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晓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宋代观赏灯述论
张彦晓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宋代是一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的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统治阶级对上元节观灯的重视和提倡,宋代的观赏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宋代观赏灯不仅造型多样、设计精巧、选材考究,更为难得的是宋代观赏灯呈现出商业气息浓厚的特点。宋代的观赏灯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其耗费极多、劳民伤财也颇为时人所谴责。宋代观赏灯不仅为宋代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寄托着宋人祈求福祉的愿望。
宋代;观赏;灯具;商业气息
观赏灯即用于欣赏的灯具,多由竹、木或是金属丝做成支架,外面糊上纸、绢,或是全用琉璃和玉做成灯笼或灯球,主要出现在节日或是庆典中。关于宋代上元灯盛况的论述,学界已有涉及。如汪圣铎、陈朝阳的《宋代的灯市与灯具》[1]、廖可的《两宋元宵盛景》[2]、绪伟的《张灯结彩元宵节》[3]、叶菲的《元宵灯俗与彩灯艺术》[4]、吕品田的《流光溢彩:中国民间彩灯艺术》[5]等,这些论述多是描述上元灯的灿烂和繁华,对观赏灯的特点及其内涵则少有涉及。因此,这里从史料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挖掘宋代不同风格、不同形制的观赏灯,展示宋代观赏灯的绚丽多彩,并且分析其特点以及宋代观赏灯繁荣的原因,以期对学界有所补益。
宋代观赏灯造型多种多样,个体灯多以奇致胜,组合灯则以规模出彩。个体灯主要有百花灯和肖形灯。百花灯主要有莲花灯、栀子灯、葡萄灯、竹子灯、海棠灯、菊花灯等。肖形灯主要有龙灯、凤灯、海鲜灯、犬灯、鹿灯、鱼灯、兔子灯等。还有其他造型灯,如桥灯、月灯、瀑布灯、山水灯、诗牌灯、飞星灯等。组合灯以规模见长,通常做成很大的动物、人物故事等造型。人物故事灯十分精彩,如人物满堂红灯。其中,以苏州(今江苏苏州)进献的灯最大,较大的灯直径约达1m,都用五色琉璃做成,样子有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等,制作精巧,构思奇妙。福州(今福建福州)进献的琉璃灯“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6]59,为诸灯之冠。灯节时,宋人还在灯的旁边结彩,“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灯山亮时,映着五彩的菩萨,连菩萨的坐骑也五光十色[7]541。宋代观赏型灯类,各种形象无奇不有,宋人姜夔曾感慨:“世间形象尽成灯”[8]213。总之,宋代观赏型灯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单从观赏灯的外在形态来看就有百花灯、肖形灯以及其他各种形态的灯,造型逼真,惟妙惟肖。
宋代“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6]59宋代的灯以苏州和福州所产的灯最为著名,新安灯出现得相对较晚,但设计精巧、无与伦比。新安(今河南新安)每年向朝廷进奉无骨灯,其灯通体用琉璃做成,连其骨架亦用琉璃制作,因此称为无骨灯。福州有玉灯,用纯白玉制作,光亮洁白,耀人眼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绢灯以万眼罗最为著名,用红色和白色的碎罗制成,红白两色相间分布,映着灯光,光彩夺目。据记载,无骨灯用绢事贮粟为胎,烧好以后去掉粟壳,则混然玻璃球也;魫灯则刻镂犀、琥珀、玳瑁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以万眼罗者为最奇;还有影戏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更有一种绢灯,上写诗词藏头隐语,是我国灯谜的开始。观赏灯的目的性很强,即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观赏灯不仅在造型上出奇制胜,在选材上也十分考究,在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范成大提到的“琉璃球”“龙综缫冰茧,鱼文镂玉英”[9]365,是用琉璃制作的;“万眼罗”“弱骨千丝结,轻球万锦装。彩云笼月魄,宝气绕星芒”,是用各色罗帛做的;“魫灯”是“刻镂犀、琥珀、玳瑁以饰之”,云母、琉璃、石英各种珍贵材料都被用来制作和装饰上元灯[6]59。范成大诗“映光鱼隐见”,注云:“琉璃壶瓶贮水,养鱼以灯映。”即用琉璃瓶做成鱼缸,贮水养鱼,并且装上灯笼,就像鱼在水晶灯里游来游去一样[9]325。元宵夜装饰、观赏用的一盏华灯,价值10贯左右。姜夔有诗云:“好灯须买不论钱,别有琉璃价百千。”[8]213这不仅反映了宋人对上元节的重视,也反映出宋人在制作上元灯方面的精益求精。总之,宋代观赏灯不仅造型独特,所用材料也非常考究,设计更是精妙绝伦。
在京师开封,每逢上元节“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山高五丈(约16.67m),灯山上的人物皆用机关做成,可以活动自如。到夜晚,灯山上的琉璃灯一起点亮,映着灯山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以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大字”,光彩夺目。在殿堂梁栋窗户间做成“涌壁”,在上面用灯作成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十分逼真。在御座方圆约3-4m内“燃椽烛”,十分壮观。左右门上各用草把缚成龙嬉戏的样子,“用青幕遮笼”,再将草上密实地装上“灯烛数万盏”,远远看去就像是两条龙在蜿蜒飞走。还有将灯球系在长竹竿上,竖起长短不一的竹竿,悬在半空的灯球“远近高低若飞星然”,构思十分巧妙。彩山左右结成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的模型,而且菩萨的手臂能够活动。还有瀑布灯,其做法是用轳轴把水绞到灯山高处的一个水柜里,定时将水放出,宛如瀑布,又将水引到菩萨手上,其巧妙令人叹为观止[7]541。在南宋时期,杭州(今浙江杭州)西坊是繁华喧闹的地方,“市西坊繁闹之地,蕡烛籸盆照耀如昼”[6]49,人们点燃麻籸浓油做成的火盆,将黑夜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此外,还设有玉栅帘,光彩夺目,令人几乎不能正视。中元节和下元节的灯也是争奇斗艳,各种特色的灯层出不穷。
宋代李嵩的《观灯图》描绘了几位妇女和儿童上元节赏灯欢愉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宋代观赏灯恢宏壮丽、绚丽多姿的特点。画上方有3个巨大的由大灯笼组成的灯架,高度大致是一侍女身高的2倍多,约高4m,辅以彩幡,装饰华丽,观赏性十足。由此,可以推想宋代高约17m灯山的壮丽与辉煌。
[宋]李嵩《观灯图》
宋代的观赏灯并非仅集中出现在上元佳节。在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诸多节日中也频见观赏灯,其他节日的观赏灯虽不如上元节繁华,却也与节日气氛融合,别有一番风采。
宋人有在中元节和中秋节放河灯的习俗。河灯往往采用莲花与荷叶的样子,故称“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置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中元节俗,传地官赦罪之辰。人家多持斋诵经,荐奠祖考,摄孤判斛,屠门罢市。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西湖及塔上、河中,谓之照冥。”[10]348张雨诗云:“共泛兰舟灯火闹,不知风露湿青冥”[11]76,描写的就是中元节西湖放河灯的情形。宋人在中秋前后也放河灯以祈福。陆游游历四川时,在八月六日夜间看到“有大灯球数百,自湓浦蔽江而下。”到江面宽阔之地,那些灯球分散开来,渐行渐远,仿佛天上的繁星。放河灯祈福也是宋代四川地区的一种习俗[12]679。在中秋节时,浙江也有放水灯的习俗。中秋节夜,“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在江里放几十万盏羊皮做成的小水灯,浮在江面上,像夜空中的星星般闪亮。放水灯不只是为了观赏,更多是为了向江神祈福[2]87。有些商人在行船途中也不忘放水灯以祈福,苏轼有“千灯夜作鱼龙变”之句,并且自己做注曰:“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13]862,可见放河灯祈福在宋人心目中地位之重要。郑獬也写诗道:“碧海芙蓉彻夜开,乱花前后尽楼台。坐看万里河汉外,移下一天星斗来。”[14]4117一整晚都有人在河里放莲花型的水灯,就像莲花在水面上一朵朵绽放,远处的河灯又好像是漫天的星斗从天上落进了水里,十分壮观。
宋代重阳节时,多燃菊花灯,皇宫更是如此。禁中九月初八要做“重九排当于庆瑞殿”,重九排当十分壮观,“分列万菊灿然,点菊灯”[6]90,且有赏菊花、赏菊灯之宴。菊灯是灯的一种,多以黄色的纸或绢糊成,造型制成菊花的样子,与深秋的黄叶、菊花浑然一体,为禁中一大美景。冬天下雪时,禁中赏雪多燃雪灯,“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雪灯是用白纸或白绢糊成的灯笼,中心点燃白色的蜡烛,用金色的盆子呈进,非常美,而且“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6]93雪狮、雪灯、雪山辉映成趣,不失为禁中一美景,人间之乐事。方岳在诗中也写到了雪灯,“诸郎与我雪灯共,两眼观书霜月明。”[15]197可见,宋代一些富贵之家,也效仿皇宫在下雪时悬挂雪灯,以供玩赏。
(一)精美奢华
宋代观赏灯造型多样,百花灯、肖形灯、人物故事灯、罗布灯、马骑灯等造型千姿百态。观赏灯用材考究,白玉、云母、琉璃、石英各种珍贵材料都被用来制作和装饰上元灯。观赏灯讲求审美,因此制作十分精良,如无骨灯通体用琉璃制成,连骨架也用琉璃制成,工艺精湛。
(二)节令性强
宋代观赏型灯并非是常设的灯,只有节日才有。一般情况下,上元节时,所有的灯包括天灯、水灯以及各式各样的陆上灯,万灯齐明;中元节、中秋节的灯比较有特色,一般放水灯和天灯以祈福;菊灯更是重阳节的专属,雪灯同菊灯一样,也是宋代节令性观赏型灯类。
(三)商业气息浓厚
商人将观赏灯用于商业宣传是宋代观赏灯的一大特色。上元节时,由于游人众多,“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各个店铺如香药铺、茶舍和酒肆纷纷在店铺门口悬挂精巧奇特的彩灯,充分利用新奇的灯烛以吸引游客光顾生意。更有甚者,“莲华王家香铺,灯火出群,而又命僧道场打花钹、弄椎鼓,游人无不驻足。”有些店铺除灯烛出众之外,还请僧道做道场以吸引顾客。在上元时节,连街上的小摊小贩也不甘示弱,“以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在货架上装饰精致的小灯笼,并且“架子前后亦设灯笼”,以吸引顾客,抓住机会兜售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等饰品。“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9]596-597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些观赏灯浓厚的商业气息。
宋代的“灯市”更为观赏灯的商业气息增添了极为浓重的一笔。“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不仅专买灯烛的店铺有华灯出售,一些茶馆、酒肆也兼卖灯烛。“腊月春前,寿安坊而下至众安桥,出售各色华灯。”[2]56宋代的灯市是相当繁华的,其交易量也颇为可观。汪圣铎、陈朝阳两位学者认为,与灯文化紧密相连的猜灯谜活动也始于南宋,当时的人们把含有讽刺意味的诗词、人物、藏头语以及北宋都城的一些诨语画写在绢灯上,挑逗行人[1]67。灯谜、歌舞等活动不仅为上元佳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更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四)形成地方特色与品牌
在宋代一些地方盛产节日彩灯,并形成一些地方特色,其中以福州和苏州的琉璃灯最为著名。苏州进献的灯最大,较大的灯直径达1m,用五色琉璃制成。样子有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等,设计精巧、十分奇妙。福州进献的琉璃灯“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成为诸灯之冠。李龏咏赞婺源(今江西婺源)的琉璃灯云:“婺源灯匠夺天巧,做出新灯极精好。细细琉璃万缕中,织得禽鱼及花草。锦娘眷眷绣娘羞,煌芒五色燿冰球。江梅盈枝玉彯蕊,离枝满树红堆头。水晶不莹珠玑冷,屏间云母空烘影。百尺长竿横画梁,宝盖悬空系纤绠。绿滟鳞鳞晃曲波,斜冈蹙蹙映平坡。瓶中栀子豆心绽,篮里海棠绒带拖。午夜高堂明似昼,璧月涵光灿星斗。蜡香坱霭熖春阳,锦光倒射金杯酒。此灯绝妙世间无,乃是婺源灯画图。梁园下客非夸大,从今不必说姑苏。”[16]964婺源的琉璃灯可以制成各种动物和花草的样子,精美绝伦,技艺精湛甚至超过苏州灯。苏州和婺源的琉璃灯究竟哪个更甚一筹,已经无法考证,但足见宋代琉璃灯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许多地方都可以产出精妙绝伦的琉璃灯。
(五)耗费颇多
观赏灯不乏精品,这些精品灯的价格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赵蕃诗云:“一盏华灯直万钱,谁知下里取薪燃。”[17]394淳熙年间(1174-1189年),元宵夜装饰、观赏用的一盏华灯,价值10贯左右。姜夔有诗云:“好灯须买不论钱,别有琉璃价百千。都下贵人多预赏,买时常在一阳前。”[8]213元宵夜一盏上好的琉璃灯价值100贯。在北宋前期,10文钱就可以买到1斗粮食,约现今12.5斤粮食。按照宋代街市通用陌制75来计算,100贯即75 000文,如果100贯全部用来买粮食,可以买到7 500斗,也就是750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单位就是92 750斤。由此可见,宋代元宵夜的一盏华灯可以换9 275斤粮食。在姜夔生活的南宋时期,100贯也可以买到许多东西。宋孝宗时,100贯可以在鄱阳县城内买一处住宅;淳熙年间(1174-1189年),可以在庐山上建造一座卧龙庵[26]604。观赏灯精品价格不菲,可见一斑。
观赏灯在节日彻夜不熄,单是一个城市灯油的耗费就可能动辄千斤。宋代成都元夕,每夜耗费灯油5 000斤[18]21。元祐年间(1086-1093年)蔡京知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某年上元节阴雨3日,不能出游。恰逢十七日天气放晴,蔡京于是打算再张灯两晚,“吏谓长安大府常岁张灯所用膏油至多,皆预为备。今尽临时营之决不能办。”最后蔡京动用军需灯油,遭到转运使的弹劾。时任宰相吕大防见到弹劾蔡京的奏状,认为“帅臣妄用油数千斤,何足加罪乎?”[19]172可见,上元张灯耗费确实十分巨大,否则蔡京也不至于来不及备置而动用军需灯油遭到弹劾。宋代一些大臣也看到了张灯耗费颇多及其害民之处,因此向皇帝上书斥责。苏轼写道:“臣伏见中使传宣下府市司买浙灯四千余盏,有司具实直以闻陛下,又令减价收买。”[20]726负责买灯的相关部门上报的是市场价格,向市场上买灯时却故意压低价格,中间的价格差被他们私吞,卖灯的商户则承担了这一部分损失。上元耗费甚多,对寻常百姓来说,也是一种灾难。蔡襄知福州(今福建福州)时,“上元日,令民间一家点灯七盏”,百姓苦不堪言。陈烈作一大灯笼,长丈余(约3m),上写“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21]15蔡襄看到灯上的诗句,罢灯而归。陈烈的诗道出了寻常百姓上元时节的悲苦,上元张灯本是赏心乐事,但是许多官员都将费用分摊到了百姓身上。
两宋时期,观赏灯得以长足发展,无论是灯具的选材还是造型较之前代,均更为丰富多彩、奇特精巧,这与宋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大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经济的繁荣
两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手工业、矿冶业、丝织业、造船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人口也得以迅速增长。漆侠即指出:“就其经济、文化状况来说,宋代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是最为先进的国家。”[25]44经济史学家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26]101“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26]206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观赏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宋代观赏灯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科技的进步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重要的发展期,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赞“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即出现在宋代,此外其他3项发明的广泛应用也在宋代得以实现。宋代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沈括、苏颂等。李约瑟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27]432科技的进步为宋代观赏灯的繁荣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撑,使其在选材和设计上有所突破。
(三)统治阶级的提倡
宋代统治阶级对张灯的提倡也是宋代观赏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上元节是宋代的一个重要节日,节日期间皇帝会“御楼观灯”,与民同乐。上元节张灯的习俗汉代已有,至宋代得到朝廷的大力提倡,空前繁盛。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正月甲辰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22]25宋代皇帝喜欢御楼观灯,把上元节张灯作为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标志之一。因此,宋代不仅宫廷内司制作各种花灯,而且传令各地制灯,以供朝廷之需。每年制灯竞出新意,制灯技术越来越精湛,灯的花样品种也越来越多。京师开封的表率作用带动各地方积极响应,观赏灯以此为契机,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四)崇尚浮华的社会风气
宋代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宋人尤其是社会上层生活的追求日趋雅化,带动了宋代崇尚浮华的社会风气。因此,部分灯品虽然价格昂贵,但因选料考究、做工精致、设计精巧,这些奢侈灯品也有大量的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宋代社会上层带动的崇尚浮华的社会风气成为宋代观赏灯繁荣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五)商人的推波助澜
宋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坊市制”遭到彻底的破坏,商品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宋代夜间交易活动十分频繁,这就亟需借助于照明灯具。宋代的观赏灯不仅用于照明,而且用于商业宣传活动。尤其是上元时节,游人如织,商人们借机纷纷向游人宣传或是推销自己的商品,因此费尽心思制造各种出奇制胜的灯,以此吸引游人的注意。商人们的积极参与,对宋代观赏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增添了节日热闹的气氛
观赏型灯类由于色彩绚丽、制作精美、造型多姿,为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各型灯烛将昔日昏暗的街区照得通明,如同白昼,使歌舞、杂技等表演活动成为可能。人们在节日里暂时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纷纷走出家门,一边欣赏优美动听的歌舞,一边大饱观赏灯美轮美奂的眼福,尽情地享受节日的欢愉。河灯为莲花造型,万点河灯将河水点缀得如同天河,十分美观。重阳节菊花盛开,悬挂菊灯与庭院中的菊花相映成趣,人们一边喝菊花酒一边欣赏,其乐无穷。雪灯也在雪日里为冬日增添了不少色彩。中秋节放河灯,重阳节挂菊灯,雪日里张雪灯十分应景,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热闹气氛。
(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宋人中元节、下元节造盂兰盆灯、放河灯的习俗,即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古人相信有彼岸世界,害怕逝者在另外一个世界黑暗、孤寂。因此,在此节日期间,纷纷吃斋念佛,并且在河中放灯,借助于灯顺水而下,将光明和惦念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僧人虽无亲人之念,但也纷纷加入放河灯的行列,以求照亮冥界,慰藉水中的落水鬼和孤魂野鬼。
(三)寄托了宋人祈求福祉的愿望
观赏灯不仅可用来观赏,还是祈福的一种表达方式。如天灯,也称孔明灯,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天灯利用燃料燃烧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的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利用空气的浮力缓缓升起。孔明灯起初是为传递讯息之用,但通常被当成节日祈福许愿的工具。天灯由铁丝或竹子制作底部框架,上面再糊上宣纸制作的大型纸袋,底小顶大,避免热空气流失。底架中间放置简单的油纸,写上祝福或是祈福的词句。点燃之后,由于里面的热空气较外面冷空气轻,因此会冉冉上升,升到一定高度后仿若星星,非常漂亮。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里就有放天灯的记载:“夜有叩门者,云放天灯人归。”[23]11有时放水灯也不只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向江神祈福。有些商人在行船途中为了祈求旅途平安,也不忘放水灯以祈福。直到今天,我国仍保留有放天灯和河灯祈福的习俗。
总之,宋代观赏灯不仅造型多样、设计精巧、选材考究,而且出现了一些颇具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的灯品。更为重要的是,宋代观赏灯日益呈现出商业气息浓厚的特点,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有力表征。宋代的观赏灯以其丰富的内涵组成了宋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耗费极多、劳民伤财也颇为时人及后人所谴责。宋代观赏灯不仅为宋代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也是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一种表达,更寄托了宋人祈求福祉的愿望,从而成为宋代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1]汪圣铎,陈朝阳.宋代的灯市与灯具[J].文史知识,2004(12).
[2]廖可.两宋元宵盛景[J].龙门阵,2011(2).
[3]绪伟.张灯结彩元宵节[J].今日海南,2006(2).
[4]叶菲.元宵灯俗与彩灯艺术[J].装饰,2005(7).
[5]吕品田.流光溢彩:中国民间彩灯艺术[J]东南文化,2002(2).
[6][宋]周密.卷2灯品[M]//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卷6元宵[M]//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8][宋]姜夔.卷下观灯口号十首[M]//白石道人诗集.宋集珍本丛刊本第69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
[9][宋]范成大,撰;富寿荪,标校.卷26琉璃球[M]//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宋]周密,撰;[明]朱廷焕,补.卷3中秋[M]//增补武林旧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90册.[中国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1][元]张雨.卷2西湖放灯[M]//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四部丛刊初编本第1 48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12][宋]陆游.卷45入蜀记[M]//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
[13][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卷17和子由中秋见月[M]//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宋]潜说友.卷82寺观八[M]//咸淳临安志.宋元方志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
[15][宋]方岳.卷6次韵滕和叔投赠[M]//秋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 18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16][宋]李龏,撰;陈起,编.卷20婺源琉璃万灯歌[M]//江湖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 357册.[中国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7][宋]赵蕃.卷18上元口号呈莫令三首[M]//淳熙稿.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 259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8][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卷上各地岁时习俗[M]//鸡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宋]徐度.卷下[M]//却扫编.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 79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0][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卷25谏买浙灯状[M]//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
[21][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丙集)[M].百川学海本.
[22][宋]王栐,撰;诚刚,点校.卷3罢张灯[M]//燕翼诒谋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
[23][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光尧幸径山[M]//四朝闻见录(甲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
[24]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5]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6][德]弗兰克.白银资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7][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丹兴]
K875.2
A
1674-3652(2016)05-0071-06
2015-09-26
张彦晓,女,河南汝州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宋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