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加快偏瘫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6..02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phasia
ZHANG Chun-y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ailai People's Hospital,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Qigihar 161000,China)
脑梗塞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1],具有发病迅速、治疗周期长、致死率与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塞发病时,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因此临床中一旦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应及时给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本院在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时实施了早期护理,取得了积极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4.12±4.59)岁;病程3~80天,平均病程(32.14±1.56)天;患者均病发偏瘫失语,其中左侧麻木17例,右侧麻木17例;完全不能自理者23例,半自理者1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3.28±5.18)岁;病程3~80天,平均病程(33.46±0.39)天;患者均病发偏瘫失语,其中左侧麻木15例,右侧麻木19例,完全不能自理者22例,半自理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操作为:叮嘱患者戒酒戒烟,提高饮食卫生,尽量使用脂肪低、低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蔬菜,多喝白开水,加快体内毒素与新陈代谢速度,经常擦洗皮肤,保持皮肤干净。
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在患者入院诊断为脑梗塞并患有偏瘫失语症状,护理人员既开始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患者肢体进行摆正,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做恢复运动[2],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进行两次全身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与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偏瘫肢体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在关节得到一定的苏醒后,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坐立、独站与简单行走训练,刚开始由护理人员搀扶,待患者能够独立行走后,由患者独自训练,全身功能的恢复可以要求患者完成简单的刷牙、洗脸、穿衣等自理行为。
对于失语患者,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以教导患者进行舌头功能恢复训练[3],练习说话动作,语言从简单的张口说“a”到逐渐形成正确的发音,然后难度依次提升。
由于偏瘫失语患者沟通交流上出现困难,因而患者时常会感到孤独,进而引发抑郁症,为了预防患者出现抑郁情况,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
1.3 效果判定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脑血管疾病恢复标准[4],进行6个月治疗后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效果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无功能缺陷,无后遗症,恢复至病前70%~90%的状态;有效:患者病残程度在3级以上,功能恢复至病前50%~70%状态;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极大改变,这导致脑梗塞患者的病发率逐渐提升,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另一大杀手。脑梗塞患者发病时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与失语,这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上,一旦发现脑梗塞患者,应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与抢救,并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免患者病情延误以至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脑梗塞患者伴有偏瘫与失语等症状,在病情发生时往往会对患者家属及本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时常往往会引发沟通问题,个人行动不变与表达困难使得患者治疗过程出现恐慌、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就很可能丧失治疗的信心[5]。因此,要求医疗人员应对患者入院既开始采取护理干预,让患者时刻体验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护理人员在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可以使用手势或者书写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此外,脑梗塞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偏瘫症状,康复治疗往往需要卧床静养,为了给患者营造温馨的修养环境,应保持病房的整洁与良好的通风,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全身按摩以及擦拭身体,使患者保持清洁,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这充分显示早期护理干预对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治疗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巩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东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01):45-46.
[2] 万正英.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6(12):57.
[3] 李秋玲,雷海优,赖改霞,陈楚红.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8):4296-4297.
[4] 齐艳丽.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1(02):154.
[5] 仲丽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3):204-20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