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鑫(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孩子们的潜能可以是——无限——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缪 鑫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近来重读这本书,源于今年7月份作为志愿者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空间科学营时内心的一些感触。
本书作者是一位从教近30年的教师,他认为自己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所以决定给予学生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相比铁腕管理,他更注重以信任替代恐惧,成为孩子可靠的肩膀;相比物质奖赏,他认为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行为得宜是应该的而不是为了奖励;相比反复说教,他更希望自己作为榜样,先做到自己希望学生做到的事情。
而在这本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雷夫老师对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运用。从第一阶段害怕惩罚的“我不想惹麻烦”到第二阶段的“我想要奖赏”,再到第三阶段的“我想取悦某人”,再发展到在当下所流行的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进而上升到第五阶段善解人意的“我能体贴别人”,最终发展到第六阶段与儒家“慎独”理念不谋而合的“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老师化用了一个个身边学生的故事,妙趣横生地讲述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鲜活案例。也正是因为这位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老师给予信任且一直坚守,“第56号教室”才成为了一个无比宽阔的任由孩子们舒展与成长的学习乐园。
回到将这本书与我的体验相契合的地球空间科学营。作为地理实验的研发者,没有什么比担任志愿者来陪伴营员们探索实验更快乐的事情了,看着一个个鲜活的想法转化为眼前的现实。我们有幸在智慧地理创新实验室里,目睹着高中生营员们从彼此陌生到亲密无间的全过程,见证着青少年们从各自为阵到团结协作的革命友谊。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相互提醒不要越界,秉持着可以解释地理原理和相关知识,但对实验探究的流程更多地是鼓励学生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尝试,而不是直接给出提示。尽管相比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操作,这样的探究实验会耗时更久,但学生看到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进行,最终实现了想要看到的实验结果时,他们的笑容是最为灿烂的。
在越来越讲求效率,追求速度的教育中,我们有时候是否也要找机会慢下来?教育很多时候不只是一场你争我夺的赛跑,很多时候更是静待花开的漫长旅程。美国教师能够静下心来相信孩子,在一个教室里坚守30年,这并不是美国教育体制的奇迹,而是全身心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一线教师所能做到的最真心的陪伴——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我想,这是千千万万努力奉献的教师们都在做的探索,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业与人格的成长,这正是分享这本书的初衷——激荡教室中思想的火花,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潜能才能慢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