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2016-11-12 14:21:22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宁悦颖朱晓东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6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课程标准高中英语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宁悦颖 朱晓东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宁悦颖 朱晓东

核心素养的出现给各国的教育体制带来了冲击,各国开始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模型。本文以一部分国家的核心素养模型为基准,着重对高中英语课程表(2003版)进行编码,提炼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有表达核心素养的素养节点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重视外语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人文底蕴、主动性和自我指导、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自我管理、国际理解等核心素养,其整体内容较为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必备的素养。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1.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这一热词最先由经合组织(OECD)于1997年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欧盟于2005年发表了《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并正式提出八大核心素养,经合组织开展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项目研究,将核心素养体系概括为“人与工具”“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近年来,世界各国也开始关注核心素养,并建立起了相应的核心素养模型。中国作为教育大国之一,顺应全球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文以基础教育《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为着手点,试图从各国提出的核心素养模型,研究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契合度,旨在为我国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这一改革提出一些想法。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王蔷 2015)。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更好地融入核心素养,本文试图从课程标准内容出发,探索这一命题。

2.研究方法

2.1 核心素养的确定

在搜集美国、新加坡、欧盟、经合组织、中国等国家及组织(禇宏启等 2015)所确立的核心素养框架之后,经过筛选,所确定的核心素养为以下30个: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实践素养、母语素养、外语素养、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素养、社会素养、艺术素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媒体素养、自信心、积极奉献精神、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管理。

2.2 对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

课程标准可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与附录,由于附录部分包含的是有关高中英语的语言、语法、功能意念、话题项目表以及词汇表的总和,本研究主要对除附录之外的内容进行研究。本研究方法采用课程标准的文本内容并对其进行编码,以句子为单位,倘若存在一个以上(含一个)的素养节点,则分别编码。如“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教育部 2003)”在这段话中对“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编码为“批判性思维”;“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编码为“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编码为“身心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编码为“社会责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编码为“人文底蕴”。如果一句中以多个词或分句重复出现相同的素养节点内容,则编码为相应节点出现一次。

3.结果分析

3.1 主要素养的分析

表1 主要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分布

从表1的素养分布中,我们可以得出贯穿整个课程标准的关键素养是外语素养,提及的次数多达181次,足以表明外语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是极为重要的。其次是交流与合作能力素养的培养,被提及了30次。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流畅地使用它,从而消除交流与合作上的障碍,让学生体验到英语交流与合作的快乐,进一步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国家的实力。课程标准对于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也是较为重视的,提及的次数为22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会必要的外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并采用相应的策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课程标准提到信息素养与人文底蕴,次数分别为14 与13。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资源获取与学科相关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而人文底蕴的培养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3.2 次要素养的分析

表2 次要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分布

从表2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对主动性和自我指导、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素养也有一定的重视,提及的次数均为11。课程标准提出主导性和自我指导素养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并做出自我指导,体现了其自我能动性。问题解决能力在外语学习中也相当重要,学生应在语言活动中,结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通过分析、处理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这一点不容忽视。批判性思维可体现为学生以语言知识为载体,结合自我感官做出预测、分析、评价、创新等,在其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高级心理活动。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在课程标准出现的次数为10次,与自我管理的次数一致。超前的全球意识和出色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可赋予学生外语学习的新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新知识增长做准备。自我管理方面,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成长的规划管理,将所学知识与职业生涯结合,有计划、有选择地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不容忽视。最后,课程标准对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提及8次。该素养旨在引导学生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等方面的认知与关切,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参与多元文化的交流等。

3.3 其他素养的分析

表3 其他素养在课程标准的分布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注意到了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实践素养、灵活性和适应性、国家认同这些素养的培养。良好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可以更深入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人”。同时,课程标准还重视国家认同这一素养,让学生意识到对祖国应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国民的身份。最后课程标准提到了社会责任、身心健康、自信心、公民素养、社会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及次数较少,为1 到2次,以上素养的重视度较低,可能与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

3.4 课程标准中未提及的素养

根据上述30个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中未提及的素养有:科学精神、母语素养、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媒体素养、积极奉献精神、人际关系管理。虽然高中课程标准未提及以上8个素养,但是这些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课外的学习能力,比如科学精神可以通过对外国科技的学习培养对科学的爱好,母语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中英双语自如使用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自身喜好,尽可能地为课程标准注入新空气,丰富其培养内涵。

4.结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改革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宏观的指导与综合的理论思考,其包含的理念与价值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本文参照了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等制定的核心素养标准,着重分析了其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表现,并认为课程标准大致符合核心素养内涵。但是,需要指明的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必备的价值、品格和能力,从学生的特质、教师的引导、学校的方针到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等多重因素都会影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基础教育中从素养的高度进行学生价值的引领、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是一项很好的参照。这里,就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认清英语学习的目标,明确英语教育的目标,明白如何通过英语教育培养核心素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学习外语并不仅仅是为了与人用外语交流,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用另一种认知的方法思考,培养健康的价值观,涉及的是心智发展和可能对学生品格产生的影响,教授语言与发展学生品格同等重要,要明确“英语教育也是素质教育”(龚亚夫 2014)。其次,课程标准应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立脚点和归宿,具体可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评价上。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的课程标准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在自我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提升。最后,课程标准应实现“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过去的课程标准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如今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能够为教育工作者点亮前路的方向,为后人指点迷津,让学生受益。

龚亚夫.2014.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6):18-19.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2015.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44(8):14-22.

辛涛,姜宇,刘霞.201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11.

王蔷.2015.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16):6-7.

褚宏启,张咏梅,田一.2015.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9):27-31.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课程标准高中英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