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平
江苏高考语文极少学生愿意尝试记叙文写作,殊为可惜。而实际记叙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写。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等文章”,记叙文在江苏高考作文中占比不可谓不大,而今却甚少有同学愿意尝试写作记叙文,殊为可惜。其实,做好四个方面(立意、选材、设计、表达)的考量,就可以写出一篇出彩的记叙文。
一、立意深,造就文章的高度
古人论文,讲究立“意”。杜牧《答庄充书》言:“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亦有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思想、主题,为文当“意在笔先”,先立意,然后围绕主题结构写文章。
写文章不仅必须先立意,还得尽可能立好意,借用《亮剑》中李云龙的那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篇作文的“将”(立意)是否“威武”(深刻),直接决定了这篇作文的高度。
立意可以关涉重大的价值取向,如自信、自强的人格精神,平等、广阔的人文关怀,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无私、奉献的传统道德,自然、和谐的环保理念等。可以视线独到,投向少有人关注的地方,关注弱势群体,如乞丐残疾;关注平凡人,如建筑工、农民工、环卫工、清洁工等。或思考独到,想人所未想,充分发挥头脑的智慧,由表及里,剖出深层的特质。
对于新材料作文而言,提供的材料常可从中心角度与一般角度入手立意,即有最佳立意与一般立意之别。而这只是客观情况,在实际作文时,还得因人因情况而异。从材料出发的最佳立意要与从自身情况出发的最适合个人发挥的立意结合考虑,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最佳立意。
二、选材新,彰显文章的亮度
有了精准深刻的立意后,便是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表现。选材是否讲究对于一篇作文的得分亦有重大影响。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既不丰富又缺少差异性,如不在选材上动脑筋,写出来的作文就可能与其他学生题材大撞车。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普遍缺少差异性,但正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不会有经历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当检索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出自己独有的那一部分生活,这正是自己藉以取材的最佳土壤。
那么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找出这块沃土呢?
一是从独特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比如,有的同学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这份经历对于始终生活在城市的许多学生而言,就是独特而具有新鲜意味的素材。比如,有的同学生活在含蕴深远、古色古香的小镇,这对于生活在农村或大都市的同学而言,也是具有新鲜意味的素材。比如,有的同学在偏远山区或在有丰沛山水的地方生活过,这对于始终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学生而言,也是独特而具有新鲜意味的素材。二是从独特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特殊的内在生命体验。比如,有的同学家庭经历过重大变故,如父母生意失败,婚姻破裂,甚至丧亲等,这种不幸的体验也是自己的独特素材(但也要注意避免人为制造惨案,莫给家人朋友甚至自己安排一些悲惨的遭遇)。比如,可从爱好、特长角度去挖掘。因为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父母的安排,对于自己的爱好或特长,你都投入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份体验也是你所熟悉的,同时为他人所少有的。因为自己熟悉,故下笔自然流畅;因为为他人所少有,故读来有新鲜感。
选材也有小我与大我(社会性)之分,各有特点。小我展个性色彩,真实而自然;大我展核心价值,具有深度与厚度。选材时亦须考虑材料所承载的价值。如作文《最美的微笑》,父母长辈关爱的微笑,同学朋友关心的微笑,情人之间满含爱意的微笑,这些微笑都可以是你认为最美的微笑。然这些内容都太大众化,缺乏新意,亦缺乏深度。大众化乃平庸之选,要拒绝平庸,要“小众化”。如同样写爱情,年轻人的爱情,与几十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老年人的爱情,哪个更好些?如写友情,同学、朋友间的情,与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底层平民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甚至牺牲自我的闪耀着善与美的人性光辉的情,哪一种更优秀?
另外,就选材而言,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首先从头脑中反应出来的绝对不能写,因为你容易想到的别人也容易想到,因为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具备大价值。这话不无道理,但又失之偏颇。应该一分为二来看:这材料是“大路货”所以轻易进入视野呢,还是因为这份经历刻骨铭心所以记忆犹新?如是后者,则可大胆取用,尽情表达。
三、设计巧,绘出文章的效度
有了深刻的立意、新鲜的素材还不够,如缺乏设计与表达,最终可能“化神奇为腐朽”,使作文沦为平庸之作。而如在设计上能有惊艳的表现,即使在立意与选材上不够出彩,也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一篇佳作。精巧的设计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可以是“雪中送炭”,更可以是“锦上添花”。那么如何设计一篇作文呢?
(一)切入巧妙
高考作文阅卷专家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含蓄是考场作文大忌。而巧妙的切入角度,能令作文一亮相,便获得“满堂彩”。
切入的角度有不少,如以对话切入,以提问切入,以心灵独白切入,以场面(景)描写切入,以物的角度切入,以倾诉或聆听切入等,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徐珍《我的视线》以景物描写切入,“天空像破了一个口子,北风呼呼地往里灌,它卷起了爬山虎上仅剩的几片残叶,吹散了电线杆上喳喳叫着的麻雀,带来几滴冷冰冰的雨点,洒在那乡间低矮小屋的黑瓦片上……”
(二)开卷夺目,收尾精彩
首尾忌冗长、拖沓,当简短而精彩。清代李渔有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效,是考场作文成功的要素。开头有多种写法,如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发关注;场景描述,直入情境等。如田芳宇《晨》“又一次踏进这熟悉的小院,破败残落的景象刺进瞳孔。斑驳的窗台早已被岁月剥落了浓漆,院角的那株藤萝低匐着躯干,僵硬地瘫在尘土上”,以环境描写开头,引人注目。
亮丽的开头能让人眼前一亮,而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拍案叫绝。结尾有多种写法,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戛然而止,干净利落;情感抒发,引起共鸣等。如沈俊祎《收藏昨天》的结尾,“如今,故乡早已不复存在,家家带烟囱的屋舍已被拆除,正建着崭新的大楼。故乡的梦仅仅留在我的记忆里,昨天的美好也只存在我的想象中。我要收藏昨天,收藏起这养育我的精神家园与灵魂栖居地,在记忆中回味这令我魂牵梦萦的土地。”与开头相呼应,并引发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渐渐远去的故乡,渐渐远去的温馨与安静、淳朴与美好的怀念和思考。
(三)过渡自然
一篇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部分之间彼此相联系,不可或缺,有机组合在一起。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要巧妙而自然,力争做到“无缝对接”,并有效串起全文,勾勒出全文文脉。
(四)细节闪光
现实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不经意间的一个个小细节。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叙述是骨架,而细节则是血肉。细节虽小,小到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它能够传神、传情,能够让形象丰满起来,主题丰富起来。电影中对细节的处理是“特写”和“推镜头”,而在考场作文中则须对之进行精细地打磨。
如陆子俊《收藏昨天》中有这么几句:“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的门口,岁月斑驳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退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叩门的手不由地停在半空,不知是进还是走开,望着那棵枝叶漫过了院墙的古槐,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手停在半空,是因为儿时记忆的美好,担心开门后的现实会摧毁这份美好。这一细节虽小,却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当时内心的担忧。而当村子里传言上级要发命令整治村容,将老院拆除时,“外婆慌了,满院子转,却不讲话,如同燕儿在枝杈间找不到自己的巢,孤独而惆怅。”将一个乡下老太太在得知老院将被拆除时的慌乱与无助刻画得极为传神。
(五)叙事起伏
古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连绵起伏的青山,波涛翻滚的水面能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而起伏的叙事也能给人以美好的阅读感受。
如何玲《我的视线》中,一白衣纯净的女子,安静地吃面,享受着环境的美好,似不会屑于理睬一身黑乌的乞丐。而老板看到一身黑乌的乞丐送了碗豆浆给他,有了这个铺垫,当白衣纯净的女子端着面走向乞丐时,我们都以为她要送面给乞丐吃,谁知她将面倒进了乞丐身边的泔脚桶,而当我们以为她是我们起初所预料那样不屑于与乞丐发生交集的人时,她又点了一碗面给乞丐,并解释自己感冒故不能把基本没怎么吃的面给乞丐。这样的叙事就充满了波澜与意外。
(六)精诚动人
汉代王充《论衡·超奇篇》言:“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这句话与“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相近,强调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有言:“为情而造文。”简洁地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还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在文学创作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华美词藻过多而真情实感过少的作品,令人读之生厌。
周书凝同学在《收藏昨天》中抒发了对逝去的外公的怀念与感伤,感情抒发细腻而感人。“我蹲坐在篮子旁,伸手去抓那块布,却没有了那双将篮子高高举起的手。我怅然若失。屋外悲恸的哭声传了进来。我猛然发现外公已经不在了,再也不会有那双手了。”“如今,他的遗物已全部清理干净,篮子中仅剩的东西也被拿出,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竹篮。我拿起布,仍旧盖着它,第一次把手伸了进去,可触摸到的只是冰凉的竹篮。我知道,里面永远都不会有令我期盼着的东西了,因为在里面放东西的人,已经消失了。”
四、表达妙,展现文章的精度
《礼记·表记》言:“情欲信,辞欲巧。”短短六个字,写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准则:感情要真实,方能打动人心;语言要精美,才能具有价值。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征圣》亦有言:“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强调了写作应遵循的原则,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只有美好的心志,丰富的感情,但言粗辞拙,可读性差,也很难打动人心。
对于考场作文来说,精彩的语言更是占据巨大的先天优势。操作时可灵活运用各种语句,多种修辞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田芳宇《晨》中这样一段——“那株原本枯残的藤萝在一夜之间完成了生命的洗礼。她归来的灵魂让整个院落充满了别样的色彩。密密匝匝的花朵紧挨着,泛起点点紫光,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绿叶在栏上柔软地伸展,仿佛带着一种别样的魔力,霎时淹满了小院。”
技巧上可以适当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彰显文章旨趣。如何玲《我的视线》中白衣女孩和黑乌乞丐外形的对比,店主送豆浆与女孩送面的映衬。如徐珍《收藏昨天》,田芳宇《晨》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记叙文这半壁江山是如此多娇,怎能轻易将之放弃?也许我做不到“面面俱到”,但可以追求“一点独到”;也许我做不到“通篇大妙”,但可以追求“时有风骚”!最后,用一位阅卷专家的话作为收尾,“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