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实证预测与政策建议

2016-11-14 07:40周鹏飞
西北人口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重庆市装备

罗 杰,周鹏飞

(重庆师范大学a.地理与旅游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实证预测与政策建议

罗杰a,周鹏飞b

(重庆师范大学a.地理与旅游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重庆的装备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经济体的装备制造业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科技创新是必然的路径选择,但建设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体系是最为核心的要项。本文在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人才资源开发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就业弹性系数模型、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以及组合预测模型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2016~2020年人才资源需求进行组合预测,最后提出了促进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与建议。

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其装备制造业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在支撑和带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发达经济体的装备制造业相比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主要表现为产业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以及人才缺乏等,这使得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诸多领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产能过剩,高技术装备制造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重庆装备制造业内在发展以及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瓶颈要素。重庆装备制造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科技创新是必然的路径选择,但建设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体系是最为核心的要项。因而,加强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重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举措。

二、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3年,重庆市成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共有1682家,按照数量排序的多少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①2012年前,重庆市统计年鉴没有对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开统计,统称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12年统计数据对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开统计。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2012年及其以后的数据,笔者将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相应数据加总,仍统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54家,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294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16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119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企业86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企业61家。装备制造企业总数比2007年的1468家增加了214家,增长最为迅速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2013年比2007年增加了60家。2009年至2013年间,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企业数一直保持增长外,其余各细分行业企业数都经历了先快速增长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制定和出台了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提高了行业集中度,扩大了企业平均规模,增强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如表1所示,尽管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由2009年的2270家逐渐下降到2013年的1682家,5年减少企业588家,年均企业数下降5.18%,但员工人数却逐渐上升,由2009年的53.91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69.93万人,增加了16.02万人,年均增长5.94%。其中,增幅最大的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由2009年的2.02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7.19万人,增加了5.17万人,年均增长51.19%,这可能的原因是:重庆市加大笔记本、通信设备及其元器件等国内外企业引进力度,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几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重庆市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带动就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而文化、办公、电器及器材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等传统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受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对人才资源需求的增长幅度较慢。

表1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企业及从业人员数(单位:个,万人)

从装备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情况来看(表2),R&D人员数由2009年的19865人上升至2013年的29577人,总共增加了9712人,年均增长9.78%,远远超过装备制造业行业员工人数年均增长5.94%的水平。由此可见,在国家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的战略情境下,重庆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相关政策,在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重庆市装备制造业R&D人员数量得到了快速增加。就细分行业来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R&D人员数量增长最快,由2009年的573人上升到2013年的1932人,五年增加了1359人,年均增长率为47.43%,远远高于装备制造业行业R&D人员数量平均增长率9.78%的近5倍,这可能是在新能源良好发展前景的预期下,重庆市加大了对风电、光伏发电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也促进了对这方面人才尤其是R&D人员需求的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专用设备制造业R&D人员数量不增反降,如果排除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则应引起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

表2 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情况(单位:人)

从2011年至2013年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情况来看(表3),无论是科研机构数量、人员以及科研经费都在缓慢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由2011年的268个上升到2013年的284个,科研机构人员规模由2011年的22373人上升到 2013年的23067,增长了694人,人均经费由2011年的24.74万元上升到29.32万元。无论是科研机构数、人员数以及人均科研经费都增长不明显,应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快速壮大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科研实力。从细分行业来看,整体科研实力最强的仍然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科研机构有130个,科研人员达到15860,人均经费36.38万元,远远高于行业人均科研经费的24.07%。这充分说明了重庆市在汽车制造以及特种船舶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从自主创新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和技术创新成果总量来看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在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以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科研经费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情况,这不利于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发挥。

表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情况(单位:个,人,万元)

由表4所示,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不包括金属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比重仅为3.7%,不仅低于广东(5.6%)、辽宁(3.9%)和上海(5.2%)等装备制造业大省(市),也低于全国装备制造业4.08%的平均水平。并且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占比也仅为6.9%,略微高于辽宁6.7%的水平,但低于全国7.1%的平均水平,也不及广东(8.3%)、上海(7.9%)的水平。由此可见,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条件有待改善,应加大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缩小与广东、上海等装备制造业人才大省的差距。

表4 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对比

三、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缺口增大,引进难度加大

在重庆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精尖人才,包括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缺口都非常的大,这是目前重庆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交通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低层次人才聚集过多,相对过剩,而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0、工艺、产业管理等方面仍缺少大量高端人才支撑。据重庆市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期末,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产业人才需求方面,对技能型人才、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就高达17.23万人,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急需大量系统设计、项目管理、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带头人。而预测到2020年,高端产业人才需求还将达到25.24万人。在工业机器人产业方面,重庆市大力实施“123 X”方案,即1个机器人产业基地、2个产业板块、3个平台,形成机器人产业链,但这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较晚,重庆高校也少有相关专业,在全国都兴起工业机器人热的背景下,人才引进难度加大。

(二)人才资源分布失衡

从区域分布上看,主城九区的产业高层次人才密度比较大,而璧山、江津、合川、永川等其他区县的装备制造业人才数量较少,而且受制于区位条件的劣势,区县人才引进难度更加大,同时高端人才流失问题越加严重。从产业分布上看,金属制品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中低端人才较多,而高速成长的新能源设备、通信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人才较为短缺,并且在新能源设备、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产业一线熟练工人也严重不足。从知识层次分布上看,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非常少,低学历、具有一般操作技能的低端人才占比过大。据《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重庆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7%,本科生占比也仅为6.9%,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4%。从服务领域上看,很大比例的行业人才集聚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一些研究结构,与重点产业的发展结合度并不是特别高,其中还有很大比例的高层次人才集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外资、合资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高学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则严重匮乏。

(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重庆市(区县)政府侧重于抓装备制造业产业的技术项目和资金,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关注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发展工作领导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的重点产业人才工作机制。二是人才发展政策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近年来全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优化人才环境的政策,但还没有一个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现有养老、住房、医疗、户籍等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一些紧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三是实践中对人才的实际重视程度与使用效率不高,大多是纸上谈兵或装点门面。四是现阶段在人才培养的方式、对象和内容等多方面还缺乏多元动态视角,不能完全适应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上的要求。

(四)人才资源平台建设落后,资源整合能力有限

与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发展现状相比较,重庆对行业重点人才的吸纳能力欠缺,原因在于为行业重点人才资源发展搭建的平台不仅数量比较少,而且层次也比较低,相关的硬件配套也不足,在人均科研经费支持方面与装备制造业发达的辽宁、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严重偏低。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都有为数不少的科研机构,但由于重庆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相对不大、人才集中度偏低,难以有效整合有限的人才资源和研发能力。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需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加强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等平台建设,同时构建细分行业内甚至跨行业、跨地区的研发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知识、人才共享和协同创新。

四、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就业弹性系数模型、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以及组合预测模型对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进行组合预测。采用四种实证模型进行预测的原因在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是最为常态使用的人才资源需求经典预测方法,就业弹性系数模型是研究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若确定计划期内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弹性系数K,根据同期GDP发展速度和基准年的人才资源需求,则可以预测计划期t年末的人才资源需求量。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则是利用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自身需求动态连续性的特点,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对其人才资源的年增长率进行模型并构建预测模型。而组合预测模型则是考虑到人才资源需求有多种预测方法和预测结果,为了使模型的预测结果尽可能精确,可以综合多个有效模型的预测结果。

鉴于要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论文共选取2007~2013年总共7期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以及6大细分行业从业人员作为预测的时间序列。本文所指的细分行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数据来源为2008~2014各年度的《重庆统计年鉴》。

(一)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预测

运用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年份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可预测得“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见表5。

表5 2016~2020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及细分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单位:万人)

(二)就业弹性系数模型预测

2009~2013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5.94%。同期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按从高到低排序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为38.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2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6.7%,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5.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10.8%,专用设备制造业为9.5%,然后计算各细分行业就业增长率,按增长率高低排序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为51.1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3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5.0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4.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4.07%,专用设备制造业为-3.12%,依次求出细分行业人才资源需求弹性,然后根据各细分行业工业总产值目标增长率,可以预测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

(三)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预测

首先计算2009~2013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年增长率,再以年增长率r为被解释变量,时间t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a=0.037,b= 0.0061。由此,根据预测公式:Nt=Nt-1(1+rt)=Nt-1(1+a+bt)。可以预测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5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式中,Nt为第t年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r为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年增长率,a、b为待估参数。预测结果如表7所示。

(四)组合预测模型预测

本文我们运用简单平均组合预测方法对以上三个预测结果进行组合预测,可以预测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5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如表8所示。

从组合预测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重庆通用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从2016年的10.0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4.7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7.9%;专用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从2016年的4.0万人减少到2020年的3.7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从2016年的46.49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53.4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从2016年的8.17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2.5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8.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从2016年的2.82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3.5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8%。在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未来五年的人才需求中,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制造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高达8%左右,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并适时建立人才预警机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人才需求年均增长率虽然只有2.8%,但基数较大,需求增长量有7万左右的缺口,仍需要特别注意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并防止人才过度流失。

表6 2016~2020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及细分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单位:万人)

表7 2016~2020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及细分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单位:万人)

表8 2016~2020年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及细分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总量预测(单位:万人)

五、政策与建议

(一)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建立人才资源开发配置联动机制

首先是要构建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要将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紧缺人才规划同步协调,建立健全人才开发与管理的调控体系。统筹兼顾,协调政府、装备制造企业、咨询培训公司等相关部门,整合协调各种资源,调动多方力量,整体推进装备制造业人才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等开发工作;其次是要加强产业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建立核心关键人才档案制度。随时对人才档案进行完善和更新,及时掌握人才流动信息以及动态的人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成果;最后是要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配置联动机制,逐步完善装备制造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共享机制和工作沟通机制,促进人才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升值。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三类核心关键人才

一是着力引进和培养、储备一批优秀的经营型高级管理人才,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和优化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实施“装备制造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人才市场化评估和选任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懂经营管理、熟悉国际市场惯例、具有战略眼光、敢于干事的优秀产业领军人物。

二是加快推进知识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内训基地,培养更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同时,通过学校职业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内训、个人自学进修提高等方式,推进知识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升级扩容。

三是通过引才和借智行动化解高精尖关键技术人才瓶颈,加快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行动方面,要大力支持鼓励装备制造业用人单位引进业界领军人物,比如“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重点学科、实验室及技术骨干;引进一批熟悉国际市场业务和法律法规,长于企业经营运作的中高层运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同时,根据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引进重点产业和攻关项目的关键技术人才;在借智行动方面,首先要考虑建立一个完善的借智工作体系,要采取和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柔性流动”制度,实现人才资源跨地域、跨产业、跨所有制领域的动态优化组合。

(三)打造装备制造业人才集聚发展的三大基地

一是打造高校高端人才储备基地;围绕产业战略调整和新型装备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高端人才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新教学教育培养模式,拓展产业人才多元化成长空间,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二是打造优秀产业人才“双创”基地。组建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全面推进实施“技术导师制”,集聚和吸收一批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参与科技研发,遴选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内外名企名校进修学习深造。依托国家级和市级科技孵化器等公共资源,发挥科技风险投资、高新创业投资、西永创新投资等风险投资机构作用,打通重点产业人才双创渠道。

三是打造高技能产业人才锻造实训基地;可以依托相应职业院校和装备制造产业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装备制造产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稳步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动态调整教学规划和相应专业设置,以培养高技能产业人才为主旨,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实用技能训练的比重。建立覆盖全市、互通协作的重点产业实训基地,重点推进市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建设。

(四)创新人才激励、考核和投入机制

首先在创新激励机制上要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和绩效三者相结合的人才价值评估机制,形成合理的工资收入关系。可通过直接奖励和股权奖励等方式不断加大对行业内特殊岗位以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核定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如10%~15%)进入成本核算的方式,用于产业核心关键人才的岗位津贴、福利和奖励分配。完善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相关科技成果若投入生产流程进行转化的,成果持有者可享有不低于20%~30%的股权分配权,若通过技术交易方式实施成果转化的,可从技术要素净收入中提取25%~35%用于直接奖励那些参加研发、咨询和参与成果转化服务的人员。

其次在产业创新人才的考核机制上,可以实施知识、能力和业绩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建立绩效与薪酬协同挂钩的制度,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不断更新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首席专家制度,针对特定具体项目,聘用项目首席专家以进行整体管控和调度。项目首席专家要全力解决专业技术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协助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战略发展咨询建议。

最后在产业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机制上,要保证产业技术人才开发投入资金稳步增长,建立“政府—用人单位—社会资助”三维机制,政府投入作为政策引导,用人单位作为投入主体,社会资助充当补充的多元化投入资助机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从生产经营年度收入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专项人才培训基金,并保证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滚动发展。政府也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重点用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科学实验等工作。

(五)大力推进实施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工程

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升级和完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训系统,扩大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规模,塑造一支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专业技术本领过硬的人才队伍。一是用人单位有计划、有重点的通过强化专技岗位培训的方式,改进和提升技能传授效果,组织技术攻关革新,在项目实践中促进岗位成长成才。同时,也可采取脱产与业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强化对技术职工的全员性培训。二是推进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对参与考评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人员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证书。三是大力鼓励和支持符合职业资格准入条件以及通过自学成才的各类员工参加高技能培训,通过相关机构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技术技能竞赛,可以为重庆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企业培养和储备一大批拥有较好专业基础、操作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才。✿

[1]张丹宁,陈阳.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及模式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7).

[2]蒋亚琴.重庆市主要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1).

[3]鄢圣文.装备制造业人才集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5(35).

[4]张媛媛,谢林林.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与人力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兼论国际发展经验[J].发展研究,2015(11).

[5]娄成武,董鹏.政府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以S省装备制造业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6]张欣.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人才聚集驱动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7]杨波.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与配置[J].开发研究,2010(12).

[8]秦可.山东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1.

[9]赵璐,赵作权.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空间集聚与变化——基于两次经济普查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10).

The Talent Demand Empirical Predic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Chongqing

LUO Jiea,ZHOU Peng-feib
(a.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mbodies a national and region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industry competition ability.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ongqing has rapidly developed,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there is still a bigger technology gap.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the fundamental way is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s essence is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alent resource system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resource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ongqing,the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By using monodic linear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the employment elasticity coefficient model,time-varying growth forecast model and combined forecasting model,the paper forecasts talent resource requirement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ongqing from 2016 to 2020.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e policy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alent resource developm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talent resource requirements;policy recommendations

F061.5

A

1007-0672(2016)06-0063-07

2016-05-19

本文系重庆市人才研究会重点项目“重庆建设国家重要装备制造基地人才需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罗杰,男,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周鹏飞,男,湖南长沙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重庆市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港警新装备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防晒装备折起来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