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榕(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建福州350025)
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林秀榕
(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建福州350025)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其认识与评价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翻转课堂;微课;学习任务单;问卷调查
当前“翻转课堂”风靡全国,笔者带着对新的教育方式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利用教师创建的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课堂上则主要完成“答疑解惑、合理探究、巩固内化”等活动,(如图1所示)。本文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为例阐述笔者的教学实践。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教师准备微课视频与学习任务单
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微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制作微课课件,然后录制教学过程,后期剪辑合成制作。其流程大致为:“选定内容——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录制教学过程——形成微课——教学应用”。
“开花和结果”的微课内容是,①花的结构(解剖羊蹄甲花)。②传粉、受精过程(FLASH制作传粉、受精的动画过程)。③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学习任务单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任务单的制定关键是把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它知识点转化成相关的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任务单的制定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开花和结果”的学习任务单内容如下。
课题名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达成目标:通过观看微视频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明确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习方法建议:看——认真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思——思考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记——记要点、记疑点、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习任务一: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⑴观察桃花的结构图
(如图2),一并回答。
雄蕊由______(填序号)组成,雌蕊由______(填序号)组成。产生花粉的是[]______;将来发育成果实的是[]______;发育成种子的是[]______;开花前有保护作用的是[3]______和[6]______。
(2)受精的过程是: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______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______,花粉管穿过______,进入______,一直到达______。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______内部,胚珠里面有,它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形成的过程叫受精。
(3)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各部分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柱头花柱子房胚珠雄蕊受精卵花瓣子房壁果实种子果皮凋落胚
学习任务二观看完视频,同学们还有什么困惑和疑问吗?请及时记录下来,周三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而愉快地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在微视频的片头和片尾插入了一些轻松柔和的优美音乐,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用语、歌曲等流行元素,视频内容力求深入浅出,使得学生愿意看、反复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2.课堂上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教师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15个问题进行归纳整合,适时进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调整。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六个环节。
(1)知识梳理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板画的形式表达传粉过程?根据课件中的动画简述受精过程。子房的结构与果实结构存在着怎样的相应关系?
(2)问题反馈环节
本环节主要解决学生完成任务单中的练习所出现的问题和疑惑。
(3)探究活动环节
学生以4人为一组完成探究任务:不同花的结构都一样吗?绘图记录下你所观察到的花的结构。模拟人工辅助授粉。
(4)表达交流环节
各小组汇报探究实验结果。
(5)拓展提升环节
指导学生分析:花生结在地下,为什么它是果实?所有的花都会结果吗?任何的果实都曾经是花吗?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等,请解释这种现象。
(6)总结环节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要点。
总之,学生课前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并提出疑问,课堂上主要以实验探究为核心,通过解剖各种花和模拟人工授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提出问题、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巩固内化、拓展提升。
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生物成绩比较分析
从参与实验的十所学校中抽样选取其中三所,每所学校分别选取学生学习水平相近的七年级的四个班,其中二个班为实验班,二个为对照班,实验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检验实验效果。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测成绩比较分析
表1因|Z|<1.96,显著性概率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考试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比较分析
表2数据说明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差异显著(Z=2.15>1.96,P<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与对照班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统计数据上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有利于提高实学生的生物学成绩。
2.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进行了关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持肯定的态度,接近94%的学生表示喜欢“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可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希望在今后的生物学教学能够继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
图3 实验班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
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评价”,并对接受调查的学生按生物学学习成绩好、中等、后进等三个层次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如图4)。
图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评价
可见与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等方面得到了三个层次学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并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各层次学生基本上都能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是第一,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外先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学,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观看的次数、观看的重点等,避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常见的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化”的现象,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皆有所提高。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由于“翻转课堂”中引入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借助视频资料可以创设更多、更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参与讨论、探究、质疑等学习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沟通交流、讲道理及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和学生观,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和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流模式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相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对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产生有利的影响。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4).
(责任编辑:陈欣)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Z2014ZX05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