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诗入境入情

2016-11-15 08:12钟辉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入境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钟辉

[摘 要]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通过教授和学习古诗词,有助于保留以及传承传统文化。而古诗词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意欲从古诗词阅读的入诗、入境、入情这三重境界入手,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析诗题与知诗人、读诗文与晓诗意、抓意象与会意境、借想象与入诗境、扣诗眼与悟诗情、品名句与析哲理,以期通过这些教学教学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与知识,学会古诗词欣赏的技巧与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 入诗 入境 入情 初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 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保证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入诗、入境、入情三重境界,采用析诗题与知诗人、读诗文与晓诗意、抓意象与会意境、借想象与入诗境、扣诗眼与悟诗情、品名句与析哲理等教学步骤,促使学生达到对古诗词的有效学习与掌握,以利于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第一重境界:入诗

古诗词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入诗”,即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走进并解读文本。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入诗”,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了解诗人、诵读诗句以及理解诗意。通过“入诗”,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思,并且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知识,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

1.析诗题知诗人

古人创作诗词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因此,其诗词作品往往承载着其自身经历以及思想感情。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时,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其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思想感情。所谓“知其人,方能解其言”。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之时,首先应了解其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在来年暮春作诗。只有了解到杜甫遭遇了国家丧乱、一家人流离分散、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才能进一步理解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由国家丧乱而心生悲痛,以及其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的思乡思亲之切。

此外,在阅读古诗词之前,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题目,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诗人写作风格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调,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所学古诗词的内容,有利于帮助体会所学古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可以说,对诗人写作风格的了解与把握,奠定了理解古诗词的基石。其实,纵观古诗词的历史,可以发现,很多诗人词人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例如,提到陶渊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以田园诗为主,《饮酒》、《归园田居》等都表达了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奠定了其平淡自然的诗文风格。

2、读诗文晓诗意

在进行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够保证可以流利地通读诗词,并以此为基础,做到有节奏、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词。学生可以结合注释,通过查字典、参考书目等方法,了解并把握古诗词中重点字词、重点句子的意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古诗词是了解诗词意思的重要方法,在诵读诗词、探究诗词意思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借助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中的典故,对古诗词进行文本解读,准确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重境界:入境

“入境”即是把握古诗词的意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并通过想象力再现诗中的情景与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阅读古诗词之时,最重要的“入境”方法就是借助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联想与想象。通常情况下,古诗词的意境都是由几个意象甚至是一连串的意象联结起来形成并呈现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入境”时,要注意抓住意象,链接意象,从整体上来把握诗词中的意境。通过帮助学生“入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体验并享受古诗词欣赏的过程,学会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1.抓意象会意境

所谓意象,是指诗词作品中寄寓着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1]。在古诗词作品中,意象的呈现一般是以个体形式,如果一首古诗词中出现多种意象,那么这些意象联结在一起便形成一定的意境。诗人词人往往通过描写意境来展现诗词的主题,好的诗词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寻找古诗词意象的方法,解读典型意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细细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词通过借助自然景色来展现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在体会诗词的意境时,只有让学生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认真仔细品味每一个意象,才能从整体上感受和把握诗词的意境,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诗人词人的心境。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应该让学生划出整首词的九个意象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让学生一一体味每个意象,然后再把所有意象联合起来,体味词中的意境,感受作者通过描写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创造一种凄凉的意境,衬托词人内心思乡的哀伤之情。

2.借想象入诗境

在进行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并通过图画展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努力将诗词中的意境在自己脑海中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以做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苏轼称王维的诗作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王维的诗作中,线条美较为明晰。以《使至塞上》为例,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线条美的典型,诗人仅用“直”、“圆”两字就勾勒出大漠的荒凉、空阔及黄河的苍茫、悲壮。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学画,鼓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尽量将想象直观化。

第三重境界:入情

古代诗人,通常以诗言志或以诗言情。通常情况下,经典的古诗词中都寄托着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伟大志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2]。因此,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地教学策略,帮助并引导学生解读诗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悟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的情操,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入情”。所谓“入情”,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打好两个基础:一是“入诗”即做好对诗词的文本解读,二是“入境”即做到体会诗词意境、进入诗词意境。

1.扣诗眼悟诗情

所谓“诗眼”,是指体现作者感情、诗词主题和艺术特色的字词[3]。在古诗词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找准“诗眼”,进而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整首诗的诗眼很明确,一“春”字,一“行”字即为本诗的诗眼,以“春”为着眼点,以“行”为线索,描写的主题即为春游所见之景。

把握诗词之“眼”是解读诗词的关键,在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握好诗词之“眼”,才能能促使学生找对思考的方向,从而准确理解诗词的意思。譬如,学生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即使能将其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理解诗之精髓。当学生能抓住“诗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就能产生豁然开朗的神奇效果,深刻理解文天祥誓死报国的决心、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通过对诗眼的把握,有助于学生体会与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

2.品名句析哲理

我国古代许多诗词都是富含哲理的,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品析诗词中的名句,让学生学会去感悟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包涵哲理,苏轼由自然景象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均无常,同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人的悲欢离合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析这些名句,让学生感悟这些哲理,已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日军.“悠然”见“真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中学教研),2013(9).

[2] 姚海燕.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8).

[3] 邸春燕.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0).

猜你喜欢
入境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品读入境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