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日汉翻译的实践探索——以翻译《徳川日本における漢訳西洋暦算書の受容》为例

2016-11-12 11:24徐喜平李民芬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史跨学科术语

徐喜平,李民芬

(1.内蒙古师范大学 a.科学技术史研究院,b.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跨学科日汉翻译的实践探索——以翻译《徳川日本における漢訳西洋暦算書の受容》为例

徐喜平1a,1b,李民芬1a,2

(1.内蒙古师范大学 a.科学技术史研究院,b.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在翻译日本学者小林龙彦《徳川日本における漢訳西洋暦算書の受容》过程中,认识到外语学者跨学科翻译数学史著作存在数学史知识欠缺、历史译名与现代术语混用、译文不符合数学表述习惯等难题。通过该书中外国人名、数学术语以及数学内容的翻译实践指出了跨学科翻译时外语学者和数学史学科专业人士合作的必要性。阐明了数学史著作跨学科翻译中应该遵循学科语言特点的翻译方法与原则。

跨学科翻译;外国人名;数学用语;数学公式

翻译学科作为一门介于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正在崛起,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趋向[1]。那么如何构建跨学科翻译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定论,跨学科翻译理论的形成也需要在跨学科翻译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2]。特别是就目前中国翻译的普遍现状而言,主要是外语学者承担了各种翻译活动,这样就使外语学者不得不面对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困惑。笔者在2012—2014年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林龙彦的论文Acceptance of Chinese Books on Western Calendrical Calculations in Tokugawa Japan(《徳川日本における漢訳西洋暦算書の受容》),翻译字数30万字。作为一名外语学者,在翻译过程中深感科技翻译之难处,面对许多数学名词、历史人物等在平时根本没有机会面对的词汇,不得不字斟句酌,甚至向业界专家请教。那么如何解决外语学者跨学科翻译的难题就成为我们翻译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笔者对于该书中外国人名、数学术语和数学公式的翻译实践,来探讨外语学者跨学科翻译数学史著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期对跨学科翻译理论的建立提供素材。

1 外国人名的翻译

《徳川日本における漢訳西洋暦算書の受容》主要论述了中国汉译西洋历算书在日本的传播与吸收过程,而这些汉译西洋历算书主要是由当时的各国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而成。所以小林龙彦在论述过程中会涉及到中国人名、日本人名和传教士的名字。

中国和日本人名翻译比较容易。在中日人名互译时,可以用汉字作为互通工具来表达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例如在该著作中对于游历中国的外国传教士的名字也有直接用其中文名,这样再将日文汉字转换为中文汉字即可,非常方便。例如:艾儒略(Giulio Aleni)、邓玉函(Jean Terrenz)、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罗雅谷(Jacques Rho)等人名的翻译就只是将日文的汉字加以转换即可。另外对于书中一些日本人的名字如:关孝和、建部贤弘、坂部广胖等也直接用中文汉字替换即可。

而以传教士名字为代表的第三语种人名的翻译,就比较困难。小林龙彦的著作中以片假名的形式把第三语言中的人名表述为日语,而要把这些片假名的第三语种人名翻译为汉语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在该书的第3章(明末清初的耶稣会传教士与汉译西洋历算书)中出现了很多传教士以及其他相关外国人的名字。如:

マテオ·リッチ(Matteo Ricci,1552—1610)

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Francisco Xavier,1506—1552)

イグナチオ·デ·ロヨラ(Ignacio de Loyola,1491—1556)

ルイス·デ·アルメイダ(Luis de Almeida)[3]171-173面对这些以片假名出现的第三语种人名,如果单凭日语或英语发音的特点来音译就容易出错。因为这些传教士在中日科技史研究中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而且他们的名字早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被人们所接受,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查找之前人们对于这个传教士名字的译法,要做到继承前人,不能妄译,即如今翻译界在人名翻译时遵循的约定俗成原则[4]。只有这些固定化的译名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在查找这些人名时可以参照西文进行确认,争取做到继承前人,不能任意创新。例如マテオ·リッチ(Matteo Ricci,1552—1610)汉语名叫利玛窦,是明朝时期游历中国的著名传教士之一,曾和徐光启一起合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在科学史界可谓尽人皆知。但对于一个外语学者,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如果单从语言语音对照的特点出发,将利玛窦翻译为“马泰奥·里其”也许更符合语言习惯,但是这种单凭语言音译的翻译方法会给读者造成很大麻烦。同样,如果不知道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Francisco Xavier,1506—1552)就是圣方济各·沙勿略、イグナチオ·デ·ロヨラ(Ignacio de Loyola,1491—1556)就是圣依纳爵·罗耀拉、ルイス·デ·アルメイダ(Luis de Almeida)就是刘易斯·德·阿尔梅达的话,也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奇译法,而这些新奇译法不仅不符合人名翻译继承前人的原则,更会给读者阅读制造人为的障碍。

小林龙彦的著作中这些人名除了日语假名之外,后面的括号还附了该人原名和生卒日期,这些信息为进一步查找与确认该人名的汉译方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没有具体原文信息,对于非业界的外语学者单凭片假名人名来正确还原原文或翻译汉语名几乎没有可能。例如该书第3章作者只给出了第三语种人名的日语片假名写法,没有原名与生卒日期。这给译者在确认人名方面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例如:

ルイス·フロイスが著した《日本史》中的“ルイス·フロイス”

佐々木力の《デカルトの数学思想》中的“デカルト”

ユークリッドの《原論》中的“ユークリッド”

マテオ·リッチは大数学者クラビウスの弟子として学院生活を送ったのである中的“クラビウス”[3]

如果著作中出现ニュートン、ケプラー、ガリレオ,人们很快就会知道这是牛顿、开普勒、伽利略,因为这些人的成就在读者中学时段已经普及,不会给译者带来跨学科的难题。但是存在一些第三语种的人名,作者认为这些人比较出名,即使不标出原名与生卒年月也应该被人熟知,但是对于一个外语学者在翻译中却会存在困难,因为他们很少有人会关注葡萄牙传教士刘易斯·弗洛伊斯(ルイス·フロイス)著的日本史、笛卡尔(デカルト)的数学思想、欧几里得(ユークリッド)的《原本》以及利玛窦的老师克拉维斯(クラビウス)。

总之,在科技史著作的翻译中,对于人名的处理,一方面,要遵循约定俗成原则,另一方面,要熟知科技史学科的普及知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认识到外国人名翻译混乱的问题并提出了统一外国人名汉语译名的方法[5],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外国人名已经作为专有名词而被科学史界业界熟知。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人名,如利玛窦、欧几里得、沙勿略等一定要查找前人译法或向科学史学者请教,切不可不加查找就以现代人名音译的方法任性妄译。在翻译之前对所译书的背景和内容及相关知识做深入了解,将会提高翻译的精准度和效率。因为背景知识是翻译的基础,对所译内容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翻译的准确度。

2 数学名词的翻译

对于一个不精通数学的外语研究者来讲,在翻译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数学术语的翻译。好在书中数学术语基本上都用汉字表示,而且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意思相同者居多,例如:书中术语“正弦”“余弦”“三角形”“開方”“円錐曲線”“楕円”“面積”就属此类,所以翻译时只需将日文汉字转换为中文简体字即可。但是对于“関数”(函数)、“線分”(线段、“両心差”(两心差)、“次形法”(次形法)、“弧背”(弧长)等译者不太熟悉的术语能不能用中文汉字直接翻译还要进一步查字典确认或向数学史专家请教。保证“関数”(函数)、“線分”(线段)、“弧背”(弧长)等不同译名的正确翻译。切忌所有术语都以中文汉字替换日文汉字翻译的错误做法。另外,数学史著作中名词术语古今译名不同,更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所以在翻译时不得不翻阅各类古籍资料和字典,了解术语古今演变的历史。例如现代中日数学中都在使用的“数学”一词在近代就出现了不同的译名。日本数学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数学”这一历史名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江户时代为了区别中国和西方数学知识,日本本土数学被称作“和算”,而传到日本的西方数学知识统称为“洋算”。可见当时“和算”和“洋算”的内涵完全不同,所以就不能简单地用“数学”一词来对译当时的日本“数学”,这样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歧义。正因为如此当时对于数学家的称呼也分别对待,研究和算的称为“和算家”,反之推崇西方数学的称为“洋算家”。所以在翻译时,应该按照日本当时的说法进行分别翻译。

明治维新之后的1872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学制,规定“和算废止、洋算专用”的教学原则[6]。从此“和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与和算相对应的“洋算”这一词汇也慢慢不为人们所用,之后近代化的“数学”概念才开始引入日本。即此时的日本数学才等同于现代数学。所以在翻译中对于这些名词的历史变迁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顺利完成翻译任务。

另外,书中“三角函数”这一术语依历史时期和历史著作的不同分别有“割圆八线”“三角学”“三角法”等不同的历史译名。

例如:

“『測量全義』の割圓八線小表附は粗く利用価値の低いものであったが、中国における最初の三角関数表として注目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3]203

译文:

“《测量全义》中所附割圆八线小表虽然利用价值不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它是中国最早的三角函数表。”

该句中同时出现了“割圓八線小表”和“三角関数表”,虽然这两个概念都指现在的“三角函数表”,但要把历史的“割圆八线小表”直接翻译为“三角函数表”则忽略了其历史性和概念的内涵。同样,该书中提到的梅文鼎《历算全书》中的“割圆八线之表”虽然和现在的三角函数表已经基本形同,但是在翻译时也不能将其翻译为“三角函数表”,因为在当时还没有“三角函数”的概念。还有“椭圆”在《测天约说》中就被说成“长圆形”“廋圈界”“椭圈”“长圆”等不同的概念,在翻译时也应该尊重该书中的概念。所以对于一些历史数学书名以及一些历史上特殊存在的译名绝对不能以现代名词替换历史名词。

日本数学家志筑忠雄(1760—1806)是江户后期日本最先理解牛顿自然哲学基础的兰学学者。他在其译著《钩股新编》中如此记述了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二线所以其端相交之点,是曰隅。二点所以其居相隔之线,是曰侧。是以三线相交,则必生三隅与三侧,是曰六合子。”[3]383该书中将“角”译为“隅”,将“边”译为“侧”就是志筑忠雄对于三角形中“角”和“边”的一种译法。虽然现在这些术语已经不为人们所用,但作为历史名词术语在特定时期的地位不可忽视。翻译时也决不能以现代名词代替历史名词,抹灭了该名词在历史中的作用。

所以对于书中出现的历史名词一定要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绝不能以现代译名否定其历史的真实存在。而且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术语也不能单凭汉字对译的方法来解决,必要时要查阅科技词典或向科学史专家请教。古今差异较大的数学译名在翻译时有必要作注进行解释说明,以期让读者了解详情。

3 数学内容的理解与表述

外语学者跨学科翻译科学史著作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对于书中数学公式及计算过程的理解与表达。外语学者要看懂书中日文很容易,但要看懂数学公式和计算过程几乎不太可能。正像精通汉语的人都能读懂中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医学、机械、化学、航空、材料等专业书籍一样,外语学者翻译科学史著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明白日语并不代表能够看懂数学公式,但不懂数学公式未必就不能翻译。但最大问题在于外语学者将自己完全明白的日文句子翻译为中文,科学史界读者是否能够明白,所用词语是否符合数学史行文规则。这直接决定了译著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例如在第2章第5节中讲到了日本数学家建部贤弘(1664—1739)的三角函数表,其中有建部用“倍术”“三双术”“折术”“接术”“截术”求弦长和矢的方法。下面是笔者对“倍术”之法的翻译:

“倍术”

[题意]

(1)当弧背长增加至2倍,求大矢和弦长的方法。

如右图所示,在⊙O中,设直径2R为1尺,弧背s的小矢c为1寸。若弧背s增加至2倍,求大矢C(=BD)和弦长d(=AD)的长。

[术文]

在右图中,令小弦AB为a,根据三平方定理,可得a=6寸。可求得大矢C为:

该解法中涉及到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数学用语的表述。因为怕自己的表述有误,所以请数学史专家进行协助翻译。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数学用语应该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例如上面的“弧背の長さを2倍したときの大矢と弦の長さを求める方法”,笔者将其译为“在弧背长增加2倍的情况下,求大矢和弦长的方法”。而专家认为这样翻译太啰嗦,应该译为“当弧背长增加至2倍,求大矢和弦长的方法”。虽然只改变了其中的几个字,但这样更符合数学的表述方式。但是外语学者也许更偏向于采取笔者的译法,因为在日语中“…たとき”,一般都会翻译为“在……的情况下”或“在……的时候”。例如“これはわたしが日本へ行ったとき買ったカバンです”就应该翻译为“这是我去日本的时候买的包”。显然平时学习的语法解释不符合数学的语言习惯。

所以在翻译数学问题时,要遵循数学用语准确、简洁的原则,不能以外语语法的习惯翻译来生搬硬套。

4 小结

数学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数学内容,又有数学内容在历史沉积中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不足恰恰是制约外语学习者跨学科翻译的短板。所以外语学者的跨学科翻译必须要有该学科专家的指导和校阅。只有两个学科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跨学科历史人名、专业名词、专业用语等的翻译工作。

对于历史人名的翻译要尽量通过第三语种人名的片假名来确认原名,进而确认前人对该人名的翻译方法,如果对于同一人名有多种译法,则尽量采取大家熟知的译名。对于一些特别生疏且不易查找的人名一定要求教于数学史界专家,切不可以现代音译的原则随便翻译。而对于一些历史术语的翻译,保证该历史译名在特定时期的特殊用法是科学史的研究方法,也是从事跨学科翻译的外语学者应该注意之处,切不可用现代译名替换历史译名,特别生疏的历史译名还要作注说明。而对于一些难以把握的数学内容的翻译必须要和科学史界人士磋商解决,一定要做到汉语表达不仅准确还要符合数学表述原则。最重要的是在每翻译完一部分后必须要请相关专家进行阅读斧正。遇到不符合业界说法、规则的句子,或难以理解的表述一定要对照原文进行讨论,必要时要征求原著者的意见,进行修正。所以面对数学史知识过硬且精通外语的人才缺乏现状,外语学者和科学史专家的合作翻译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1]李荣.译学研究的多元化/跨学科趋势[J].中国翻译,2002,23(5):80-81.

[2]罗雷,苏曼,艾尼瓦尔.跨学科翻译研究范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3(10):110-111.

[3]小林龙彦.徳川日本における漢訳西洋暦算書の受容[D].东京:东京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2003.

[4]姜春香.外国人名翻译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5-256.

[5]李韧之,沈刚,吴灿中.从译名现状看外国人名翻译的必然趋势[J].中国翻译,1991(11):33-35.

[6]小倉金之助.明治時代の数学——学術の日本[M].東京:中央公論社,1942:27.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Acase of translatingAcceptance of Chinese Books on Western

Calendrical Calculations in Tokugawa Japan XU Xiping1a,1b,LI Minfen1a,2
(1.a.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Inner Mongolia,China;2.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ohhot 010070,Inner Mongolia,China)

In translating Acceptance of Chinese Books on Western Calendrical Calculations in Tokugawa Japan by Professor Tatsuhiko Kobayashi,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experienced and perceived the difficulties of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in translating works on mathematical history,which includes lack of subject knowledge,mixed employment of traditional translated terms and modern ones,and inconformity with mathematical language,etc.The necess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and related subject professionals is also emphasized through examples of translating the names of foreigners as well as the mathematical terms and theories.It is also noted that the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following the subject linguistic features should be observed in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of mathematical works.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names of foreigners;mathematical terms;mathematical formulas

N09

A

1672-2914(2016)02-0029-04

2015-09-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61036);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NJYT-13-B08);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B20151013501Z);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CXJJB15003)。

徐喜平(197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语言及中日科技翻译。

猜你喜欢
数学史跨学科术语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穿梭时空看数学——谈解题中的数学史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