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

2016-11-10 09:29董晓菲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排粪静息盆底

董晓菲

(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超声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

董晓菲

(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超声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测量结果和排粪状态下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检查率。结果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测量结果和排粪状态下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后,检出率较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大量应用。

三维动态超声;盆地失弛缓综合征;诊断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便秘疾病,指的是患者在排便时,盆底横纹肌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从而使患者的耻骨直肠肌以及外括约肌等收缩情况出现异常,导致患者体内的粪便不能顺利排除的症状疾病[1]。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手段是排粪造影以及肛管直肠压力等,但是测量结果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响患者的诊断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56例进行研究,采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诊断后均确诊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主诉具有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等症状,排除在月经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同时患有盆底器官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3.1±4.8)岁;病程5个月~31年,平均病程(10.6±2.7)年;体重48.2~71.6 Kg,平均体重(59.8±4.9)Kg。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动态超声诊断,首先采用磷酸钠盐溶液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清洁,做灌肠处理,使患者的膀胱保持半充盈状态。然后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并使用耦合剂涂抹乳胶套外部,避免外界气体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在患者耻骨联合上方位置采用凸型探头进行纵切扫描,然后取患者左侧卧位,使患者全身放松,特别是肛门周围肌肉的放松,便于医护人员的检查,检查使用的是旋转探头,最后将探头沿着直肠肛管的走向进入患者体内,在静息状态下采集三维图像,同种方法采集患者在排粪状态下的三维图像。

1.3观察指标

①α角: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与排粪状态下肛管直肠后缘切线的夹角;②β角: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与排粪状态下肛管的中轴垂线与耻直肌内侧水平切线的夹角;③γ角:取患者截石位,其3点与9点方向斜线相交与耻骨直肠肌内侧缘的夹角;④H线:取患者截石位,将耻骨直肠肌内侧6点时与探头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其中直肠粘膜内套叠27例(48.2%)、直肠前突23例(41.1%)、子宫脱垂19例(33.9%)、膀胱脱垂3例(5.4%)。四种检测指标α角、β角、γ角以及H线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检测结果分别为51例(91.1%)、53例(94.6%)、53例(94.6%)、49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在两种状态下肛直角的变化情况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排粪状态下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状态下患者的肛直角的变化情况(±s)

表1 两种状态下患者的肛直角的变化情况(±s)

?

3 讨 论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便秘疾病,导致该病的原因有耻骨直肠肌的感染、泻药的滥用、盆底痉挛等,常导致患者出现排便时间长、排便频率高、需要用力排便以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2]。本文中采用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进行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效果,便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身体恢复,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本文采用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其中直肠粘膜内套叠27例(48.2%)、直肠前突23例(41.1%)、子宫脱垂19例(33.9%)、膀胱脱垂3例(5.4%),说明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较高,给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恢复。四种检测指标α角、β角、γ角以及H线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检测结果分别为51例(91.1%)、53例(94.6%)、53例(94.6%)、49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这四种检测方法均可有效。在对患者的肛直角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α角、β角、H线显著高于排粪状态下的α角、β角、H线,但是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γ角显著低于排粪状态下的γ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患者在两种状态下的检测结果有所不同,利于疾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后,检出率较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大量应用。

[1]石 以,李 炜.探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可行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45-46.

[2]杨 倩,王双珍,许锦富,等.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3(4):413-414.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94

B

ISSN.2095-8803.2016.14.095.02

猜你喜欢
排粪静息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对比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MRI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20例便秘患者动态排粪造影的分析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