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香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新课程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素质的培养与课程体系的重构
黄世香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反观当前我国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的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提出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应通过课程设置改革,将现有的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构建外语“专业+素养+方法”三维形态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模块+平台”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开放的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科专业、教育学专业与教育实践的职业知识有机融合,夯实英语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基础,以适应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英语师范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重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高校教师教育带来的重要启示是,英语师范生必须具备与新课程改革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结构才能满足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意识等方面。Widdowson(1984)指出[1],教师应该首先理解理论原则和教学实践的关系,进而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检验理论。Wallace提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师学习的反思模式,主张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现代教师职业素养综合体现在教师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将研究成果应反哺于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创新教学意识、提升实践技能。Freeman认为语言教学是“建筑于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基础之上的做出决定的过程”[3]。关于当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认为有三个层面,最低层面是作为教师所需的常识与品质;中间层面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其中包含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即能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熟知文化科学发展状况,掌握文化科学新成果;最高层面的是方法论,其中包括掌握知识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方法,对教育规律的理解方法,能科学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能科学有效地运用知识的方法。教育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当今,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其知识结构应该符合教师知识结构的最高层面要求。基于此,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更要掌握好教学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按教育的规律实施教学,更科学有效地在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教学理论,才能适应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今合格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这些元素组成:良好的品质、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文化知识、熟练的理论知识以及科学的方法论。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文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个维度的专业标准,并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这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的高度概括[4]。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尤其强调师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学习素养、心理素养。《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未来教师的培养明确了目标定位,即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关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5]。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技能课程不仅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怎么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概而言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五维目标,明确了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五维目标”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专业素质培养:一是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三是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四是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认同感。
1.1外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师范院校一直以来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这仅仅是该学科的基础性东西。英语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是:一名合格英语教师首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能用正确的教学观指导教学;必须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包括正确的发音、标准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语法知识以及规范的教学语言;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技能,能实施优化教学,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与教学研究能力,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步提升自己,并能通过教研的方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所述都是当今合格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具体体现。
语言理论水平是英语师范生专业素质的支柱,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群的设置是师范生的外语语言理论水平提高的平台,该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辨析能力、对西方文化与历史的认知能力、阅读与鉴赏外国文学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核心课程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概览、英语国家概况等必修课程。此外,鉴于新课程要求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必修和选修模块,师范生职前的文化素养教育更凸显其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经贸实务、写作教学、散文阅读等课程的开设,能为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1.2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在新课程理念下,较高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实施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践行教育创新无疑是必备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等纲领性文件的核心精神,新世纪的外语教育形势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第一,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传授知识”的做法转变为“育人”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二,改变教学方法。提倡“因人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第三,注重专业发展。教师要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援者转变成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书育人”的示范者,从单纯的教学工作者转向教学研究者。
外语学科教学理论知识首先包括系统的现代语言学和外语学习理论知识,要求外语教师对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指导外语教学;同时涵盖外语教学与研究过程各个具体要素,不仅包括心理、认知、情感、智能、观念等直接影响外语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包括如文学、文化、翻译、社会等与语言教学相互关系的知识。本质上,就是解决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即首先要解决“语言是什么”、“语言教学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同时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解决大纲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等实践论、方法论层次方面的问题。
外语教师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建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提升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该课程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外语学科教育、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以及较全面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培养通识师范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技能,即外语教师职业技能以及教育研究能力,提高适应基础教育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包括语言教育哲学、外语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外语测试学、英语学习策略等。
1.3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教书、育人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职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研究者。外语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一定程度上首先依赖于教育科研能力,即对教育教学行为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深入地进行“研究”的能力。教育科研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桥梁”,“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合作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英语师范生形成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并能迅速成为优秀教师。这些能力的的培养有赖于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外语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以及师范教育课程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测试及评价等课程内容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掌握试题编写、学生能力结构测试、应试辅导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实践实训课程有助于加强和拓展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推动其教师专业发展。该课程模块包括课堂教学综合技能、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析、微格教学、说课与评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班主任工作案例、语言课堂决策与管理、教育实习等显性课程,从低年级开设基础知识课程,到高年级开设实践课程。在实施显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促进学习者情感、态度、毅力等情商方面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踏实、勤奋、努力地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隐性课程教学技能的发展。
1.4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认同感
教师的品德素养,是在思想品德、政治素养、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并通过自觉的锻炼和培养所能达到的水平和程度。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教师个体素质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能使教师在实施外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情感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是教师成长的内动力。Moore和Hofman(1998)[6]从成分上将职业认同界定为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职业角色是融合的。威尔金斯(W ilkins)[7]在其《外语学习与教学之原理》一书中指出,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业务培训水平,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热爱教育事业、自信自强、客观公正、真诚坦率、作风民主、机智幽默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良好品质的培养也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职业认同感体现在对新课程改革价值和意义的高度认同,并以此为动力推动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增强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扮演好教师角色的根本动力,关键在于培养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有效的途径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素质。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反过来有助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发展主观能动性。优秀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评估指标包括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课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此故,新的课程设置应体现以上各方面对英语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多维度协调发展。
在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导下,师范生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课程设置框架及其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全面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未能体现师范生职前的职业素质教育;从结构上看,课程比例失调,教育类专业课程比例过小,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比例偏低,实践性不强等,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十年有余,但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偏重理论知识的传输,专业技能的实践实训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课程强化非智力因素教育功能,即外语教学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放在与知识传输和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实现教学的教育功能。然而,从人才培养规格看,现有的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仍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态度及价值体验等人文的、综合的素质培养。专业主干课程如综合英语、泛读、听说、写作等都没有彰显师范教育特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未能对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
其次,新课程强调教师课堂决策与管理能力,即能有效进行课堂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根据学生的反应作出适当的调整,能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等。现有的英语师范生课程设置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研读、课程与教学大纲等未充分重视学生运用课程论知识针对课程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的分析能力的培养;班主任管理课程缺乏实践体验教学环节,导致知识和技能脱节;缺少具有外语学科教育特点的外语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教学内容如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外语学习的一般规律等基本缺失,致使毕业生对中小学学生缺少了解、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对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之间的联系缺乏综合处理能力。
再次,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教育研究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即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结合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及教学规律,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加以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实施途径和方法,而现有的课程设置缺乏中小学教学研究意识的培养,缺少引导学生对基础英语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究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实际训练,致使毕业生科研意识缺乏。
此外,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创新和拓展第二课堂的能力。而现有的课程设置中涉及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偏低,课程普遍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够。现有的学科竞赛平台、实践基地平台、校园文化平台、学生社团平台等第二课堂的教学载体缺乏专业指导,平台建设内涵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没有完全对接,致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拓展第二课堂和创新第一课堂教学的能力。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继续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不能适应日益变化发展的中小学教育[8],导致创新意识和拓展第二课堂能力普遍欠缺。
3.1构建外语“专业+素养+方法”三维形态专业课程体系
《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课程。基于现有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新课程要求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秉承人文主义全人教育观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CBI),贯彻人文通识教育、英语学科特点和教师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贯彻专业教育与通识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拥有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熟悉当今基础英语教学特点,具有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敬业乐群的英语教育精英人才。“三维”形态模式构建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体现专业课程的合理配置。
“三维”课程体系全面涵盖专业维、素养维和方法维。其中,专业维涵盖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两类课程;素养维课程体系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方法维课程体系涵盖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以及各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9]。具体而言,专业维类是大纲规定的语言技能基础课程和建议作为必修的专业知识课程,前者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后者包括文学、语言学等相关课程;素养维类包括社会、文化、历史、哲学思想等课程,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方法维类则包括哲学方法、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或研究方法等课程。三维课程体系以人文素养课程群为核心,符合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化之本,注重人文素质和研究方法的培养,重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夯实英语专业的基础。
3.2构建“模块+平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模块+平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施培养英语师范生外语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即师范素质的有效模式。默雷和波特在《教师教育手册——建立职前教师的知识基础》一书中指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包含的元素有:学科内容、普通的人文知识、教育学科内容、多元文化和国际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师在教学科知识过程中的决策问题。但是,由于学科间存在特征的差异,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概括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构成的基本元素有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在不同的维度上体现出来。就英语学科而言,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听说读写译、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与教育实践,等等,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与现实紧密相关的课程也应运而生。所有这些,都旨在帮助英语专业师范生学习全面学习和掌握作为英语教师所学要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工作,具备专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由于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充分的实践平台,因此,“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平台+模块”模式课程设置就是在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设置“必修”和“选修”模块,并平衡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课程的比重,合理构建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教育研究者或学科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素质,即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
据文献显示,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平均而言,学科专业、普通文化教育和教育理论、教师实践分别占35%、25%、15%。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比重可以设计如下:学科专业课程占50%左右,普通文化课程至少占20%,教育学科课程高于15%,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学科技能课程(选修)约占10%,采取必修与选修的形式构建“平台+模块”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灵活选择课程,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简言之,英语师范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模块构架比例如下表1所示。
表1 广西师范大学2015级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与学分分布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遵照课程体系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和学科性的原则,如何有效落实以下类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1)教师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培养教师内在的教育理论素养;(2)外语学科专业教育类课程,主要是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为核心的系列课程,使学生掌握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培养师范生在毕业后顺利对接新课程所要求的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研究型外语教学人才?课程设置改革是关键,即依照教师专业化理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专业标准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开放的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旨在兼顾夯实英语学科基础课程和强化教师职能课程。课程改革的理念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的有机结合,重点整合“人文通识知识”、“语言基础知识”、“学科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等模块,使培养目标保持与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需求的实际相吻合,同时加强专业课程整合与创新的研究,深挖内涵,培养理论功底深厚、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外语教育人才。
[1]H G Widowson.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Walter L.Wallace.The Logic of Science in Sociology[M]. A ldine-Atherton,Inc,1971:18.
[3]Freeman D.Tea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terly,1989(1).
[4]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6991/201212/ 145603.htm l.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EB/OL].http://edu. qq.com/a/20120202/000112.htm.
[6]Moore,M.&Hofman J.E.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ruc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J].Higher Education,1998(1):69-79.
[7]威尔金斯.外语学习与教学原理[M].刘幼怡,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7.
[8]乔春华,王扬.英语专业师范课程设置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117-119.
[9]杨贤玉,柯宁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57-60.
On the Culti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orm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Based on Course System
Huang Shi-xiang
(College ofForeign Studies,Guangxi Normal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
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basic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the disjoints be⁃tween increasingly basic educational demand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ntification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It also puts forward a reconstruct of course system setting through 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form a three-dimensional“profession+quality+method”model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module+platform”mode of teachers’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o 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open English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professional sub⁃ject knowledge”,“professional education knowledge”and“practicaleducation knowledge”,and thus promote their education competence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elementary English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English normalmajors;professionalcapability;course system;reconstruction
G652.4
A
2096-2126(2016)04-0095-05
2016-06-03
2014-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工程”英语独秀实验班建设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黄世香(1967—),女(壮族),广西德保人,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雷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