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梅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培养德艺双馨人才的实践探索
■吕雪梅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1981年开始创办职业教育,现在是一所专事培养高级厨师的职业学校。学校设有中餐、西餐、面点、咖啡、调酒、茶艺和公共营养等专业,是餐旅专业学生成长的摇篮。我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受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以及职校生社会发展空间窄小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进入瓶颈期。职业学校如何变革以求得更多生存空间,是摆在包括烹饪学校在内的所有职业学校面前的头等问题。学校怎样才能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坚守住自己,不随波逐流,甚至行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但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仍然面临着诸多无可回避的问题。
生源问题首当其冲。虽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高、职高的分流不是依据学生兴趣,而是依据成绩,进入职业学校只是学生在普高落榜后的无奈选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这些“被选择”、“被职教”的学生不仅学习兴趣低,学业成绩落后,而且长期的后进状态使得他们普遍信心不足,自我认知水平低,入校后普遍对学校、学习有轻视、冷漠情绪。再加上烹饪学校培养的是厨师,大部分学生入学前对烹饪行业认识不足,在其观念中,厨师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态度悲观。与此同时,职校生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定位普遍不高,不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学生极易出现“易就业,难升职”的尴尬处境。
对烹饪学校来说,在短短的三年中,如何消除前面九年的消极影响,为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重塑其职业观念,让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专业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人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首先要明确定位,找准发展目标,才能办出扎根大地、充满活力的尊严教育、生活教育,才能让烹饪学校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用《论语》中的几句话来阐述学校的育人理念,即“志于道”——喜欢自己的专业,享受发展的快乐;“据于德”——提供教育的沃土,塑造学生的心灵;“游于艺”——获得立身的技能,立定发展的根基。我们依据学生实际以及烹饪学校的特点,明确烹饪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素养:吃苦耐劳、沟通合作、综合才艺、奉献社会。要培养这五项基本素养,必须立足现实,对学生三年的学校生活进行整体规划,让学生经过三年的学校生活,变得自信从容、技能高超、人格完善,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追求。
(一)关注学生心灵发展,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
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学校教育的职责之一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完善自我。当一个人拥有自信,自我健康时,他的人生发展就有了支点。因此,职校生入校后,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因学业成绩落后所形成的不良自我认知,让学生重新发现自我。从培养一个完整人的角度来看,这比学生获得优异成绩或者掌握某种技能要重要得多。
基于上述认识,学校推进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性总结评价方式,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一是变革文化课的考核方式。文化课是绝大多数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比较弱势的学科,文化课考核改革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文化课学习过程中的习得性无助,让他们也能够体验成功。文化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采用论文、答辩、自选作业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英语考核分层次,听、说、背诵由学生自选。这种方式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发展阶段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二是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变革专业课考核改革。采用坚持“学校学习”和“单位顶岗实习”双向评价模式,专业理论课程考核分散化,实训课程考核模块化。在学生职业资格考证、技能知识测试等方面运用绝对评价,在其他方面则采用相对评价。三是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实施个性加分计划。评价变革的基本宗旨为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重拾自信。
然而,对一些心理问题非常突出的学生来说,仅仅变革评价机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烹饪职校率先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了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各种心理活动,如:“我的心理故事”征文大赛、心理剧脚本编写比赛、心理剧表演比赛、团体训练、“心灵小屋”广播等项目;与此同时,心理咨询室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一份心理成长档案,从入学开始进行定期心理检测,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对有心理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每一位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保每一名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健全。现在,心理咨询室不仅对全校师生开放,而且也对家长开放。学校每年举办“快乐成长、给心灵一片阳光”心理周活动,这项活动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学生心灵成长,家长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学校。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重塑自我,就必须与家长联手,形成教育合力。烹饪学校探索实施了“3B1k”的家校共育模式:一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系统培训,高一级部着重对家长进行“关注孩子,搭建每个孩子成功平台”为内容的培训,旨在让家长指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上职业学校也能创造出精彩;高二级部着重对家长进行以“多元智能,引领每个孩子成功”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引导家长们正确客观地看待孩子,挖掘孩子的潜能,与孩子共同正确认识实习、升学、出国等,正确面对人生的选择;高三级部着重引导家长们正确理解顶岗实习对学生从准职业人过渡到职业人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和企业,激励督促学生适应社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学生职场生涯的开启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做学习型家长”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目前,家长委员会已经向学校推荐179篇书目,家长学校每个月从中选择一篇向全体家长推荐。三是每学期组织实施学生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家庭中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加入,有效弥补职校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已经缺失的关爱与支持。
(二)关注职业能力发展,给学生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对社会,需要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所以,职业教育不但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还要遵循技术培育的规律。对于这些不喜欢学习、轻视厨师行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培养其职业兴趣,坚定其职业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三年的学校生活中真正投入地学习职业技能,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从容一些。为此,学校开展“筑梦行动”。“筑梦行动”包括“讲述梦想”“筑梦进行时”“圆梦展示”三个环节,持续整个高中三年生活。
“讲述梦想”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信心,燃起学习热情。每一个新进入烹饪学校的学生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梦想,内容可以涉及职业梦想、家庭梦想、学业梦想、志愿者梦想、绿色地球梦想等。梦想可近可远,近到今天就可以谈谈明天的打算,远到刚入学就可以谈一谈十几年、几十年后的事业;不拘一格,不受约束,但要“真”“实”“接地气”,不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为帮助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梦想,学校给学生选定事业有成的毕业生、技能大赛载誉归来的学兄学姐、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等作为筑梦的引领者。引导者谈梦、筑梦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一次正衣冠活动,一场师傅的授刀仪式,也可以是一次座谈、一段寄语。学校定期设计活动,全校学生通过漫画、手抄报、演讲、PPT展示等展示梦想。通过持续的引领,学生原来对烹饪专业的反感与无知变成了主动的探寻与热爱,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大多数学生经过半年的时间,在行为习惯、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简单的梦想激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筑梦进行时”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增添筹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在师长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成长方案。方案涉及行为习惯、专业技能、艺术和体育特长、社会实践活动、感恩师长等多方面内容,方案内容是学生毕业考评的重要指标。学校则通过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来助推梦想向现实转变。一是研究开发“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课程,并据此编写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教学标准》和三门国规教材,以及以烹饪和高星级酒店运营管理为内容的校本教材。二是与国内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式,与企业建立“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应用课程;三是与法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合作办学,采用“国内学位+国外学位+国际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通过与国外院校的课程对接,进行学分互认,为学生考取国际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平台。2011年,学校首次开设中法合作西餐专业,先后与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及学分互认协议,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机会。四是实施“三五”工程:“三”即晨读、午练、暮省。晨读,早自习组织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午练,利用午休静校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书法和太极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髓;暮省,要求学生在一日学习结束后,进行自我一日行为反思和专业技能学习回顾,达到自省的目的。“五”即读名著、诵名诗、赏名画、看名剧、品名肴。读名著,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确定学校学生每年必读的12部名著,组织学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每月组织班级名著阅读交流会,每学期总评;诵名诗,每周推出一篇名诗赏析,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制作赏析名诗主题菜品设计;赏名画,每周推出一幅名画赏析,解读名画创作背景、构图、色彩学等艺术知识,围绕所赏析的名画组织学生制作名画主题菜品和实训菜品摄影训练;看名剧,定期向学生推荐名剧及赏析;品名肴,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菜,介绍菜品历史、背景、特点等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圆梦环节是学生对三年追梦结晶的展示,一般通过艺术节、美食节以及每年度的高三毕业典礼进行。尤其是高三毕业典礼,是学校最隆重的节日。我们的毕业典礼都在星级酒店举行,台上花团锦簇,珍馐纷呈,高三毕业生或引吭高歌,或深情朗诵,或庄严宣誓;台下是家长、全校教职工、企业和社会代表、在校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毕业生展示才艺、技能,向家长汇报三年的学习成绩;学校向企业和社会展示自身的教育成绩,并对在校生进行职业信念教育。
(三)关注综合能力发展,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沃土
近几年,烹饪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多次将全国烹饪专业大赛金牌收入囊中。但细细想来,这是职业教育的全部吗?优秀的厨师并不是只会做菜的技工,而要有创造菜品的能力,要有与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如果职业教育把学生的培养仅仅定位于技能教育,无疑会压缩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况且,职校生毕业也仅仅在十八岁左右的青涩年龄,他们的人生刚刚起步,性格尚未完全成熟,人生的发展方向是未定的,但他们必须以一个技术职业者的身份投身于社会生活。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生学会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指导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未来人生成功提供丰厚的土壤。这也是职业学校的基本责任。
于是,学校在学生中倡导“做人优于学艺”的理念,开展系列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活动,推行技能考试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制度,推行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特征的班级值周制,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校园里、教室中、食堂中……到处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身影。这些活动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及价值感,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自控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多项能力,增强了学生成人、成才的信心。
其次,推行“双师制”教育模式,每个班级既有校内班主任,又配备了一名校友导师。校友导师均是从相关专业的佼佼者中选拔出来的我校优秀毕业生。校友导师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开阔的职业视野,为校内学生带来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真实的职业前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并据此规划自身的发展。
再次,实施八项教育,即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劳动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除体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建立了青春健身操队、篮球队、合唱团、礼仪队等多个社团,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其中,结合学生岗位要求而设计的锻炼学生臂力、腿部力量的健身活动不仅增强学生体质,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深受学生喜欢。我校“敬饭团”被评为青岛市教育局团委服务品牌,“职教义工进社区”活动结合烹饪、服务专业特点,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为社区、为老年人免费提供烹饪服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大增强。
最后,开展创业教育。我们根据年级特色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高一年级主要进行生涯设计教育,包括生涯设计课程、入学教育、特色家庭作业等。高二年级进行创业实践教育,包括创业课程,创业实践体验——校园美食节。这些课程一方面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创业有所认识和体验。高三年级实施顶岗实习教育。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设立校外创业基地,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创业实践,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是常人认为的失败者、低能儿。站在“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角度上,或许有人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精神萎靡、发展前景不乐观。其实,这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在作祟,是典型的功利教育。苏轼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平凡的,也是独特的,心灵也是充盈的、诗意的,关键是教育者要转变思维,去发现他,进而成就他。几年来,烹饪学校全体教职工不断转换思维,也因此在促进学生发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不仅“人人练技能、人人有绝活”,而且个性健全、品德端正,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2007年-2014年的历届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22枚金牌。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各单项比赛中,仅2014年就有100余名学生获奖。2014级16班王静波同学荣获青岛市2015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提名奖。学校也先后荣获山东省德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创业明星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家长示范学校”等荣誉。
其实,成绩与荣誉对学校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让学校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起点。我们深知,当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实施力度还不够,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家长学校虽然运转良好,但要全面发挥家庭教育的正面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游于艺”,是孔子对待生活、安顿心灵的一种方式。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这样的幸福:一个人最大的快乐,也许就在于在“艺”的田野里耕耘、收获,畅快地表达自己、发展自己。这也是烹饪学校对学生的最大期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山东青岛 26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