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生命意识培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育生命意识有利于促进学会做人理念的更新与提高,为政治课教学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结合提供有效的桥梁和纽带,从而不断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命意识;教学效率;政治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17-02 收稿日期:2016-08-14
作者简介:王清猴(1977—),男,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政治课与时政教学。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把人的生命权与健康保护权放在首要位置,并为此而果断采取的一系列相关保障措施及防护预案,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珍惜父母亲给我们的缘赐机会。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生命的生长效能与价值效能,为生命的宝贵而奋力拼搏,为生命的价值而不竭进取,反对与摒弃任何轻生的不良念头和“鲁莽”行为,真切地做到裴多菲所言的:“生命诚可贵”。
搜索初中政治课教材中的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法律维权、法律保障等篇目,可以大胆地进行生命意识和生命权利的教学渗透,必要时让学生在知识掌握与初步明理的基础上,开辟课堂的第二空间,适时引进“活动”式教学,指导学生自我模拟生命表演,以点带面,实现静态生命知识向动态立体生命意识升华的有效教育。
高中新教材中同样蕴含诸多生命意识与权利的教学资源,努力开发与挖掘这些资源的核心价值功能,实现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战略零距离结合的效应,提升高中学生的立体生命意识,做一个活生生的新时代弄潮儿。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尝试
以经济生活中的要素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意识培养为重要抓手,以市场需求与开发意识培养为核心,不断增强学生市场经济意识的有效性与自觉性。从公司与法人治理结构中解读现代CEO的相关知识,在处理好个人正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中充分把握人权与物权的知识内涵,在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树立国际视野与眼界,从经济全球化与WTO的相关规则的有效运行中,渐渐品尝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化的胜利果实,在实现控制物价与防止经济过热的通胀(即一防一控)过程中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有效提升,让有点发热的全球经济感觉到中国宏观调控的“一丝清凉”。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培养学生权利意识的尝试
政治生活教学中有大量培养学生所必备的权利意识的内容,这些权利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相机把握,适时点拨。在教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意识的掌握与培养、国家制度与政治制度的辩证关系时,让学生掌握制度意识与机制体制改革意识,明确我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国家制度与地方基层制度及体制保障又有哪些?分析这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党党情之间的内在关系,针对某些重大制度的纪念日,让学生讨论制度存在的改革发展问题。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核心要求,是否与人民当家作主观念意识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而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目标,促进学生民主权利意识的积极提升。
正确处理并有效把握必修模块二核心权利的关系,即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只有权利得到真切保障与义务被有效履行,才能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升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整合效能,从而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内涵,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三、从哲学生活角度培养学生智慧意识的尝试
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核心知识要求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管是旧教材的四大板块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还是新教材的生活智慧说,都明确了学习哲学要学做一个具备立体生命意识的高智能学生。哲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贯彻“三贴近”原则,树立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美好生活向导,这些都要让学生真实地把握时代精神的核心。尽管初学有些抽象,但当懂得用哲学思维思考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时,这时学习哲学的效果是不可忽略的,当你切实体验哲理思维成功时,就有一种云雾山中,豁然开朗的收获之美、收获之感,正所谓苦尽甘来。
探索世界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愈真愈切,在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感性与理性的斗争中理解掌握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求索真理的千辛万苦之历,认知探索真理付出的“血与火”的代价,学习历史伟人可贵的探索献身精神,体会科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坚守科学,自觉摒弃非科学,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同时在坚守科学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哲学思维,初步把握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奥妙,化神秘为神奇,并亲身体验爱因斯坦所讲的思维魅力,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四、从文化生活角度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尝试
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学做一个有文化的生命人。缺乏文化支撑的生命人是一堆空壳,没有实际精神价值,更谈不上充满阳光与生命的勃勃生机气息。因此,文化的认知接受,把握内化是所有生命个体意识培养的关键与核心。文化对学生、对人的影响正如杜甫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有文化的人,首先必须是具备较高自律意识能力的觉悟人,同时是懂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吸纳和运用知识的文化人。明确古今中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握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内在关系,如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道理都懂,关键是我们必须创设一个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并掌握重要知识点的氛围,让他们在自我感知与有效的社会实践碰撞中明晰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树立学科综合意识,体会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与国际影响,把握丝绸之路的古今效用,郑和下西洋探索精神的学习领会与文化传播的普世价值,明确文化创新的非神秘性,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把握文化创新的真实内涵。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孔子学院的兴建,汉语热的掀起,儒家文化的有效传承,在传承与创新中真切认知体会儒家和谐理念与和谐文化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培养文化生命意识的最终目标是必须掌握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文化,既有高度,也有厚度,更有深度,还有长度、宽度与精度。正所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管什么度,都必须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并切实内化在我们生命个体的意识之中。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大力树立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自觉增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思想政治觉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创建工程。体验文化生活与把握生活文化,奋力争当一个文化人,文化能人,文化智能人。
总之,政治课教学和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地认识生活,并积极地投入生活,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