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重庆市C高校的调查

2016-11-16 07:08徐志达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学学分应用型

徐志达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重庆408100)

□教育教学研究

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重庆市C高校的调查

徐志达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重庆408100)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总体规划,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明显滞后,存在着不相适应性。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专业定位准确化、课程设置体系化、培养模式应用化、实践教学合理化,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转型发展相协调一致。

人才培养方案;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转型发展

一、缘起: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协调一致的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比例失衡,即学术型大学的比重过大,而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比重过小,造成“现在社会上不少行政、企事业单位一方面对优秀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尤其是那些‘没有行业背景的、办学目标不清晰的、还要办学术型的’新升本高校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困境。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在教育部的推动下,由35所以应用技术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于2013年6月28日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正式成立。该联盟目前已达100多所高校,将秉持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定位,促进联盟成员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办学、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这个联盟成立座谈会上说:“成立这样一个联盟,非常有意义,这个联盟是改革催生出来的联盟,今天这个联盟的成立,对于我们地方大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平台,建立了一支研究问题的智库,而且大学结构调整,不是大学的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教育人口结构的调整。”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方式、培养结构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蓝图设计,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各教学环节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新升本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如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

推动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重庆市C高校是2001年由原来的两所地方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地方本科综合性高校,在重庆乃至全国的地方高校中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服务地方尤其是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及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2009年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并于2014年顺利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学校秉持“通识引领、专业成长、实践成才”的教学理念,落实“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发展任务,着力培养“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步伐。因此,制定出与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研究基于重庆市C高校的调查,深入分析新升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优化的主要对策,希冀能为推动新升本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转型发展的协调一致提供可资参考。

二、问题: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性

新升本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性日益凸显,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重庆市C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目标定位上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政治学和行政学方面的专门知识、行政职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政策研究与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目标定位上的两点不足:其一是专业目标定位重点不突出或错位,存在专业定位泛化现象。方案设定了多个培养目标,既要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与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作为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师范类的专业,首要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人才,而是培养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宣传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正是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非师范类专业与师范类专业在目标定位上的重要不同之处;其二是工作岗位偏离行业领域。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行业领域,主要从事的应是运筹规划、组织协调、行政管理、政策宣传与研究、政治沟通等工作,而不是从事教学科研,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是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机构等领域。归结起来,重庆市C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比较泛化,目标不够精确。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是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比例失调,缺乏单列的实践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总学时为2 268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2 061学时,占总学时的90.87%,实践课学时只有207学时,仅占总学时的9.13%。课程总学分为170学分,其中理论课学分为135学分,占总学分的79.4%,实践课学分只有35学分,仅占总学分的20.6%①以上数据均来自重庆市C高校内部资料《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见图1、图2)与理论教学课程相比,实践教学课程不论从学时还是学分上设定均不合理,总体上是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偏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偏低。而且,除了像大多数“985”高校“211”高校以及老牌本科高校都开设的常规实践教学课程以外,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等,并没有开设单列的实践课程,这与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的要求并不完全相适应,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二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非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过多甚至重复设课。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有关法律方面的课程就开设了宪法学、比较宪法学、法理学、行政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5门课程。这里有两点不太合理的地方:第一,作为一个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来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5门法律课程,这显然是过分突出了法律课程的地位,弱化了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第二,宪法学和比较宪法学、行政法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两组课程本身在内容上交叉很多,属于重复设课,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开设了宪法学专业和行政法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际上是偏离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因人设课,也就是学院法律专业课程教师比较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师比较少造成的。另一方面,专业基础课程有的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2门课程,这显然是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基础课程定位不够准确的具体表现,因为这两门课程通常都是作为哲学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中这两门课程通常都是作为高校文科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来开设的。这种显失合理的课程设置弱化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性,既像法律专业又不是法律专业,既像哲学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又不是哲学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图1 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图2 理论课、实践课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第三是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行政管理和文秘两个专业发展方向,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几乎一样,差别不大,甚至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两个方向实质上变成了一个既不是行政管理方向又不是文秘方向的混合方向,形式上看起来是两个专业方向,实际上是一个方向或者说专业方向不明显。

(三)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

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由专业内涵生发出来的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与专业发展、主观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相适应,是高校的竞争品牌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而显现和检验专业培养有无特色或特色鲜明与否的重要条件就是毕业生的质量及其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贡献和表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重庆市C高校2007年开办并于2008年首次招生的新兴本科专业。由于新办专业在经验上的不足,当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基本上是以国内一流大学或兄弟院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物和蓝本的,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只是进行简单地加工处理,没有多大变动,并未形成自己的独特培养特色或者说培养特色不明显。其反映在就业指征上,与全校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比,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尤其是一次就业率不高。根据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数据统计:2012届、2013届、2014届以及2015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未超过10%①数据来源于重庆市C高校内部资料《招生就业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统计分析》。,相对全校来说都是比较靠后的。究其原因,除了受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较多等社会因素影响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尚未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和模式,培养的毕业生更多的则是千人一面,社会竞争力不强。一方面人才市场上所需要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般型人才“滞销”,供过于求,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脱销”,供不应求,社会急需的应用管理型人才明显不足。

(四)实践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市C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安排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是没有制定比较严格的实践教学方案及测评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毕业论文(设计)制定有较为规范严格的实践教学方案及测评体系以外,其他的实践教学课程,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毕业实习等并没有制定较为规范严格的实践教学方案及测评体系,大都只是流于形式上的表述,并没有实质性的具体内容规定。例如,毕业实习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是处在自由散漫阶段,既没有带队教师的监管,更没有较为严格的实践教学方案及测评体系的规范要求,有的同学甚至根本没有实习,只是在实习结束时找关系开一个实习单位证明,凭实习证明即可获得学分,学校难以去调查实习状况及实习证明的真伪;其二是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比较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所涉及到的实践教学大都是在校内业余时间进行,很少有专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更没有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三是不同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结构分配比例也不太合理,差别较大。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实践教学课程的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两门课程均为10学分,总计占实践总学分的57.1%;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5门课程均为2学分,总计占实践总学分的28.6%;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两门课程总计为5学分,占实践总学分的14.3%。从这个实践教学课程学分的分配比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这2门课程的学分已经超过实践总学分的50%,达到57.1%,其他7门实践课程的学分还不足实践总学分的50%,仅为42.9%。(见图3)这种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比例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需要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图3 实践教学课程学会分配百分比

三、对策: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为了解决好新升本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转型发展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以便更好更快地推动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转型发展的协调一致。

(一)专业定位由泛式化向准确化转变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学什么的,就业方向在哪里?”这是不少学生及其家长经常会挂在嘴边的问题,他们不太清楚甚至完全不清楚。实际上,这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如何定位的问题。新升地方本科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顺应国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即专业定位,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切勿出现目标泛化。其一是做到专业定位一定要准确明晰,不能出现定位模糊或错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定位主要应是从事和政治学与行政学有关的运筹规划、组织协调、行政管理、政策宣传与研究、政治沟通等工作,而不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二是做到人才培养要针对特定的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主要应是面向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等行业领域,针对政务活动、公共管理、政策规划、理论宣传和研究等工作岗位。

鉴于此,新升本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定位应这样定位: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高校和科研等领域,针对政务活动、公共管理、政策规划、理论宣传和研究等工作岗位,培养具备政治学与行政学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和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政治素养、组织管理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个专业定位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了努力:其一是专业定位比较明确,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避免目标泛化和千人一面;其二是工作岗位对应特定的行业领域,或二者比较贴进。

(二)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体系化转变

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那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则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新升本高校为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必须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理论课程体系向多元的课程体系转变,尤其是要加大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具体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是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体现单列化。新升本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调整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比例结构,增加单列的实践课程。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来讲,一方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由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能力实践、素质拓展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5大课程板块构成。不仅要开设大多数“985”“211”以及老牌本科高校都开设的常规实践教学课程,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而且还需要从自身专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出发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如专业导论课程实践、社会调查与统计实践、法律基础综合实践、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践、公文与政论写作实践、政治与公共管理前沿问题讲座、行政能力专题训练、励志讲座等,这些专门的课程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转化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增加实践课程科目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学分在整个总学时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这是激发学生重视和学好实践课程的重要推动力。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同时学分比例也要有相应的提高。广西南宁学院副院长陈雄章在2014年广西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研讨会上说:“学院加大企业参与教学的力度,加大实践类课时的比例,文科类的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从原来的20%左右提高到30-35%,理工科类则达到40%甚至45%,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

第二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体现专业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专业性,注重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等5大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这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须开设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要设置政治学的学科基础课程——社会学、法学概论这2门课程,还要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行政学原理、公共管理导论、公共经济学、逻辑学、政治科学方法论等5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对于那些学生反映与专业关联度不强的课程尽量不开设或者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

第三是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体现精细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要进一步精细化,体现方向性。有的新升本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行政管理与文秘两个专业方向,但是这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几乎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差别,并没有很好体现专业的精细化和方向性。其实,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上,行政管理方向更多的是要侧重管理方面的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战略管理、领导艺术、市政学等课程;而文秘方向更多的是要侧重秘书工作方面的课程,如秘书学概论、办公室工作、公共关系学、公文与政论写作、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三)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

新升本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思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术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的转变,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努力打造特色培养模式。与“985”“211”高校以及传统的老牌本科高校相比,新升本高校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只有避开锋芒,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上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13所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开设了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这些高校中既有“985”“211”高校,也有传统的老牌本科高校,还有新升本高校。“985”“211”高校以及传统的老牌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一般都是学术型、科研型或教学科研型,而作为新升本高校在这方面显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重心在于立足地方、依托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培养能在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等领域从事组织管理、政策分析以及理论宣传和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着重在于培养学术型、科研型或教学科研型的研究型人才;第二是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枯燥,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具体说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和相关疑难知识的阐释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通过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法、专题研讨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慕课(MOOC)、翻转课堂(SPOCS)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营造一个师生平等、开放的探讨与交流的教学氛围,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以教师为引领”的教学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实效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由形式化向合理化转变

新升本高校的发展方向在于走应用型发展的路子,实现从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而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切实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活动时间,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一是制定较为严格规范的实践教学方案与测评体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要得到贯彻落实,就像理论课程须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一样,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出发,制定一套贯穿于大学本科4年学习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案与测评体系,规范和完善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包括实践课程的科目划定、学时安排、学分规定与获得、实施规划以及考核、监管、评比等测评体系的制定,做到每一门实践课程都要实施规划有方案、考核监管有规范、成绩评定有档案;其二是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那么实践教学就有可能会流于形式,也不可能会有实际的教学内容,即便制定了很好的实践课程方案,最终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不仅要在校园内建立诸如模拟电子政务、行政能力专题训练等校内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而且还要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并联合制(修)定订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特色课程、构建校内校外实践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调整不同实践教学课程学分结构分配比例。实践教学的学分结构分配比例要合理、要适中,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一般来说,像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时间比较长、实践过程又比较重要的实践课程可以设定为5学分,但如果像有的新升本高校将其设定为10分,就偏高了。而对于专业考察、专业见习等常规的实践课程可设定为2学分。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导论实践、社会调查与统计实践、法律基础综合实践、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践、公文与政论写作实践、政治与公共管理前沿问题讲座、行政能力专题训练、励志讲座等单列的实践课程因有相应的理论课程学分可酌情设定为1个学分或2个学分。合理的实践教学学分结构分配比例有助于实践教学的统筹安排和顺利实施,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新升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在新升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体系的全面优化、培养模式的特色打造等方面的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以立足地方、依托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发展原则。新升本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要与转型发展相适应,走建设有影响、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之路,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正如重庆市C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社会需求与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课程和实践教学为突破,以学生成才和师生共同成长为归宿,通过开放专业选择、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核、强化质量监控等环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建立面向卓越教师、卓越管理师、卓越工程师、研究型人才等多层次、分类别、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3.

[2]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5.

[3]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764e95c50102w1ae.htm.

[4]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04/11/19071318_438035821.shtm.

[5]向平生.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4).

[6]李桂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1(2).

[7]陈晓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8]贺先志.论构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9]梁素贞,王武岭.面向21世纪高校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报告[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3).

[10]黎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11]张跃志.另辟蹊径的教学应用型大学转型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5-01-16.

[责任编辑:庆来]

G642.0

A

1674-3652(2016)05-0100-07

2016-09-0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合理定位研究”(DIA100288);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载体的探索与实践”(143119)。

徐志达,男,河南光山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学学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学分美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