇4

(1. 武义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浙江武义 321200;2.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浙江武义 32120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浙江杭州 310021;4. 武义县种子管理站,浙江武义 321200)

香菇;淡季;越夏休眠;分时出菇;效益

我国香菇生产集中在春栽(秋冬季出菇)、秋栽(冬春季出菇),相关生产技术已较成熟,产量较高。但存在市场香菇上市期集中、销售价格低、容易出现量大滞销等情况;而4~6月和9~11月市场优质鲜菇量少,销售价格高,开发春秋淡季香菇市场前景看好。

实现香菇春秋淡季出菇,关键在于对炎热夏季菌棒烂棒的控制。本课题通过研发适栽大棚,明确越夏休眠管理技术,探索提高高温期间菌棒成品率,以实现4~6月和9~11月分时出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菌株为由武香1号和L808杂交育成的浙香6号。该菌株2013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非)品审2013-020)。

1.2 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为常规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料棒培养基配方皆为:木屑78.5%、麸皮20%、碳酸钙1.5%。

1.3 试验方法

试验料棒于2013年11月5日生产,筒袋为15×55×0.0045(cm)的低压聚乙烯袋,每袋装入混合好的培养基约1.8 kg,长约40 cm,上架进灭菌灶,采用高温常压灭菌,温度升至100 ℃保持16 h。出灶冷却后移入接种室,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套上17×60×0.002(cm)对折径的聚乙烯套袋,再将菌棒移入室外大棚,自然条件下发菌。菌棒发菌期间注意通风降温,定期检查,及时取出杂菌感染菌棒。菌丝长满袋后,脱去套袋进入转色管理,此时温度控制在15~24 ℃,空气相对湿度75%~80%;之后培养至菌棒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和松软感时,用刀割破并剥除筒袋,得到香菇出菇菌棒。菌棒于2014年3月20日排场,进行出菇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1000个出菇菌棒。

分别于6月1日、7月1日、8月1日和9月1日统计试验菌棒烂棒数;记录香菇产量和品质。为便于分析,本试验将香菇产量划分为高温前(6月30日前)、高温中(7月1日至8月31日)、高温后(9月1日后)3个时间段。3个试验处理如下:处理1,双层菇棚,高温期处理方法为越夏休眠;处理2,单层菇棚,高温期处理方法为越夏休眠;处理3,双层菇棚,高温期处理方法为刺激出菇。菇棚规格为5×20(m),其中单层菇棚在单体棚棚顶覆盖遮荫网;双层菇棚在多排单层菇棚的上方50 cm处悬挂遮荫网。越夏休眠为在7~9月高温期停止对菌棒注水,将菌棒横向排放在菇棚内地面上,白天喷雾降温保湿,晚上通风透气,使菇棚内温度维持在30 ℃以下,保持香菇菌丝活性;高温期采用恒温深井水注射菌棒,刺激菌棒出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段出菇前后产量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间产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1产量最高,每棒达到0.76 kg;处理3次之,每棒为0.57 kg;处理2较低,每棒为0.4 kg。将香菇采收的时间划分为高温前(6月30日前)、高温中(7月1日~8月31日)、高温后(9月1日后)3个时段分析,处理1高温前和高温后产量分别占60.04%和39.96%;处理2产量集中在高温前,占总量的91.67%,高温后仅有少量出菇;处理3在高温前和高温中出菇,分别占82.46%和15.79%。

表1 不同处理的香菇产量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2、表3同。

2.2 烂棒率

由表2可知,6月1日统计3个处理菌棒烂棒率较低;7月1日统计,处理2菌棒烂棒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达到9.93%;之后处理1、处理2进入越夏休眠管理,处理3继续刺激出菇,至8月1日统计,菌棒烂棒率处理1基本无变化,而处理2、处理3分别升高到19.03%和29.53%;9月1日统计,菌棒烂棒率处理1较低,仅9.80%,而处理2(注水后)、处理3分别达到44.27%和50.77%,显著高于处理1。

表2 不同时间统计的菌棒烂棒率

2.3 商品性

由表3可知,处理1每棒一级菇产量达到0.47 kg,占62.01%,其中高温前一级菇比例为70.27%,高温后下降为49.68%;处理2每棒一级菇产量为0.25 kg,占62.79%,其中高温前比例为65.37%,高温后下降为33.11%;处理3每棒一级菇产量为0.34 kg,占58.96%,其中高温前一级菇比例为65.78%,高温中一级菇比例下降至28.48%,高温后一级菇比例仅占10%。

表3 不同处理一级菇产量及其占比

注:一级菇标准依据NY/T 1061-2006标准进行分级。

3 讨 论

通过对比发现,本试验处理1较处理2平均每棒产量提高0.36 kg,增幅90%,其中平均每棒产量高温前提高0.09 kg、高温后提高0.27 kg。菌棒烂棒率在6月1日无显著差异,随着温度升高,处理2菌棒烂棒率急剧上升,至8月1日达到19.03%,9月1日达到44.27%。双层菇棚在单层菇棚的上方50 cm处悬挂遮荫网,增强了菇棚温度、湿度调节功能,在夏季高温期间通过内外棚喷水降温,可使菇棚温度控制在30 ℃以下,保持菌丝活性,降低菌棒高温期烂棒率,通过提高高温后产量促进增产增收。

通过本试验的处理1与处理3对比还发现,高温前不同处理间产量和烂棒率基本一致。高温中处理1因采取越夏休眠管理,期间无香菇产出,菌棒烂棒数未见增加;处理3采用注水刺激出菇的方法,菌棒烂棒率由3.73%上升至29.53%(8月1日统计)。高温后,处理1平均每棒产量达到0.30 kg,处理3平均每棒产量为0.01 kg。说明高温期间,应用菌丝越夏休眠技术可提高菌丝抗高温能力,待单日最低气温下降到23 ℃以下时,注射深井水(恒温24 ℃)刺激出菇,可实现分时出菇。

通过双层大棚的调控作用和应用越夏休眠技术,实现了优质香菇4~6月、9~11月分时出菇,该模式香菇每棒产量可达0.76 kg,其中一级菇比例62.01%,商品性好。同时,4~6月、9~11月为香菇市场淡季,2014年市场每千克均价达14元,较秋冬鲜菇价格高40%以上。春秋淡季香菇栽培技术实现香菇高产、优质、高价,经济效益显著。

S646

B

2095-0934(2016)05-324-03

猜你喜欢
越夏淡季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淡季不淡”!1-2月玩具出口5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8%
“淡季不淡”,2021玩具出口开门红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淡季不淡 尿素后市何去何从?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