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忠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更全面的进行教学革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入教学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导入教学”虽然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是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巧妙进行导入教学,不仅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更加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 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34-01
在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虽然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是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导入,不仅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而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更加投入。因此,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灵。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成功地导入呢?由于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温故知新,以疑激趣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导入方式。即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从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提问导入新知识,既能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如讲《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教师先复习上节内容,提出问题: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孔乙己》,由孔乙己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使他成为牺牲品的是封建科举制度,是封建科举制度把他吞噬。孔乙己的悲剧充分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才的罪恶。今天我们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文中刻画了一个热衷于科举的范进,虽然他的命运和孔乙己有所不同,但从他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封建科举社会的罪恶,封建社会的黑暗。那么孔乙己和范进有什么不同呢?请看课文。这样导入很自然,且以疑激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整堂课的气氛都很活跃。
二、音乐导入,以情激趣
根据教材内容,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以情激趣,产生共鸣的效果。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课时,先放录音,让师生沉浸在诗歌朗诵的节奏里,之后笔者介绍了总理临终的嘱咐: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听到这里,有的学生眼眶噙满泪水,流下激动的眼泪,有的甚至哭出声来。这完全是至情至景的感觉,很快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意境。
三、谜语导入,幽默激趣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谜语导入,幽默激趣,启迪学生思维。如在上丁时祺的《回声》一课时,教师先出个谜语要大家猜: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着,远听见分晓。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不一会儿就讲出谜底——回声。这样学生沉浸于猜谜语活动的趣味中,使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实物操作,以动激趣
这种导入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方法直观,气氛热烈活跃,以动激趣,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表演能力。如在教《小橘灯》这课时,课前教师准备好橘子、蜡烛,让同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橘灯。学生很快做成后,老师宣布: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小橘灯》,看看作者细致描写那只“小橘灯”有何用意?学生对刚才的表演回味无穷,积极思考,又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结合学生提问,以用激趣
这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一两个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用激趣。如前一天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第二天刚好上《愚公移山》。于是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有同学问我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其实很简单,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天堑也能变通途;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没什么学不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精神。这样导入,同学们都很投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总之,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用心去钻,善于总结,一定能使每堂课都引人入胜,让学生“想学”“乐学”,不再把学知识当成是包袱,而是朋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