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总横县人民医院530300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教育路141号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韦斯总
横县人民医院530300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教育路141号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黄芪建中汤口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内服方药组成:黄芪、白芍各15 g,生姜、桂枝、大枣各10 g,炙甘草6 g,饴糖50 g,穴位选取: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中脘等。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胃炎;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穴位贴敷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层反复发生损伤,致使胃黏膜产生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的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等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独具优势。近年来笔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2(50.5±4.5)岁,病程0.5~7(2.5±1.5)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2(50.0± 4.5)岁,病程0.6~8(2.7±1.4)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学检查。
1.2.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辨证标准:胃痛绵绵,空腹尤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疲倦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2.1观察组予以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黄芪建中汤方药组成:黄芪、白芍各15 g,生姜、桂枝、大枣各10 g,炙甘草6 g,饴糖5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分服。穴位贴敷方药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大茴香、公丁香、干姜、肉桂、花椒、桂枝各30 g,吴茱萸、制附子各10 g。上药研磨成粉,加姜汁调匀。穴位选取双侧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及中脘、神阙,将调好药物放入准备好的医用无菌棉布上,使用外贴胶布敷于所选穴位上,每次贴敷3 h,每天1次。
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2.2对照组予以西医抑酸、促胃肠动力、胃黏膜保护剂等常规治疗。雷尼替丁胶囊(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LN16050501)150 mg/次,2次/天,睡前口服治疗。多潘立酮(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84160601)10mg/kg,3次/天,饭前口服。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所伤、劳累过度导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而发为本病。脾胃虚寒型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是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主方,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3]。方中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本方重在温脾养胃,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常用方。穴位敷贴方药中附子、干姜辛热散寒;桂枝、肉桂、吴茱萸补火助阳,增加温中散寒之功效;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暖脾温肾;大茴香理气和中;花椒温中止痛;公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所选穴位中中脘穴能够理气止痛、健运中州,主治消化系统疾病;神阙温暖下元、消散寒积;脾俞温运中焦;胃俞和胃健脾;肾俞温补肾阳。在穴位敷贴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敷贴起到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
本临床观察表明,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2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
[3]唐艳红,汪莉,周武坚,等.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7-19.
(2016-09-20收稿/编辑刘强)
R573.3
A
1003-0719(2016)05-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