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蕾
(南京理工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94)
回归课程本质: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管理*
高蓓蕾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94)
随着慕课回归大学,大学在线课程迅速发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慕课与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目标产生差异——前者需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后者则以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质量目标。文章从课程本质出发,阐述大学在线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必须有明确目标和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高校应强化管理,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保障和开展审核与评价等举措,确保大学在线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本质;大学在线课程;质量管理
由麻省理工学院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因慕课而掀起高潮,并迅速波及全世界,引发了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领域对课程、教学、知识传播、资源共享以及学习方式持续的讨论。赞誉者认为慕课是撬动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革命性力量,批评者则认为对慕课的影响力有炒作与渲染之嫌。高等教育教学是否会因慕课发生革命性变革还难以断言,但慕课因为其新颖的知识传播方式和商业公司的大力推动,已经从对外传播知识、共享资源开始向大学回归,并首先发生“变异”,日益与传统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对大学人才培养产生影响。
如果说2012年是慕课元年,那么2013年可以说是在慕课回归大学的重要一年。2013年,Udacity与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认定慕课课程学分,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和AT&T公司联合推出基于慕课课程的硕士学位。大学在迎接慕课课程的同时,也开始主动将慕课用于课程教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德·福克斯和戴维·帕特森把在Edx上的“软件工程”慕课课程改造后用于本校高年级大学生课程教学。2013年哈佛大学在Harvardx's平台推出对哈佛在校学生开放的“建筑学假想”“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慕课课程。
当慕课向大学回归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从无限制地对所有人开放,转变为设置准入条件,对特定的群体开放,阿曼德·福克斯称这一类设置了准入条件、控制学习人数的课程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SPOC课程[1]38。罗尔夫·霍夫曼给予SPOC更形象的定义“SPOC=Classroom+MOOC”。同时慕课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阿曼德·福克斯所说,“如果将慕课用作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用于替代课堂教学,它们可以增强教学手段、学生容量、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1]39本文把针对大学在校学生开放,利用互联网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在线教学和学习活动,并正式列入学校课程体系,承认学生修读学分的课程统称为大学在线课程。以教学对象是否为在校大学生、是否列入学校课程体系来区分大学在线课程、慕课、一般意义的在线课程。因此,大学在线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在线课程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在线课程。大学在线课程、慕课、SPOC以及一般意义的在线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在线课程、 慕课、SPOC、一般意义的在线课程的关系
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使慕课与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目标产生了差异。慕课是大学对社会开放的教育服务产品,所面对的是学习消费者,只要符合服务产品的基本标准,满足消费者需求就意味着达到质量目标要求。慕课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主要取决于学习消费者的意志,这也是慕课完成率较低的原因。想猎奇的消费者、想感受时尚的消费者、想做初步了解的消费者注册慕课达成了目标后,随时可以停止学习。而大学在线课程面对的则是在校大学生,即受教育者;一方面作为教育服务产品的课程理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完成国家、社会所赋予学校的所有教育责任。因此,大学在线课程是以促进学生发展,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质量目标。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目标远比慕课复杂得多。
2012年我国高校开始积极建设在线课程。一方面通过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建设对外开放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引领社会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各类在线课程,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把信息技术、新的教学理念日益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作为促进教师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笔者对我国 “211”工程大学进行调查发现,70%左右的大学都建立了在线课程中心或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线课程中心或网络教学平台集中了高校自建或从国内外商业公司、其他高校引进的在线课程,数量从十余门至百余门,这些课程针对本校在校学生开放,并认可学生修读的学分,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因素。大学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都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传统课程相比,大学在线课程刚刚起步发展,其骤然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加强规律性认识、探索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服务于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问题。任何问题的研究都首先要明确问题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对事物最简单和最一般的本质规定。对大学在线课程的研究首先要从课程的本质出发,从明确“何谓课程”开始。
课程是教育教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概念,然而对“何谓课程”的追问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通常对“课程”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全部的经验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还包括学校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等[2]。“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人们对狭义课程的定义之一,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教学内容存在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教学进程则是教师与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借助教学大纲、教科书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在线课程属于狭义的课程范畴。
通过以上课程定义,可见课程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核心要素,即教学内容(学习材料)、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如果说仅仅通过教学录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并没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生听讲、阅读、作业、练习、应用等学习活动没有提出相应要求,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没有引发学生学习,显然这种开放资源、单向传递信息的活动不能称之为课程,更不是大学在线课程。当然在没有严格教学设计且拥有多样化资源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依然能够发生,如通过TED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录像等[3]。这样的学习完全取决于学习者的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时间。就广义的概念而言,学习可以无处不在,假设学习者有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和足够多的学习时间,可以通过发现、获取、组织加工学习资源等,逐步生成学习策略,实现知识的转化,获得自我发展,即所谓“无师自通”。但能够称其为课程,必须有教师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里“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可以是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见图2):教师选取一定教学策略与方法,系统地向学生呈现有组织的学科教学内容、传播知识,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见图3):教师创造或建立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学习环境,设计正确或成功的行为标准,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对学习材料或教学资源进行加工,生成学习策略,实现发展。[4]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正所谓“君子之教喻也”。
图2 教学组织活动模式1
图3 教学组织活动模式2
当我们讨论课程时,蕴含的一个重要理念——课程是学校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所以,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意蕴在于,能够称其为课程必须有“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的教学设计和有组织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过程必须符合大学教学的特殊规律和学校教学的基本规范要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要有目的地去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发展综合素质,增强职业能力,实现增值发展,并充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课程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有五种不同层次的实施运作。第一层次是“理念课程”(ideal curriculum),由机构、团体、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层次是“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规定的课程计划。第三层次是“领悟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教师理解认定的课程。第四层次是“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执行的课程。第五层次是“经验课程”(experienced curriculum)学生实际学习或体验的课程[5]。
依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比较大学在线课程和传统课程发现,大学在线课程不仅突破了教室和校园的界限,也完全打破了传统课程实施运作秩序。在“理念课程”层次,大学在线课程往往是商业公司的经营者、管理者或A大学的管理者、教师等,他们提出在线课程建设或设计的基本构想,即策划课程;在“正式课程”层次,由B大学的管理者或专家委员会决策是否把这些在线课程纳入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在“领悟课程”层次,A大学或其他某大学的教师以及技术支持者根据自身的理解编制课程,实现课程策划者的构想;在“运作课程”层次,课程的实施者为B大学的教师、助教或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教学;最后在“经验课程”层次,B大学的学生实际学习、体验在线课程。大学在线课程不同实施运作层次之间主体不断变换,过程相互割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以下问题。
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偏离问题。传统的课程设计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过程,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培养目标所对应的知识能力矩阵,依据知识能力矩阵策划课程,决策课程体系,提出课程计划,明确各个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然后组织编制课程,制订课程目标并不断具体化,教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学生[6]。所有过程基本在学校内部完成。而在线课程的策划者依据自身的教育哲学策划课程,课程编制者依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及解释方式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学校作为课程决策者无法预先对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特定要求;这些都可能导致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发生偏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为持续改进的问题。传统课程从课程策划、编制直至教师资格认定、课程条件建设以及课程的实施过程等都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保证课程质量。目前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多以授课视频为主,同时提供相应教学资源、安排在线作业问答、站内论坛等等。课程建设涉及课程设计、编制、制作等,需要技术支持者如编辑、动画设计师、网络技术工程师、专业摄像以及教师共同参与,建设难度加大且周期较长,需要付出较高的建设成本。建设完成的在线课程如同封装好的“罐头”[7],修订、持续改进的便利性因此而降低。在线课程往往通过网络技术营造虚拟教学网络社区,经身份认证才可进入社区看到授课视频、获取教学资源等。在网络教学社区内部,开放程度很高。但网络教学社区对外却是封闭的“罐头”,同行专家只可以远观,很难深入教学过程对课程资源、程序设计、网络社区环境等情况进行评价,很难近距离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进行跟踪反馈。课程评价多依赖学习环境中每个人的协作性,任课教师、专家以及课程的计划、管理、保障人员等在多大程度上能协作支持,会决定课程评价在多大程度上能取得成功[8]。而在线课程的评价却因为各类人员分散在不同单位,缺乏相互协作的基础。
在我国,众多高校建立了在线课程中心或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已经引入或积极建设在线课程。但正在实施的在线课程多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少有专业核心课程。其中的原因有课程提供者对用户数量、课程编制难度和成本的考虑,更有高校对在线课程,如监控、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难以进行的隐忧。因此,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管理并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势在必行。
IS0 9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进行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协调活动。课程的质量管理即是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对照质量标准对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实施保障,最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馈,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
首先,对在线课程的质量管理是制定质量标准。在线课程包含两个核心内容——“在线”和“课程”,其质量标准必然涉及课程及在线技术两方面。就课程方面的质量标准而言不仅仅是一些定量的指标,而是“评判课程特性及其符合需求程度的一种规则或原则”[9]。故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标准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质量特性的完整描述,作为课程必须具备教学内容(学习材料)、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等质量特性;同时包括满足学生需求的程度指标以及在线课程教学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符合程度的指标。如果一门在线课程可帮助学生掌握公式、记忆知识,但与学校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目标不相符合,这样的在线课程不应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技术”是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定义了网络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美国在线课程质量量规(Quality Matter Rubric)从课程概述与简介、学习目标、学习测评、教学资源、交互性、课程技术、学生支持、易用性等八个方面规定了保证在线课程质量的措施。学者李青、刘娜总结了国内外已有课程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包括课程概述、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评价、交互活动、课程评价、学习环境、技术支持、界面设计、学习支持、可访问性、课程管理和政策支持等十五个在线课程质量观测点[10]。无论是评价规范、质量量规,还是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包含“技术”的相关内容。但在线课程的质量标准关注的不仅是课程编制者驾轻就熟运用技术的程度,更要关注由于技术给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课程编制者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创新的程度。如果一门在线课程仅通过教学录像还原课堂教学场景,通过在线作业替代传统作业簿,在线技术应用形式大于内涵,无益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同样不宜成为大学在线课程而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其次,对影响在线课程质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保障。质量保障包括资金、条件,政策制度、教师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保障。“不论自然形态的技术,还是人造物的技术形态,与主体发生关系必然产生价值。”[11]当技术与教师教学理念碰撞、与教师教学设计结合,才能进行教学创新产生新的价值。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加强教师对在线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对课程编制理论的认识与掌握。学校特别要对配备给从外部引进的在线课程的助理教师进行培训。助教作为大学在线课程的实施者,是该课程决策者、编制者与学习者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培训使助教更加全面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校课程决策者期望课程达到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和课程编制者的教学设计理念,了解学生需求以及现有学习经验基础,把各种相互割裂的课程运作实施阶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二次创造,有效实施教学,实现大学在线课程的质量目标。
最后,开展对在线课程的审核和评价。学校应建立在线课程的项目审核制度。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或课程委员会等作为课程决策者对照质量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开放在线课程和产品在线课程进行审核;对学校自建的校本在线课程提出建设目标,并依据建设目标和课程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审核,科学决策是否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避免盲目跟风,贻误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建立在线课程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监控学生的学业进步;利用技术手段收集相应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行为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干预,保证教学质量。同行专家、学生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规范针对教师行为进行质量评价[12],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行专家、助教、学生对在线课程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课程编制者提出修改建议,推进课程的持续改进,为学校课程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1]FOX A.From MOOCs to SPOCs:supplementing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with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J/OL].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12):38-40[2016-04-19].http://cacm.acm.org/magazines/2013/12/169931-from-moocs-to-spocs/fulltext.DOI:10.1145/2535918.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3]宫添辉美,特里·安德森.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和非正式学习时代中的等效交互[J].王志军,译.中国远程教育,2014(7):66-73.
[4]胡艺龄,顾小清.从联通主义到 MOOCs:联结知识,共享资源:访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斯蒂芬·唐斯 [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6):4-10.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
[6]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使用指南[M].黄小苹,译.修订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1.
[7]BILLSBERRY J.MOOCs:Fad or revolution? [J/O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13,37(6):739-746[2016-04-10].http://jme.sagepub.com/content/37/6/739.
[8]孟卫青.高校本科课程质量标准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6.
[9]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72.
[10]李青,刘娜.MOOC 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 (5):66-73.
[11]徐金雷,顾建军.道不离器:从MOOCs管窥技术助推学习理论的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4(6):10-16.
[12]王根顺,郝路军.论高等学校课程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J].高等理科教育,2007,73(3):8-11.
(责任编辑李世萍)
Return to Course Essence:Qualit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Online Courses
GAOBei-lei
(Teaching Affairs Office,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210094,China)
Now,with MOOCs returning to the higher education,the university onlinecourses are booming.However,due to the different teaching objects,these two web-based publications of the university virtual course contents have intuitively developed divergences in quality objectives.MOOCs aim for fulfilment of consumers' demands while university online courses seek for promoting developments of students and realizing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goals as their quality objectives.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urse essence,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of well-defined and organized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university online cours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urriculum system.Universities are supposed to enhance management through some measures,such as setting quality standards,securing pivotal quality control points,launching audit and assessment and so on,and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online courses and talents training.Key words:course essence;university online courses;quality management
2016-05-25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鉴定教学、改进教学、引领教学——多元化、开放式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188).
高蓓蕾(1968-)女,辽宁沈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评价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642.3
A
df+html.
10.1177/10525629135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