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与劳动权益保护制度激励研究

2016-11-12 06:37官华平
西北人口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用性流动人口契约

官华平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州 510420;2.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631)

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与劳动权益保护制度激励研究

官华平1,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州 510420;2.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631)

我国拥有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大部分在城市第二、三产业中就业,其就业质量情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水平低、就业稳定性差、工作环境差、劳动权益保护不到位等。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中的GHM模型,在演化博弈视角下分析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与劳动权益保护制度激励的关系,发现对于流动人口劳动权益制度保护对于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佛山市南海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验证。

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GHM模型

一、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不足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猛增长。1982—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从657万增长到1.47亿,年均增长14.5%。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53亿。流动人口外出就业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城镇经济繁荣提供了劳动力保障。翁杰(2008a)提出了就业稳定性的三个衡量指标,分别为:劳动合同期限、保留率、工作经历数。从劳动合同期限角度来看,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不高。主要体现在:

一是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约比例较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不是非常理想。从表1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就业集中的行业中与雇主签订合同的比例仅40%左右。缺乏劳动合约的保护与制约,当双方存在有限理性或机会主义行为时,会导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降低。

二是长期合约的比重偏低。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例为41.3%,比2012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14.3%的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8.9%的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一年以下劳动合同比重为;有23.2%的农民工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雇佣关系比较稳定,并且倾向于长期雇佣;在此之后就业稳定性出现下降,长期雇佣的比例逐渐降低,各种新的短期雇佣关系出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因此,类似于我国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的流动人口非常少见。另外,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分割也不像我国这样明显。因此,可以从整体就业情况上考察劳动者就业稳定性问题。经济合作组织(OECD)每年都发布其成员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其中劳动者就业持续期的状况见表2。

表1 2009—2012年各行业中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比例

表2 部分发达国家就业持续期占比情况(单位:%)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劳动者就业稳定比较高,工作持续5年及以上的比例近几年都高于50%以上,工作持续期的中位数应该在5年以上。特别是在就业稳定性较高的德国,接近一半的劳动者工作持续期在10年及以上。从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状况以及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状况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就业稳定性情况不理想,这也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不稳定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升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对于流动人口自身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二元体制的原因,我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从调研情况来看,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陆学艺(2002)通过调研数据发现流动人口就业情况不理想,收入水平较低,往往低于流入地的平均工资水平,参加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杜旻(2013)对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1年)进行分析发现,流动人口主要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大部分处于职业类型中的较低层级。蔚志新(2012)对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参与水平明显偏低;且不同的就业身份,其各种社会保险的参与状况存在一定差别;在公有性质单位和外资企业中社会保险参与水平处于高位。杨菊华(2011)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城乡分别”和“内外之别”使得由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处于双重弱势。发达国家员工就业稳定性出现下降趋势,Pauline Givord和Eric Maurin(2004)发现法国在1982—2000年期间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过程。Annette Bergemann和Antje Mertens(2004),Alfonso Sousa-Poza(2002),Farber和Henry.S(2006)也有类似结论。国外学者从本国数据出发分析就业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影响就业稳定性的一些宏观因素。Kato(2001)考察了日本在金融危机破裂前十年和后十年就业稳定性的差异,发现在金融危机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开始解体,年轻员工的就业稳定性降低。说明宏观经济波动因素是员工就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翁杰(2008b)通过对OECD国家劳动市场数据分析,发现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逐渐下降;认为其主要原因为:就业人口的结构性变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Ljungqvist Lars(2002)认为发达国家在劳动力市场注入灵活性的改革是就业稳定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差,与其就业权益保护存在很大内在联系,本文将在演化博弈视角下分析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护与就业稳定性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三、演化博弈视角下的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与制度激励

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与企业形成了一种劳动契约关系。流动人口劳动契约可以看作是一种关系型契约,也是不完全契约。相关劳动制度在不完全契约调解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文章将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中的GHM模型分析制度激励与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关系并得出一定结论。通过修订GHM模型,构造企业和流动人口的双边投资博弈模型。雇佣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对员工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分别为iE和iW,以促使雇员专用型技能的形成。流动人口的投资成本为C(iW),企业投资成为C(iE),双方投资均满足mac{W(i)-C(i)}。这里的员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根据Acemolgu的压缩工资理论,员工在第一阶段(培训阶段)的工资W1较低,甚至低于保留工资W0,这种工资上的损失归于直接成本;而员工付出的努力的负效用是间接成本。双方第一阶段投资完成之后,自然状态θ随机实现θ∈Θ,其中Θ表示可能性自然状态的有限集,θ独立于iB和iW。双方在日期1结束后再谈判,双方在第一阶段结束后重新签订了一份合约,令一期的状态为σ≡(iE,iW,θ),企业的新增收益为R(σ),假设二阶可微,且R′(σ)>0,R″(σ)<0。同时,新增受益与工作持续时间t相关,即R=R(iW,iE,t),并且工作时间越长,新增的收益越多,R′(t)>0,R″(t)<0。遵循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假设,即对局内人可以观察,对局外人不可证实。假设双方的收益分配为α,假设工资占培训后收益的比重为α,即W2=αR,企业事后收益为(1-α)R (σ);假设不考虑贴现,企业的收益函数为RE=(1-α)R (σ)-C(iE);而员工的收益函数为:RW=αR(σ)-C(iW)。假设满足激励相容条件,不存在代理问题,即企业和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都比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好①这个假设是一个较严格假设。。

假设企业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劳动合约,流动人口有契约自由,可以选择长期合约或短期合约;企业则决定是否提供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此时选择短期契约收益为:αR(·)-C(iW)-c2(iW),选择长期契约的收益为αR(·)-C(iW)-c1(iW)。在上节分析中,流动人口在考虑外部机会成本的情况可能会更偏好短期契约,此时αR(·)-C(iW)-c2(iW)>αR(·)-C(iW)-c1(iW)。企业的选择是是否给予流动人口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在给流动人口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下希望流动人口能稳定就业,流动人口选择长期合约对其而言收益更大。在表中,W表示流动人口在不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下,长期合约比短期合约带来的收益;E表示企业在不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下,流动人口稳定工作带来的收益增量,包括降低了转换成本等。

注:*此处收益为0不是代表双方没有收益,而是指与以前状态无任何差异。

考虑在有限理性情况下的大规模群体随机匹配的复制动态博弈。古典博弈都是假设博弈方是完全理性的;但是在复杂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中,博弈方很难做到完全理性,其理性程度有限。演化博弈假设在有限理性情况下,博弈方从大规模总体中随机抽取,并按照生物演化的方式反复配对进行博弈。

假设在大规模群体博弈中,在时刻t有0≤x(t)≤1比例的流动人口倾向于选择短期合约,有1-x(t)比例的流动人口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在时刻t有0≤y(t)≤1比例的企业选择提供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有1-y(t)比例的企业选择不提供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考虑一个企业与流动人口的2×2博弈,企业和个人的总体期望收益分别为EE和EW,EW=x(t) EW1+[1-x(t)]EW2,其中EW1是流动人口选择长期契约的预期收益,而EW2是流动人口选择短期契约的预期收益。

流动人口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企业的期望收益为EE=yEE1+(1-y)EE2,其中EE1是企业提供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期望收益,而EE2是企业不提供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期望收益。

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从理论上来看,存在4个特殊的均衡点,即(x,y)为E1(0,0);E2(0,1);E3(1,0);E4(1,1)时候,这4个点构成了一个二维空间,均衡点必须在这个空间之内。

当满足式(3)时,也是一个均衡点E5,如果E5在Ω空间之外则应该舍去。若某个均衡状态是稳定,我们称之为进化稳定策略(ESS)。动态过程处于何种稳定状态与博弈方的初始状态和动态微分方程在相应区间的正负情况相关。按照Hirshleifer的概念,若从使得动态系统的某平衡点的任意小邻域内出发的轨线最终都演化趋向于该平衡点,则称该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这样的动态稳定平衡点就是ESS,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分别对于方程(1)和(2)求偏导得到该模型的雅克比矩阵。

由此可以推导出:

在五个均衡点中,当满足detj>0,trj<0,该均衡点为ESS。从社会收益最大化角度来看,希望能够双方在(1,1)稳定均衡,即流动人口稳定就业,企业提供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次优状态为(0,1)和(1,0)及E5,当然,最差的状态为(0,0),即流动人口都选择短期合约,企业不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把{x=1,y=1}和{x=0,y=0}分别代入上述两式中可得状态Ⅰ和状态Ⅱ:

要实现状态Ⅰ,必须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其经济含义是:流动人口在接受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后,考虑外部机会较少的情况下,长期契约的机会成本小于短期契约的机会成本,更愿意接受长期合约。从上面讨论看出,要实现状态Ⅰ,必须满足式(4)。即流动人口在长期契约中的机会成本小于短期契约。这种机会成本的大小是一种心理成本,是外部工作机会与内部工作收益的比较。如果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加强流动人口劳动力劳动权益保护,将降低这种机会成本,提升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由此得到结论:企业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护将提升流动人口在企业中的就业稳定性,企业中长期雇佣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

四、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与劳动权益保护制度的实证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制度的改进与完善。近十年来,与流动人口就业相关权益的制度变迁,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失业救济制度及劳动福利制度等。从我国劳动制度变迁的轨迹来看,流动人口的劳动力产权保护得到加强。主要体现在:一是强化了劳动合同制度,2008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企业用工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在企业就业超过十年的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这对于稳定就业关系,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对于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护主要是完善了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将流动人口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养老保险范围,并且提高养老保险标准;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医疗保险范围,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标准逐渐提高;允许流动人口在就业地参加失业保险。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是珠三角经济活跃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外来流动人口;以此作为样本研究流动人口劳动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南海区政府联合对该区狮山镇企业就员工就业与劳动关系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发放企业问卷、员工问卷和高管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总共调研企业129家,获得员工数据2923份。调研的员工中佛山户籍为721人,外地户籍2202人,本文所定义的流动人口是离开户籍地跨市就业人员,因此主要研究的样本为后者;其中扣除填写不完整之后的问卷之后,有效问卷为1651份。

表3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与很多对于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调研情况相似,南海狮山镇的流动人口以20-40对的青壮年为主;其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工资待遇水平不高,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也得到一定提升,其中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大约为72%。流动人口稳定性不是很高,在一个企业任职超过5年的比例约为33%,平均就业持续期为4.7年。

表4 回归结果

本文在回归分析中,被解释变量为流动人口在企业工作持续期ws,采用了指标“在现企业工作年数”;同时设置了解释变量,包括年龄情况x1;性别情况x2,x2=1代表男性,x2=0代表女性;受教育程度x3,采用分类属性变量,x3=1代表小学,x3=2表示初中,x3=3代表高中、中专或技校,x3=4代表大专,x3=5代表本科,x3=6代表研究生;工作性质x4,x4=1代表正式员工,x4=0代表临时工或劳务派遣工;工资评价x5,采用量表法,x5=1代表非常合理,x5=2代表比较合理,x5=3代表合理,x5=4代表不合理,x5=5代表非常不合理;住宿补贴情况x6,x6=1代表公司提供住宿,x6=2代表公司提供部分补贴,x6=3代表自己解决;参加社会保险情况x7,x7=1代表参加了养老保险,x7=0代表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由于员工在购买养老保险的同时,大部分都购买了了医疗保险,两者相关系数较大,为避免共线性问题,只引入了养老保险情况。另外,流动人口在不同岗位上的就业特征不同,这里区分岗位类型进行回归,模型Ⅰ表示普工的回归结果,模型Ⅱ表示技工的回归结果,模型Ⅲ表示管理人员的回归结果,模型Ⅳ表示文员的回归结果;其他类型的流动人口,由于类型不是很明确,没有进行回归分析。由于解释变量中包含了连续变量(年龄),被解释变量也可以看做连续变量,因此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对四个模型的Housman内生性检验均显示变量非内生。从回归结果来看,在三个模型中,x7的系数为正,并且都显著,验证了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能够对就业稳定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验证了上一节理论分析中的结论。

五、结论及含义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加强流动人口劳动制度保护能提升其就业稳定性和人力资本水平。流动人口从个体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理性思考在城市收益和农村收益的差别,通过自身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收益最大化。流动人口个体不能影响政策的变迁,仅仅通过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改变自身现状,当然在某个时刻也会用脚投票来显示其偏好。流动人口是否在城市就业取决于在城市就业收益和农村就业收益比较,如果城市收益高于农村收益,则选择在城市就业;如果农村收益高,则选择在农村就业。对于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放开使得整个社会获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也使劳动者个体获得较高的劳动收益。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存在很多制度上的不平等,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劳动和社会福利差距巨大,这种差距也可以看作制度性收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的制度保护,能够提升劳动收益,能对其就业稳定有重要促进作用。

第二,企业加强流动人口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能增强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也缺乏社会资本。很多流动人口是企业基层员工,其就业环境比较差,工作时间长,缺乏应有的劳动保障措施;这些对于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有负面影响。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就业观念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巨大差异,对工作环境和工作福利待遇比较敏感。企业应该积极改善流动人口的就业环境和福利待遇才能提升其就业稳定性。

[1]翁杰,周必或,韩翼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3):33-41.

[2]翁杰,周必彧,韩翼祥.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和问题[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6-152.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杜旻.流动人口社会阶层结构和地区差异[J].西北人口,2013(3):15-27.

[5]蔚志新.就业流动人口的单位分布及其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分析基于106个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果[J].西北人口,2012(6):95-102.

[6]张瑞凯.独立衔接型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三个区县的抽样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1(1):69-75.

[7]杨菊华.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J].人口研究,2011(9):8-25.

[8]Farber,H.S.Is the Company Man an Anachronism?Trends in Long Term Employment in the U.S.,1973—2006.Princeton University.2007 Working Paper No.518.

[9]Andrew Heisz.Changes in Job Duration in Canada[J].Industrial Relations,1999(2):365-387.

[10]Annette Bergemann,Antje Mertens.Job Stability Trends,Layoffs,and Transitions to Unemploy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West Germany,2004 IZA discussion Paper NO.1368.

[11]Alfonso Sousa-Poza.Job Stability and Job Security: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Switzerlands Experience in the 1990s[J].Europe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2004(10):31-49.

[12]Farber,H.S.Labor Market Adjustment to Globalization:Long-Term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2006 Princeto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13]Andrew Heisz.The evolution of job stability in Canada:trends and comparisons with U.S.result[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2):105-127

[14]Paul Gregg,Jonathan Wadsworth.Job tenure in Britain,1975-2000.Is a job for life or just for Christmas?[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12):111-134.

[15]Ljungqvist Lars.How Do lay-off Costs Affect Employment[J]. Economic Journal,2002(12):829-853.

[16]Takao Kato.the End of Lifetime Employment in Japan:Evidence from National Surveys and Field Research[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1(4):489-514.Study on the Incentive of the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on the Employment Stability of Floating Population

GUAN Hua-ping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y,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has a large migrant population,mostly of them works in the second or third industry in the city.Their employment quality is poor,mainly as follows:low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s,poor employment stability,poor working environment,lack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etc..This paper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stability and incentive system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based on the GHM model of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And found that the labor right protection has tremendous simulative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stability of migrant population.The paper also verified the conclusion through some investigation data i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migrant population;employment stability;GHM model

F249.21

A

1007-0672(2016)01-0058-05

2015-07-26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批准号:GD13YYJ03)阶段研究成果。

官华平,男,江西南城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专用性流动人口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开放大学教师专用性人力资本培养机制创新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