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体会

2016-11-10 09:19王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初中物理

王佳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和选择,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主要靠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

一、新课的引入

在探究性教学的课堂上,新课的引入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汽化——蒸发”这节课的课题引入时:我首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液态”两字,片刻后,用酒精写的“液态”两字便在黑板上消失了,学生知道这是由于黑板上的“液态”两字变成气态了,引出汽化的概念,接下来把一个外表皮很皱的苹果切开,发现里面的水分是很充足的,引出了只从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以此来引入课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猜想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科学的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这是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在引导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一件湿衣服在变干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得快慢往往是不一样的。那么,水分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怎样做到使这件衣服干得快一些?即影响衣服上水分蒸发快一点的因素是什么?”

三、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性物理实验课的核心,也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实验课中,老师往往按照教材或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前将自己设计好的方案“灌”给学生,实验的目标也仅是证明已有的实验结论和简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对实验过程的自我感受,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愿望。探究性实验则完全不同,其特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在实验前有自己的猜想,并渴望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二,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经过猜想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将以极大的兴趣开始自己的探究实验,但俗话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受初中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某些实验方案不一定能实现,因此,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实验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探究式实验则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设计出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老师如何加以适当地引导。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很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整个课堂就显得很散,效率低。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把自己的功夫下在前头,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

另外,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视而不管。课前准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展现,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过得既紧张又充实!

五、总结实验结论

对初中生而言,探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成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良好动力,成功让学生自信,而自信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催化剂。通过猜想、设计和反复实验,学生最大的渴望便是成功,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功。因此,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实验结论,既是完成本课知识结构的需要,更是给学生展示自己,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需要。这样的巩固训练,不仅完善了知识结构,也满足了学生渴望表现的强烈愿望,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由于喜爱物理实验而喜爱物理。另外,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初中物理
只因是物理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我不是教物理的