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2016-11-11 08:36田皓月张秀琦
中小学电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田皓月 张秀琦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田皓月 张秀琦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教育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微课程为代表的移动学习的迅速发展为教学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具有应用广、回复快、跨平台等优点。本文通过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利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微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微信平台;微课程;教学设计;应用效果

在2015年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将会贯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将和教育领域紧密结合[1]。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随时学习、灵活学习的需要,而移动学习的出现更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的上网时间越来越多,移动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也使移动学习成为了重要的学习手段。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止,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10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51.7%,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形态的塑造进一步加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基于手机的APP软件也逐渐兴起。微信作为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社交应用软件,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沟通工具。微时代背景下,微课程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移动学习的需求,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也为微课程的实行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更加符合当今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惯,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微信平台

微信是2011年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它可以在移动客户端实现即时发送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资源的消息;支持“摇一摇”、“扫一扫”添加好友的搜索方式,并且支持群讨论、朋友圈、微信支付等功能。具有交互性强、通讯方便、跨平台等优点,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的广泛下载使用。本研究中所说的微信平台指“微信公众平台”,是2012年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增加的一个功能模块,曾称为“媒体平台”、“官号平台”[2]。个人和企业可以在微信上申请订阅号或服务号,进行消息群发,来实现信息的全面即时沟通。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或者是扫描二维码来关注微信公众号,也可以留言解决问题。

(二)微课程

微课程也被称为Mini-course,Micro-lesson,最早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教授开创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3]。但现在所指的微课程概念是指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开创的一分钟微视频,随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也促进了微课程的迅速发展,微课程也受到世界各地优秀教学者的广泛推崇。

国内学者对微课程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程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情景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呈现方式微型化的课程资源,同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微课热潮[4];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一个知识点为教学主题,以短小的教学视频呈现,是应用在学习和教学上的在线教学视频[5];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的小课程。国内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微课程有不同的定义,而笔者认为微课程是指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内容制作成5-8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同时还包括其他相应的教学PPT、练习题、教学评价等资源。微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并且微课程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针对性较强。具有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目的性、交互性强的特点。而微信的即时性、传播性都比较强,也满足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碎片化的特点,并且微信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依靠微信平台进行微课程的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可行性分析

1.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并且移动学习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全国各地微课大赛热潮的兴起,微课程在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学习者移动学习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课堂尝试采用微课程来辅助教师教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比较支持采用微课程来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师讲授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从中也不难看出,信息化的时代学生比较倾向于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

2.实施条件分析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日渐普及,微信用户使用量逐渐上升,微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即时交流软件。并且伴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大家上网越来越方便,时间也越来越多,微信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参与实验研究的学生全都使用智能手机,并且大家都会频繁地使用微信进行沟通交流,也愿意接受使用微信来推送微课程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这说明利用微信平台来推送微课程开展学习具备了可实行的条件。

(二)设计原则

1.微型化原则

微课程最重要的就在于课程内容的“微”,短小精悍是微课程最主要的特点,但这并不单单是指微视频的短小,也包括其他文字、图片、音频等学习资源的短小精悍。目前微课程主要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学生在课下主要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时,要注意选取重点内容进行制作,对知识点进行难度划分,有选择地进行微课程设计。同时在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时要注意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它教学资源的制作也要保证容量小、质量精的特点,确保学生能真正地去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保证实施效果。

2.内容适用原则

在微信平台上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教学实验,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C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进行C语言的学习,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保证学生在学习完每章节内容时能自己构建出知识框架。同时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也要保证设计灵活有趣的学习资源类型、菜单排版、评价方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

3.系统性原则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某一章节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要求学生的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因此,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具有针对性,知识点也比较少,相对于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来说知识点较为零散。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要有完整的体系结构,确保知识点之间的有序性,保证学生在学完每章节时能够自己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4.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微课程的制作是建立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设计应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微信平台微课程学习的兴趣,这些是微课程制作最重要的原则。

5.交互性原则

微信平台支持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不仅仅支持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也支持一对多的交流,并且微信平台可以支持视频、音频、文字等信息的交互。因此,在微信平台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避免造成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缺失。教师可以在微信上建立微信讨论组,学生可以针对微课程的学习问题进行群聊讨论,也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解决部分在微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对照实验法作为研究方法,研究选的教材为马靖善和秦玉平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本次研究采用一、二、三章为实验组学习内容,四、五、六章为对照组学习内容的研究方法,并且在实验开始前就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评价,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难度上相当。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每周两次课,两小节连上,除去前后测所用的两周,实际教学时间为17周。同时将所有学生在微信群中分为十个小组,教师会在课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教学资源,提供进行微课程学习的微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

实验对象选取渤海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二学生,共计59人。通过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参与实验研究的59名学生全部都有移动智能手机,所有学生都会比较频繁地使用微信来进行沟通交流,这为《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条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进行微课程教学持支持态度。课前教师会将学习资料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只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获得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决定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

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主要是在PC端进行,可以直接在百度上搜索微信公众平台,点击进入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然后点击立即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每一步的信息填写,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大二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因此,在选择账号类型的时候直接选择订阅号。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账号名称一经设置不能修改,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根据课程名称直接将微信公众号的名称设置为“Cyuyanchengxu”。

微信公众号申请成功之后,可以根据注册时使用的邮箱和密码进行登录,对公众号进行头像、二维码等资料的设置,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二维码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也可以直接添加好友,搜索公众号来进行关注。

图1 微信公众号申请流程

2.《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信公众平台创建成功之后,就需要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了。首先需要明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由于教学大纲的限制,本次研究只选取了《C语言程序设计》前三章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在对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决定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难易程度来决定微课程的学习进度,以保障学生能在微课程的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微课程进行制作,本次研究主要是采用智能手机拍摄来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智能手机使用方便,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清晰度也越来越高。在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由于微信平台要求微视频不能超过20M,因此,后期主要是采用爱剪辑软件进行的处理,包括微视频的裁剪与合成。微课程不仅仅包括微视频,还包括其它相应的学习资源,本次研究还采用了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相应的PPT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PPT并不能直接上传到微信平台,因此,可以把PPT转换成图片,来作为微课程的学习内容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帮助学生学习。

3.创建微信公众平台素材库

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对素材库进行管理,能很好地方便信息的发布与推送,可以提前将需要发布的信息在素材库中进行编辑,并且素材库支持图文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的添加(如图2)。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微课程学习的资源制作成微视频、图片或者是图文消息,方便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微课程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素材库中,视频资源的大小不能超过20M,图文消息的编辑中要有主题和文字介绍,图片大小也不能超过2M。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作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发布,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

图2 微信公众平台素材库管理

4.《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发布与推送

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完成对素材库的编辑处理后,就可以进行微课程的发布与推送了。教师要根据发布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素材进行添加,最后点击保存并发布(如图3)。发布之后,关注的用户就可以在客户端接收到群发的消息。在发布之前,可以对需要发布的资源进行预览,输入微信号,就可以同步到本账号的手机端进行消息的预览,避免资源发布的错误。

图3 微课程的发布与推送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微信平台的《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教学在教育技术学大二学生中展开,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应用效果较好。另外实验结束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与实验的59名学生进行应用效果调查,主要是围绕能力培养、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效果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教学应用效果。考虑到问卷调查法和对照实验法在研究上的不足,本次研究还采用了访谈法,在调查问卷回收之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微信群聊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在微信平台上应用的不足之处,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9.83%的学生认为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只有10.17%的学生认为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微课程学习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另外,有83.05%的学生支持继续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方式更能帮助他们完成学习内容,有16.95%的学生不太支持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通过在微信群中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部分学生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数组、函数和结构体等部分的内容相对而言难以理解,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模式不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

试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参与实验研究的实验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这说明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总之,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论

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行微课程教学,符合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新时代青年群体移动学习的潮流,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微信作为当今学生群体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更应该发挥微信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微信平台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制作质量高的微课程资源,切实保障微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1]王烽.“互联网+教育”是颠覆和重构[N].中国教育报,2015-05-07(10).

[2]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应用,2013,(10):91-93.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2):65.

[4]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6)19-0077-04

2016年度渤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071502224-05);2015年度渤海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程序设计类课程项目驱动、网络助学、多元评价的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BDJG-15-YB-B-013);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201610167000030);2016年渤海大学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智慧校园的系统构建与应用实践”(61)。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